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鸟是树的花朵
      ①一棵树落光了叶子,不能说丑,但缺少了枝繁叶茂的风姿,裸露出树枝与树枝之间巨大的空旷,总是遗憾。我时常有一种冲动,希望能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放点什么。
      ②终于,一些鸟落到了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我仿佛看到了满树的花朵!
      ③有了鸟的树显得格外生动,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跳舞。冬天的风引来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④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天开到冬天吗?你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与树枝之间飞来飞去吗?你见过会唱歌的花朵吗?这是一只鸟再造了冬天的生机,我站在树木之下,我想做的事,鸟儿们替我做了,它们真的在数值与数值之间打开了花朵,排练了舞蹈,播放了音乐。
      ⑤实际上,鸟儿一直都在树上,在春天的树上,在夏天的树上,在秋天的树上,只是因为树上有了真正的花朵,有了枝繁叶茂的摇动,我们看到了更多生命的美丽,因此而忽视了树上的小鸟。我说,一年四季,鸟儿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树叶一起歌唱。夏天的鸣蝉有一只鸟定调,秋天的月夜有一只鸟鸣切开,树木本。
来就是鸟的家园呀。
      ⑥一直翠鸟就住在池塘边的灌木上,它翠绿的羽毛比深绿或浅绿的树叶更加艳丽。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树叶里的翠鸟之花。两只黄鹂可以让一棵柳树更加婀娜,“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当年只听到了一声婉转的鸟鸣,就想起了江南。在江南的二月,那一棵树上没有黄鹂的歌声和舞蹈?
      ⑦我喜欢夏天的白鹭,整个夏天都住在村头河边的树林里,当白鹭们从碧绿的水田里归来,它们都落在树枝上,远远望去,那就是一树最浪漫的花朵。
      ⑧我想,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人也会的。细想起来,我记住的鸟可真不少。因为我认定她是树木的花朵,千姿万态的花朵,常开常新的花朵,跳着舞蹈的花朵,唱着歌曲的花朵…….
      ⑨我们在欣赏的同时是否要向鸟学习呢?在观看一树小鸟时,是我多少有些惭愧。我的脸红得像春日的桃花。我知道,有时候一只鸟嘴也是红的。

(1)、文章标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品读“冬天的风引来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句中“弹性”一词,说说好在哪里?

(3)、阅读第五段中划线的句子,发挥你的想象,再仿写一个结构相似的句子
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树叶一起歌唱,与                   

(4)、揣摩第四段中划线的句子,体会此处的问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5)、文章前七段写小鸟时用“它们”,而第八段改称“她”,你怎样理解这种人称的变化?

(6)、古诗中有很多描写鸟的诗,请你默写两句: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父亲的半瓶酒
   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我的作品从来没有给他看过。姨前年来,问我是不是写过一个中篇,说父亲听别人说过,曾去县上几个书店、邮局跑了半天去买,但没有买到。我听了很伤感,以后写了东西,就寄他一份,他每每又寄还给我,上边用笔批上密密麻麻的字。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将来会生疏的。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未来。只是每一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咛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喝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但是,没过多久,我惹出一些事来: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唯恐被撞翻了担子。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孩子搭车来了。
  老人显然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呆滞。
  一见面,我有点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小女儿斜着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身扑到父亲的怀里,父亲就笑了,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
  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搂着去睡。我叮咛爱人,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他也很高兴,总是说着小女儿的可爱,逗着小女儿做好多本事给我们看。一到晚上,家里来了很多人,都来谈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了。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己不对,又不想给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一推门,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我心里愈发难受了。
  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该回去了。但是,夜里来的人很多,人一来,他就又抱了孩子到东边房子去了。这个星期天,一早起来,父亲就写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到了田野,他拉着小女儿跑,让叫我们爸爸、妈妈。后来,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就到远远的商店去了。好长的时候,他回来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给了小女
儿一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又让我坐下,在怀里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对我喝酒。现在却怎么买了酒来?他使劲用牙启开了瓶盖.说:“平儿,我们喝些酒吧,我有话要给你说呢。你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这么快来的,可我听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报纸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才不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但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人生是三节四节过的,哪能一直走平路?搞你们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这就是我给你说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都解了去吧。来,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那不能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
  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尽情地玩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去。父亲又住了几天,他带着小女儿便回乡下去了。但那半瓶酒,我再没有喝,放在书桌上,常常看看它,从此再没有了什么烦闷,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

       阅读《向善的网络力量点亮人性的光芒》,完成小题。
                                                                                      向善的网络力量点亮人性的光芒
                                                                                                        刘文宁
      ①敲击键盘,滚动鼠标,基于人类的恻隐之心,出于被他人需要的感觉,将令心头一热的图片视频上传或转帖、跟帖;为素不相识者捐款、捐物、捐时间、捐精力、捐信息,捐出一颗爱心——向善的力量从一个个网友心中溢出,涓涓细流,汇聚江河,满载公民责任与人间大爱。
      ②网络放大了现实中的灰暗,无聊的起哄、欺诈的伎俩、恶意的谩骂,诸如此类。但灰色并非网络世界的全部色彩。为什么有人会拍下为乞丐“撑伞女”、跪地救人“最美护士”的动人瞬间并上传,还引来大量转帖跟帖?为什么高空徒手接女童的“最美妈妈”、3年为农民工送了两万桶水的“送水哥”会赢得网友热捧?为什么“微博打拐”会一呼百应?为什么有人不惜时间精力财力经营公益慈善网站,为捐助者与受助者建起信息沟通平台?我们相信'有一种向善的力量珍藏在很多人的内心,如同炽热的岩浆一旦找到缺口即喷涌而出,将网络世界润染出一片绚丽的色彩,点亮人性的光芒。
      ③网络公益凝聚的是草根的力量,更是公民的责任。在职场、亲友圈落之外,我们在网络世界找到不同圈落、不同取向的志同道合者。大大小小的 BBS 、 QQ 群、微博群,构成一个个意见联盟、力量联盟,我们在此寻找共识、默契以及共同行动的目标。为心中的感动附上一个竖大拇指的表情或一颗跃动的红心,为需要帮助的人群送出力所能及的温暖,这样的力量汇聚起来,使更多人体验到同胞的关爱与支撑,分担政府顾及不到的边边角角的缺漏,为社会注入更蓬勃的生命力——公民自治从这里点滴起步。
      ④我们朝向共同的目标,即使家园里每一角落的荒凉,都令我们不忍或心痛。家园里飘出的每一缕芳香,都有我们曾经铲下那锹土的辛劳。我们共同见证这座花园一天天枝繁叶茂,欣欣向荣。
      ⑤网络中的向善之举,源于现实世界的缺漏,并最终推动现实的改变。一张照片、一个建议,可能在网上掀起大浪。“微博打拐”从最初学者的呼吁,到众多网友的跟进,到多家慈善基金会的加盟,以及警方的支持,汇成强大的打拐声势。向善的旗帜下,没有虚拟与现实之分。
      ⑥网络公益行动在悄然形成一种力量,消减着人们心中的浮华、自私与阴暗。尽管不可能人人都修炼成特蕾莎修女——“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与马丁·路德·金和爱因斯坦并列为“三大最受人尊重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但在网络公益行动中,人人都有机会体验登临精神高地的意境,它超越小我,超越衣食住行的享受,从利他中收获精神的满足,让人生更有质感。
      ⑦夜空下,点燃手中的那盏烛光,烛光点点,连成一片光的海洋,映照天地——网络天地,那烛光是无数人心中的良善之光。

阅读下面的文字。
                                                                                                         歪  儿
                                                                                                         冯骥才
      ①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的玩法简单: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
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你的眼泪,我的成人礼

    开学三天后,我如愿当上了班长。我在高中时一直做班长,有经验,所以充满自信。

    我希望一个班级能有好的团队精神和面貌。当天下午,我走上讲台对大家说:“打扰各位同学几分钟,为了方便大家联系,我决定在班里开通飞信。”

    “什么是飞信啊?”前排,一个短头发的女生问。

    “就是综合通信服务啊,可以实现互联网和手机间的无缝通信服务......通俗点说吧,就是可以群体使用的短信息,免费的,就像QQ群,我们班先建立起自己的飞信群。”女同学的无知,让我颇有优越感,我心里挺骄傲的。

    短头发的女生吐吐舌头,有点不好意思,然后半开玩笑地说:“我从小县城来的,消息不灵通。”好多同学笑起来。我也笑了笑说:“如果大家都明白了的话,把手机号报给我...

    我的话还没说完,听到有个男生问:“必须要用手机吗?”

    “当然,不用手机怎么发短信?”我不解地向后看去,问话的,是个皮肤微黑的男生,瘦瘦的,但是眼睛很亮,唇角微微上扬,有点倔强的表情。但是我没想到那个男生忽然站起来说:“我没有手机。”

    “去买一个啊。”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我是从农村来的,家里穷,家里还有奶奶和妹妹,母亲身体不好,一家人的生活都靠父亲在城里做建筑工。我上大学的学费是父亲借来的,在大学里怎么生活下去,还要靠我自己,所以对不起,虽然我热爱我们的班级,但是班里的飞信群,我不能参加。”说完,那个男生朝外走去。

    我愣住了,而此刻,全班同学,也都鸦雀无声。那个高高瘦瘦的男生,穿着普通的蓝色运动装,白球鞋,街边小摊的廉价物品。做工粗精裹在这样劣质运动装里的背影。却依然挺拔。

    许久,我站在那里,感觉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惭愧、自责,甚至有一种失效。

    第二天,我在教室里挂了一块黑板,我说:“以后有什么消息,我会写在黑板上通知大家,请大家留意!”然后,走到教室后面,走到那个拒绝了我并敢于承认贫穷的男生面前,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弯下身,真诚地鞠了一躬。

    教室的某个角落,发出了孤单的掌声,很快,掌声多了起来,连成了片。

   我抬起头的时候,那个高高的倔强的男生清亮的眼睛里,盈满了泪水。

    这一天,是我18岁生日,虽然我收到了许多贵重的礼物,但是我知道,这眼泪,才是生活送给我的真正的成人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帕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帕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月照一天雪

米丽宏

ㅤㅤ    ①风花雪月四物中,我最喜雪。雪从寒冷里生出,像叶子从叶芽萌发,有来处有归处;设若雪霁明月升,朗朗月,莹莹雪,便塑出了一个剔透的琉璃世界。

    ㅤㅤ②雪的酝酿,总爱从彤云密布开始。几阵风过,树枝呼天抢地地挑破黑云,像羽绒服裂了口,天空开始“噗噗噗”往外飞白毛儿。小时候,这样的鹅毛雪,一冬能下好几场。村子和四周的山被冰雪包裹着,像鸡蛋壳里沉睡的雏鸡,永远不醒。

ㅤㅤ    ③雪夜,灯火摇曳,心间昏黄,夜便显得更长。而窗外,还是那千军万马衔枚疾走的风雪。这样的夜,爹常常掩了老黑袄,头上裹着毛巾,去姑家跟姑父下棋。娘在炕边做针线,偶尔翻一下炉圈边的红薯。她给我们哼唱“北风吹,大雪飘……”给我们解释“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以及“冬风赶大雪,风不来雪不歇”之类的老白话。我们其实都在等着爹回来:有时,他带回一把爆米花;有时,是姑姑烙的芝麻饼;有次,竟是一只金黄的橘子。爹回来了!娘赶紧下炕,拿笤帚扫他肩背上的雪,嗔怪说:“大雪天的也不安生在家待着。”爹说:“啊,这雪天儿,一轮大月亮,有看头。”我们不错眼珠地把焦点对准他的手,期望从那儿再变出好吃物儿来。爹会意地伸出右手——手掌上,一颗圆润、莹洁的大雪球!弟弟“嗷”的一声,抢过去,拿舌头舔着一点点啃。娘伸手就去阻止那顽皮小儿,弟弟一缩缩进被窝。雪球碎了,化成点点团团湿印子。

    ㅤㅤ④闹腾够了,爹那句“有看头”的话,让我生了好奇。那被雪光和月光映得寒素微凉的窗户纸外,究竟是何等模样呢?

ㅤㅤ    ⑤是的,有看头,一点不差。碧蓝、雪白的腊月,成为揿在心里的一枚乡愁印章。

    ㅤㅤ⑥我小时候,家里还是穷的,但饱暖已不成问题,然而我们喜欢吃雪球,上学路上可没少偷偷吃。我娘有次发现了,贡怪我爹说,都是你引导的坏毛病。

    ㅤㅤ⑦吃雪,就当吃冰棍儿,是乡村孩子补偿性的喜好。越往高处雪越甜美,树杈上、篱笆上、山墙的墙垛上,用手拂去表面的一层,抓一把,团成球儿,咬一口,沁凉,甘甜,直入肺腑。多年以后,雪球的味道,还会使我幸福得微微叹息。

    ㅤㅤ⑧如今的冬天,雪少了。下雪的日子,几乎成了节日。生了小孩儿以后,雪总能把为人母的我变回去,变成跟女儿一般高的位置。我们瞳孔里那六角花瓣的雪,总是剔透又多芒。

    ㅤㅤ⑨温暖的室内,怎么能满足与雪的亲近?玻璃窗上挤扁了小鼻子。我在心里笑。那是雪的感召,也是童话的模样。

    ㅤㅤ⑩我给女儿包裹严实,去门外空地上堆雪人。朵儿大、质地酥的雪,没有黏结性,团不成形儿,只好慢慢团。寒意浸透两手,傻傻麻麻,像两只胡萝卜嫁接在手臂上。一个潦草的雪人,立起来了。小人儿被拖回屋。雪地里,就剩了雪人,它孤零零的,被飘着的雪花簇拥住,像守候大雪的神。

    ㅤㅤ⑪孩子一路回头,回屋继续贴着玻璃窗看。也许,她的眼神里衍生的,是第一次对孤独者的悲悯之意。她看到了雪人的寂寞,这是人与雪的相知。它们鸣和的起点,是一颗赤子之心。

    ㅤㅤ⑫我多么希望她也能一睹“明月雪时”的奇景,在记忆里拥有一个大雪铺底、明月朗照的壮美奇观,以壮人生行色。

    ㅤㅤ⑬那是一种永恒之美,诗寻四时月,月照一天雪

(选自《意林》2022年6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