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生职临钱塘日 , 有陈诉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出自宋 何远《春渚纪文》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②陈诉:状告。

(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公视久之        ②非故之也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

(3)、从本文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

(4)、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从中可以看出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启 示
      ①我喜欢在海边静静地思索。当躯体休息下来的时候,往往是大海最活跃的时候。
      ②面对浩瀚无边的大海,就像面对缥渺无涯的星空一样,思维的翅膀在这广阔的天地里会飞得
很远、很远……
      ③我凝视着。头上,那比地球还古老的阳光;远处,那像大海一悠久的群山,那从未止息过的碧波,那日夜进退的潮水,甚至,就在我身边,这一块目睹了多少人间沧桑的礁石,这一切,都会使人想到世界的永恒,自然的永恒。哦,再想下去呢,我便常常坠入一处无名的怅惘:人,在自然面前显得多么渺小,人的生命又多么短暂……
      ④可是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海边遇见了一位熟识的老渔民。我们攀谈了起来。从打渔聊到天气,从大海聊到人生。我忽然感叹地说:“人和海相比,真是太渺小,太短促了。”老渔民似乎不假思索地笑了笑,随口说:“可海懂什么?”他的不经意的回答,犹如一道电光在我心灵深处一闪。我似乎获得了一种启示。我望着大海、群山、礁石……许久,忽然产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思想。我想,是呵,海懂得什么?山懂得什么?它们虽然已经存在了亿万年,今后,也许还将存在更多的亿万年,可是,它们并没有也不可能感知和意识自己的存在,哪怕一分钟,一秒钟呢!而人,虽只有短短的几十年的岁月,却每时每刻,甚至在梦中也都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身的存在。而且,不正是人类自己赋予了自然以人的面貌、思想和感情吗?在无知的自然面前,人,难道不该感到骄傲和神圣吗?我顿时觉得第一次用另一种眼光审视着眼前的大海,并仿佛感到自己渐渐高大起来……
      ⑤我为这意外的收获而高兴,我急忙跑去找那位渔民。可是沙滩空空的,老渔民已经出海了。举目望去,只见前方的海面上一叶小舟在风浪中驶去,驶去。而我,那些无名的怅惘也仿佛被它带走了……
小语发现有一篇文言文专门提到了竹纸制作工艺,请你阅读并完成任务。

杀青

「明」宋应星

纸料

凡纸质用楮树(一名谷树)皮与桑穰、芙蓉膜等诸物者为皮纸,用竹麻者为竹纸。精者极其洁白,供书文、印文、柬启用;粗者为火纸、包裹纸。所谓“杀青”,以斩竹得名;“汗青”以煮沥得名;“筒”即已成纸名,乃煮竹成筒。后人遂疑削竹片以纪事,而又误疑韦编为皮条穿竹札也。秦火未经时,书籍繁甚,削竹能藏几何?如西番用贝树造成纸叶,中华又疑以贝叶书经典。不知树叶离根即焦,与削竹同一可哂也。

造竹纸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当笋生之后,看视山窝深浅,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节界芒种,则登山斫伐。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恐塘水有涸时,则用竹枧通引,不断瀑流注入。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是名杀青。)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皇桶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率。

凡煮竹,下锅用径四尺者,锅上泥与石灰捏弦,高阔如广中煮盐牢盆样,中可载水十余石。上盖皇桶,其围丈五尺,其径四尺余。盖定受煮八日已足。歇火一日,揭皇取出竹麻,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其塘底面、四维皆用木板合缝砌完,以防泥污。(造粗纸者不须为此。)洗净,用柴灰浆过,再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以灰汁淋下。倘水冷,烧滚再淋。如是十余日,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舂,(山国皆有水碓。)舂至形同泥面,倾入槽内。

凡抄纸槽,上合方斗,尺寸阔狭,槽视帘,帘视纸。竹麻已成,槽内清水浸浮其面三寸许。入纸药水汁于其中,(形同桃竹叶,方语无定名。)则水干自成洁白。凡抄纸帘,用刮磨绝细竹丝编成。展卷张开时,下有纵横架框。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竹料浮帘之顷,水从四际淋下槽内。然后覆帘,落纸于板上,叠积千万张。数满则上以板压。俏绳入棍。如榨酒法,使水气净尽流干。然后以轻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凡焙纸先以土砖砌成夹巷地面,下以砖盖地面,数块以,即空一砖。火薪从头穴烧发,火气从砖隙透巷外。砖尽热,湿纸逐张贴上焙干,揭起成帙。

【注】①本文选自《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外国学者称他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②韦编:用皮条把竹简编起来。③秦火:指秦始皇焚书一事。④贝叶书:古印度用贝叶刻写佛经,为佛经之别称⑤哂:讥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