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9秋高中语文人教版(2019)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测评
记者被取消获普利策奖①资格
(美)大卫·马纳尼斯
本报讯 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昨天②宣布取消《华盛顿邮报》记者珍妮特·库克的获奖资格。这个决定,是在该记者承认她的获奖作品纯属捏造后宣布的。
库克的报道《吉米的世界》,讲的是哥伦比亚特区一个八岁男孩吸食海洛因成了瘾的故事。这篇报道据说是通过采访吉米本人、他母亲及其同伴写成的。现在库克承认,她从未采访过其中任何一个人,而是根据华盛顿社会工作者和其他来源提供的关于吸毒者的材料编造了这篇报道。
在她承认编造假报道后,有人揭发她提交给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的自传也是编造的。库克曾说过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瓦萨学院,并在托莱多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
昨天,库克辞去了在《华盛顿邮报》的职务。
“像珍妮特·库克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青年居然编造假报道,这实在是一幕悲剧。”《华盛顿邮报》主编本杰明·布莱德里说,“对报纸来说,信誉是最宝贵的,而报纸的信誉完全取决于记者的道德品质。记者的品行不端,会造成严重后果。目前情况下,唯一的办法是向读者交代清楚事实真相,向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道歉,并立即设法完成恢复报纸信誉这一极为艰巨的任务。”
负责普利策奖评奖工作的哥伦比亚新闻学院院长奥斯卡·艾里奥特昨天下午说,委员会经电话投票决定撤销库克受奖的资格,由候补受奖人领奖。艾里奥特说:“我很伤心,这位优秀女记者的锦绣前程就这样毫无必要地给毁掉了。”
二十六岁的库克昨天发表声明说:“这篇报道严重歪曲了事实,对此,我追悔莫及。我谨向我的报社、我的职业、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致歉。”
库克的报道是1980年9月28日发表的。报道发表之前,库克对主编说,她得对吉米及其母亲负责,因为她曾答应不透露这母子俩的真实姓名。库克还说,吉米母亲的男朋友威胁说,假如有关方面或警察找到了吉米,他就要记者的命。库克的报道发表后,立刻就在该城引起了强烈反应。马里昂·巴里市长和警察局长B.杰弗逊立即组织了一个小组,设法找到吉米以便给他治疗,但这项工作毫无结果。巴里表示,有可能根本不存在一个叫“吉米”的孩子。
《华盛顿邮报》还了解到,星期二③午后库克提交给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的自传也有失实之处。原来,瓦萨学院的官员前来拜访布莱德里,指出库克只在那里上过一年级。同时,美联社也派人来反映:库克在托莱多大学只获得过学士学位。了解以上情况后,布莱德里、经营主编和都市版主编立即同库克进行了一系列谈话,她由矢口否认到后来终于逐项承认了自传中的编造。库克的交代,使主编们进而怀疑使她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品是否属实和吉米是否确有其人。
后来,库克同城市版主编一道驱车前往华盛顿东南区某处,据库克说吉米就住在那里,但她却找不到他的住所。《华盛顿邮报》的几位编辑同时查阅了库克报道这件事时的采访笔记,并审听了几卷当时的采访录音带,随后确定,《吉米的世界》一文是库克仅仅根据她得到的某些真人真事拼凑起来的。
星期三凌晨,库克承认吉米根本不存在,报道是她根据几个年轻吸毒者的真实故事编造的。
《华盛顿邮报》发行人唐纳德·格拉汉姆昨天说:“本报同仁均认为,首要的义务是尽力查明我们为什么刊登了这篇假报道。”在谈到库克时,他说:“本报许多同仁一直同她的亲属保持联系,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她。”
(选自《新闻阅读与写作》,有删改)
【注】①普利策奖:以美国著名报人J.普利策的遗赠为基金设立的奖项,普利策奖每年一次授予有优异成就的美国新闻工作者或新闻机构。②昨天:本文中指1981年4月15日。③星期二:本文中指1981年4月14日。
初三毕业前夕,初三1班要制定“时光”纪念册,设置了“时光剪影”板块,策划小组选了迟子建的文章放入纪念册,请你仔细阅读文章,完成表格填写。
暮色中的炊烟
迟子建
①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黑的烟道,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缥缈。
②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是天空最为熟悉的了。但也有的时候气压过于低,炊烟徘徊在屋顶,我们就会嗅到它的气息。那是一种草木灰的气息,有点微微的涩,涩中又有一股苦香,很耐人寻味。这缕涩中杂糅着苦香的气息,常让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的老女人的命运。
③在北极村的姥姥家居住的时候,我喜欢趴到东窗去望外面的风景。从东窗,还能看见一座木刻楞房屋,这座房屋的主人是个俄罗斯老太太。
④她是斯大林时代避难过来的,她嫁了一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了个孙子,叫秋生,秋生呆头呆脑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不爱说话,就是偶尔跟人说话也是说不连续。秋生不像他的父母很少登老太太的门,他三天两头就来看望他的奶奶。除了他,老太太那里再没别人去了。
⑤那时中苏关系比较紧张,苏联的巡逻机常常嗡嗡地叫着在低空盘旋,我方的巡逻艇也常在黑龙江上徘徊。不过两国的百姓却是友好的,我们到江边洗衣服或捕鱼,如果看见界河那侧的江面上有小船驶过,而那船头又站着人的话,他们就会向我们招手,我们也会向他们招手。
⑥那时村中的人很忌讳和她来往,因为一不留神,就会被戴上一顶“苏修特务"的帽子。她也不喜欢与村中人交往,从不离开院门,只呆在家里和菜园中。她个子很高,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一点也不驼背。她喜欢穿一条黑色的曳地长裙,戴一条古铜色三角巾,她脸上的皮肤非常白皙,眼帘深深凹陷,那双碧蓝的眼睛看人时非常清澈。我姥姥不喜欢我和她说话,但有两次隔着栅栏她吆喝我去她家玩,我就跃过栅栏,跟着她去了。我至今记得她的居室非常整洁,北墙上悬挂着一个挂钟,挂钟下面是一张紫檀色长条桌,桌上喜欢摆着两个碟子,一个装着蚕豆,一个装着葵花籽,此外还有一个茶壶,一个茶盅和一副扑克牌。这桌子上的东西展现了她家居生活的情态,喝茶,吃蚕豆,嗑瓜子,摆扑克牌。她把我领到家后,喜欢把我抱起,放在一把椅子上。我端端正正地坐着的时候,她就为我抓吃的去了。蚕豆、瓜子是最常吃的,有时也会有一块糖。与她熟了以后,她就教我跳舞,她喜欢站在屋子中央,扬起胳膊,口中哼唱着什么,原地旋转着。
⑦她旋转的时候那条黑色的裙子就鼓胀起来了,犹如一朵盛开的牵牛花。北极村的很多老太太都缠过足,走路扭扭摆摆的,且都是小碎步;而这位老太太却是个大脚片子,她走起路来又稳又快。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于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上。⑧那些不上她家串门的邻居,其实对老太太也是关心的。他们从两个途径关心着她:一个是秋生,一个就是炊烟了。人们见了秋生会问他:秋生,你奶奶身体好吗?秋生嘿嘿地笑,人们就知道老太太是硬朗的。而我姥姥更喜欢从老太太家的烟囱观察她的生活状况,那炊烟总是按时按晌地从屋顶升起,说明她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很有规律。大家也就很放心。
⑨老太太在冬季时静悄悄地死了,她是孤独地离开这个冰雪世界的。那几天秋生没过来,人们是通过她家的烟囱感觉她出了事的。住在她家后面的人家,每天早晚抱柴生火时,总是习惯性地看一眼老太太的烟囱,结果她连续几天都没有发现那烟囱冒出的一缕炊烟,知道老太太大事不好了。于是喊来她的家人,进屋一看,老太太果然已经僵直在炕上了。
⑩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暮色苍茫的时分看到过那幢房屋飘出炊烟,尽管村子里其他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
研读角度 | 研读提示 | 研读内容 | 研读结果 |
拟题 | “题好一半文",一个好题目能给你的创作添色。 | 结合全文内容,阐述“暮色中的炊烟"这一标题的妙处,并探究散文标题的拟题方法(至少2条)。 | ⑴ |
语言 |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写作中的细节描写可使人物有血有肉。 | 结合以下两个句子,赏析细节描写的作用。①她把我领到家后,喜欢把我抱起,放在一把椅子上。我端端正正地坐着的时候,她就为我抓吃的去了。②她旋转的时候那条黑色的裙子就鼓胀起来了,犹如一朵盛开的牵牛花。 | ⑵ |
含义 |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在遣词用语上要生动而有意蕴。 | 结尾部分“尽管村子里其他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一句,有何意蕴? | ⑶ |
感悟 | 有生活有感悟,才能开出写作之花,结出写作之果。 | 老太太是作者心中最美的“一缕炊烟”,她的美好品质、悲苦结局成为作心中无法抹去的“时光记忆”。从教材推荐名著中选择两个人物,参照示例,结合人物的经历、品质、结局,写下他们留在你心中的美好记忆。 | ⑷[示例]孙悟空经历了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懂得了坚定地承担自己的使命,实现了从“石猴”到“美猴"的超越。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