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龙眼与伞》回答小题
                                                                                            龙眼与伞               

                                                                                              迟子建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⑥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⑦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⑧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1)、第①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其表达效果是         

(2)、第③-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亢奋”→“    ”→“    ”的变化过程。

(3)、第⑧段中,“妈妈”“又抹眼泪”的原因是        

(4)、作者“妈妈”“把阴晦留给自己”的具体表现是:
①母亲默默地回家;②              
“把晴朗留给儿女”的具体表现是:①           ;②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体现了母亲乐观开朗的个性。 B、赞美了母亲的慈爱、宽容。 C、抒发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D、表现了母爱的无私、高尚。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目送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题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⑾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⑿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⒀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⒁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⒂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⒃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不知道自己有多穷

徐怀谦

       从报上读到一则《我们到底有多穷》的故事,讲一个富翁带自己的儿子去乡村旅行,本意是想让儿子看看农场的人有多穷而他们有多富。可是当他们离开的时候,儿子却说:“我看到他们养了四条狗,而我们只养了一条;我们家有喷泉,他们家旁边却有一条没有尽头的小溪;我们家花园里的灯贵得要死,但还是没有他们家房顶上的星星好看;我们家的花园很大,但是他们家的后院大得能看到地平线——父亲,原来我们这么穷。”

       我们得承认,这个富翁的儿子是很有智慧的。他能从常人以为富裕的生活中发现贫穷而从常人以为贫穷的生活中看到富足。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穷富是相对的,正如幸福感是相对的一样。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富翁的儿子只说出了一半的真理。他只是来农场做短期旅行。如果要他在农场和城市之间选择长期居住地的话,他最终选择的可能还是城市。因为即使城市再穷,城市仍具有购物方便、交通便利、文化生活丰富、医疗设施齐全等诸多有利条件,这正是很多人削尖了脑袋也要挤进大城市的原因所在。

       我当然不是要比较城乡的贫富差别,而是想提醒国人“我们到底有多穷”这句话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有的人可能会不屑地说:你这个论题本身就错了,现在需要争论的是“我们到底有多富”。是呀,媒体上已经报道了中国的亿万富翁有多少,百万富翁有多少。最近的例子是有一名深圳的生意人报名参加明年的太空亚轨道飞行,光报名费就达百万元。不管是通过合法的、非法的还是违法的途径,中国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第一,中国到目前为止,仍有数量庞大的贫困人口。穷到什么程度?电视上说过一个小例子。有位城里的学生写信要“手拉手”的小伙伴给自己寄一张彩照过来。等啊等,好多天过去了,他终于等来了小伙伴的来信,不过里面装的是一张黑白照片。这位家住山沟的小伙伴在信中说,为了照这张照片,他要翻山越岭,走几十里的山路到县城去拍照。第二,在物质文明大大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精神文明没有得到同步提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物质上的富翁,精神上的赤贫儿。他们居华厦,食有鱼,出有车,可以花上千元看一场明星演唱会,却不肯为希望工程捐一分钱;他们可以为冬日都市里的一只流浪狗奔走相告,买狗粮,送狗衣,争献爱心,却不肯为身边的一个流浪汉送去哪怕一件单衣;他们可以在赌场里、在酒桌上挥金如土、通宵达旦,却不肯拿出哪怕几分钟读一本益智的书……在很多人身上,真的是“穷得只剩下钱了”。

       在我看来,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高低,物质的富裕与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看精神上是否富有。“我们到底有多穷”这句话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我们不仅要正视中国还有多少绝对贫困人口,而且要看到在少数富豪身上,在已经过上小康生活的那些人身上,为什么存在那么严重的信仰危机、道德危机(包括诚信危机)。前一种穷不可怕,我们可以通过发展经济消灭之;后一种穷的可怕在于,打个比方,由绿洲变成沙漠容易,而由沙漠变回绿洲则难乎其难。美国牧师比彻说过这样的话:“不要以为生活是荷包满满,就会称心如意。人的幸福主要取决于其性格……如果品位高雅,情感真挚,心境磊落,对有需要的人提供慈爱,并且慷慨济助;如果以热心公益之手从事于美化社会的事业,促使社会更加高尚,那么富人才是快乐的。”

       请人们学一学那个富翁的儿子吧,面对着小溪、星星和地平线,由衷地说一声:“哦,原来我们这么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站立在废墟上的衣橱

麦子

    奶奶的卧室有一个大大的衣橱。衣橱里挂着各式各样的旗袍。

    穿着旗袍的奶奶很精神,也很好看。我很喜欢她穿着旗袍的样子,也很喜欢她挂着旗袍的大衣橱。高兴的时候,我喜欢躲进里面,嗅着樟脑丸淡淡的芬香;受委屈的时候,我喜欢躲进里面,一个人偷偷地哭。

    奶奶说,长大后,衣橱里的旗袍都归我。为此,我向同桌的小芊炫耀了很久。

    那一天中午,我们全家坐在院外的丁香树下,正议论镇东的大叔家来了一只野猫。突然,丁香树剧烈地晃动起来,所有的东西都晃动起来。站立不住的我们晃趴在了地上。

    然后,到处一片“轰隆隆”。

    接着,一片静寂。时间也仿佛为之停止了很久,很久。等我们反应过来时,看到的除了尘烟,还是尘烟。在尘烟中,我家的四合院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堵墙,还有墙下奶奶的那个大衣橱。

    后来,我才知道,那一天倒了许多的房,死了许多的人。而小芊也永远看不到我穿旗袍的模样了。

    爸爸妈妈去镇上的医院帮忙了。奶奶去了附近的农贸市场,听说那里的房子全倒了。孤零零的我带着被吓坏的小狗阿白钻进了奶奶的衣橱。

    衣橱完好无损。衣橱里的衣服仍然光鲜、亮丽。可是,我害怕极了。

    傍晚的时候,奶奶回来,从废墟里刨出一些饼干。可是,我们都没有心情吃,阿白也没心情吃。我们一起坐在衣橱里,望着满天的星斗,呆呆地等待着黎明。

    第二天,爸爸妈妈仍然没有回来。我和奶奶从废墟里拾掇出一些米和蔬菜,还有一些完好的砖块、木料。穿着一身蓝色旗袍的奶奶在废墟上砌了简易的灶,为我熬了稀粥。还用那些砖块、木料在衣橱旁搭建了一个能睡觉的小窝棚。

    因为下了一场雨,衣橱开始渗水。

    天晴后,奶奶找来一根长长的绳子,一头系在那株丁香树上,一头系在从前院内的那株橘树上。我和她将衣橱里的旗袍一件一件又一件,慢慢地晾挂在绳上。阳光下,那些旗袍随风轻轻地摇摆,像一面面绚丽的旗帜。站在这些旗帜下的我,悲伤的心慢慢有了温度

    后来,镇上来了救援队、医生,还有许多志愿者。奶奶也加入到他们中间,为那些受伤的人做饭、洗衣。每天早上,奶奶去做事前,都会拉开她的衣橱,精心挑选出一件美丽的旗袍。她说:“漂亮的衣服会使人的心情逐渐好起来。”

    奶奶说得一点没错,每天目送她穿着旗袍离去的身影,我的心情也逐渐不再像从前那样悲伤。而阿白也渐渐有了生气。我们一起在废墟上走来走去,还采来野花,放在窝棚里,放在衣橱上。不远处传来小鸟的叫声,空气中有栀子花的味道在弥漫。我开始明白某些东西已永远失去,但某些东西却留了下来。

    一天一天过去。灾后重建开始了。爸爸妈妈所在的厂区恢复了生产,学校有了板房教室。奶奶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上面还绣了一朵金色的太阳花。

    我们一家寄居过的窝棚被拆去,废墟上的碎砖烂石也清理走。大家开始陆续搬进简易的板房。我们也不例外。衣橱也搬了进去。里面的旗袍依然光鲜、亮丽。樟脑丸依然散发出淡淡的芳香。

    奶奶的精神依然很好,穿着旗袍的她依然好看。而我依然喜欢高兴的时候躲进衣橱,也依然喜欢伤心时,一个人躲到里面,哭泣。

    一些东西已改变,一些东西却仍然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笨拙如你,温暖如你

每次过年回家 , 我去看姥爷 , 他总会想方设法给我做一 些好吃的 , 打小他就对我疼爱有加 , 后来母亲去世 , 他的我牍之情便愈加深沉。

姥爷最拿手的一道菜是高汤余白菜 , 美味至极 , 这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 那时 , 我碗里必定有最多的丸子和嫩菜叶 , 其次是姥姥 , 最后剩下的菜帮永远是姥爷 口 中的“ 最 爱”。他常说:“ 小狮 , 你不知道 , 菜帮才是最好吃的 , 又甜又脆 , 一 口咬下去美极了 , 姥爷做 饭最辛苦 , 当然要吃最好吃的。”我信以为真 , 以为姥爷自私 , 居然让我和姥姥吃菜叶 , 而把 又甜又脆的菜帮据为己有 。我又好奇又生气 , 哭着喊着要抢他碗里的“ 美味”, 姥爷终于 “ 割爱”般夹给我一块晶莹剔透的菜帮 , 我如获至宝 , 只是刚咬一 口 , 菜帮的泥腥味瞬间就 充满了整个 口腔 , 我 一 口吐出来 , 姥爷姥姥大笑不已 。我撇着嘴说:“ 好难吃! 一 点也不甜 , 又酸又苦!”

当时 , 我嘲笑姥爷没有吃过好吃的菜叶和丸子 , 居然把菜帮当成最好吃的东西 , 实在是太笨了。

后来 , 我慢慢地长大 , 终于明白姥爷的心意 , 心里愧疚不已 。 然而总是拗不过他 , 用 他的话来说 , 就是:“ 我喜欢吃菜帮 , 谁也别跟我抢!”有时我也很生气 , 便吼他:“姥爷 , 你真倔!”

是的 , 姥爷是一个倔强的人 , 也是远近闻名的笔杆秀才 , 写得一手好字 。从小 , 我在 他的膝下玩耍 , 耳需目染 , 也渐渐地拿起高大的笔杆写毛笔字 , 每次 , 我煞有介事地写字时候 , 他总在一 旁说“ 啰嗦”。

“ 四个点每个都是不一样的 , 一样写 , 字就显得呆了。”

“起和收的时候 , 要保持中锋 , 侧峰多了就圆滑 , 中锋运笔才是君子。”

“ 6欧,字最忌投机取巧 , 重新写。”

他就这样一遍一遍地说 , 一遍一遍地纠正我写字的毛病 。我18岁那年 , 村委会主 任说:“ 小狮的毛笔字写得不错 , 今年就让她给村里写对联吧。”我高兴得立时就想答应 , 姥 爷说:“她还是一个孩子 , 不经夸 , 不过磨炼磨炼也好。”于是 , 我接过姥爷的衣体 , 开始给村里写对联。

我记得那年的春节格外冷 , 漫天的大雪仿佛要把整个人间吞嗤 。 大年初二 , 我们全 家去拜年 , 刚拐进胡同 , 就看见姥爷和一群来拜年的长辈站在门 口 , 大家看见我们 , 纷纷 说:“恭喜你们家出了一 个书法家!”姥爷就在后面呵呵地笑 。 大家走进院子后 , 我和姥爷 站在门 口 , 他说:“ 小狮长大了 , 成了一 个小书法家。”一股幸福感突然就涌进了我的心 里 , 我的眼眶一 阵阵发热 。我永生难忘当时的情形 , 我依偎在老人家身边 , 漫天的大雪静静地落着 , 大红对联在一片霜茫茫的世界中是那么鲜艳夺目。

姥姥去世后的第一个春节 , 我去看姥爷 。 那天的阳光特别好 , 一丝冷风都没有 。我 进门就大喊“姥爷”, 手里捡着给他买的东西 , 接着便看见他坐在洒满阳光的梧桐树下 , 一手拿着镜子 , 一手拿着剪刀在剪胡子。

“女孩不要那么大声说话。”他听到我的声音 , 笑着慢慢地站起来 。我鼻子一 酸 , 说 的第一 句话是:“我给你买一个电动剃须刀吧。”他笑了笑说:“ 剪了一 辈子 , 习惯了 , 还能打发时光。”

中午 , 只有我和姥爷两个人 , 其他人都去走亲戚了 。 除了主菜 , 那道高汤余白菜是

一定会有的 。这次 , 姥爷依旧将丸子、嫩嫩的菜叶全都给了我 , 自己仍旧吃着剩下的菜帮。

 我不相信姥爷真的喜欢吃又酸又苦、土腥味又大的菜帮 。 当初 , 我们的生活条件 差 , 他把好吃的都留给我和姥姥 , 等生活条件慢慢地好起来 , 他依旧如此 。后来 , 我才慢慢 地明白:谁也不能和他抢那些难吃的菜帮 , 这就是他表达爱的方式— 一种笨拙的、旷日 持久的付出 。哪怕这道菜被换成了山珍海味 , 他也仍旧会把最好的一部分留给我 。也许只有那些菜帮的味道 , 才能让他在回忆起当初的漫长岁月时甘之如馅 , 欣然老去。

那个味道 , 什么美味佳肴都无法代替 。 因为那里面 , 有回忆 , 也有他难以言及的爱。

(选文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