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知识的责任
                                                                                                        罗家伦
       ①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知识的责任。所谓知识的责任,既指学术责任,更指社会责任。
       ②担负学术责任,它的前提是建立起负责任的思想。怎样才算负责任呢?它需要搜集大量的事实根据,再经过逻辑的审核,最后形成周密的体系。从这个标准来看,建立负责任的思想是很艰辛的,需要漫长的过程,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在实验室做实验,受伤的人不知有多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再如去荒山沙漠勘探,因为天灾人祸而死伤的人也不知有多少。他们不依赖空想和幻想,他们看重实验,这便是对思想负责任。
       ③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还应为社会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做“社会的良心”。他们要用负责任的思想照亮时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世人,否则如何对得起自己的天赋?如果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史先哲的伟大遗留?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抱负,他才被称为真正的知识分子。
      ④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知识分子?让我们互相勉励,勇敢地担负起知识的责任来,克服困难,振兴民族。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完成各题。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答案。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____________,常常____________,常常____________;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咖啡“毁”眼

    ①“美酒加咖啡,我只要喝一杯,想起了过去,又喝了第二杯……”邓丽君甜美的歌声,加深了人们对咖啡的印象,也激发了一些人品尝咖啡的欲望。

    ②咖啡的益处主要是,它能滋养皮肤,有助于消除疲劳,可预防胆结石,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开胃促食、活血化瘀、息风止痉等作用;此外,咖啡可能还有解酒作用。当然,其害处也不能忽视,就是它会造成人神经过敏,加剧高血压,诱发骨质疏松,饮用过量会有致癌危险,咖啡中所含的物质会让人上瘾……

    ③不管咖啡是功大于过,还是相反,现在科学家又发现了咖啡一大“危害”,那就是:咖啡“毁”眼。

    ④我们知道,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青光眼的起因是眼内压不稳定,出现了间断或持续性升高,其压力水平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后,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了损害,造成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甚至引发失明——在急性发作期一两天即可完全失明。而新的研究发现,这种带有毁灭性的眼病竟然和咖啡有一定因果关联。

    ⑤为了搞清楚喝咖啡是否影响眼睛,美国一个科研小组曾专门进行了实验,探讨饮用一杯容量为237毫升的咖啡——这个非常有限的咖啡饮用量对眼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饮用咖啡对正常人眼睛的不良刺激不明显,但对患有眼部疾病的人,特别是青光眼患者,有轻微的不良影响,但不会造成什么危害。

    ⑥但长期饮用过量的咖啡,会对眼睛有什么影响呢?

    ⑦另外一个美国研究小组则依据1980年到2008年的医学资料分析,对40岁以上、没有青光眼或癌症病史且有眼科检查报告的人群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研究人员每4年对他们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以此来评估这些人日常的咖啡因摄入量,并进行多种可能性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原本没有眼病的人当中,有一少部分因过量饮用咖啡,逐渐患上了青光眼。

    ⑧最近,美国一个研究学会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分析了75000多名女性的健康数据,结果显示,重度咖啡饮用量与青光眼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日常饮用量越大,患青光眼的可能性就越高,而且有青光眼家族史者比没有家族史者,患青光眼的可能性高。这表明,基因和咖啡对诱发青光眼都有作用,而过量饮用咖啡会“毁”眼,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⑨看来喜好喝咖啡的朋友真的是要谨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担当的力量

孔文涵

    ①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农忙时,需要帮父母挑担子,最开始20斤的担子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后来慢慢适应了,30斤、40斤、50斤,只是肩上的茧越来越厚了。他说,自己多挑一点,爹娘少干一点。简短平实的话,却令人回味。当父辈们十几岁时,他们就有了用稚嫩的肩膀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那么,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②而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

    ③担当的力量源自于爱。A是什么给了花木兰放弃采桑织布的生活,选择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勇气?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孝心。B是什么给了鲁迅不惧威胁利诱,像钢刀一样的笔锋刺向敌人心脏的骨气?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使命感。C是什么给了焦裕禄忍受病痛的折磨,为兰考艰苦奋战治理“三害”的坚守?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拳拳报国之志。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迎难而上、百折不屈、公而忘私、积极奉献,以担当的精神挺起整个民族的脊梁。他们这些人,一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④担当的力量源自于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教师的担当是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春蚕到死丝方尽;军人的担当是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一腔热血沃疆土。担当是“四有”书记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担当是时代楷模燕振昌“克勤克俭,忠诚敬业,勤勉热心,求真务实”的真心;担当是               ……作为一名学生,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圣使命,笃行学习报国之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⑤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弘扬,将会形成激励我们年青一代不竭的动力源泉。担当,是融入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共同的精神信仰。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到“一片丹心图报国”的于谦。这些民族之魂把千钧重担扛在肩上,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支撑。

    ⑥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传承祖辈父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与品格,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

(有改动)

阅读

毛泽东诗词导读

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去湖南湘乡读书。临行前,他给父亲留下一首《七绝·呈父亲》。从此,他走出闭塞的韶山,上下求索、不懈奋斗,终于成为改造中国的革命家、政治家,也成为一代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

毛泽东是内心情感极其丰富的伟人。毛泽东诗词无疑是承载和表露毛泽东情感的一个重要载体。毛泽东读诗、学诗、解诗、论诗、赋诗,个中必有一个“情”字。他和同学、老师、恋人、战友、诗友、亲友、民主人士、身边工作人员、国际友人等等的诗词交往,也必定包含丰富的情感因子。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以天下为己任,他的情感不是一般文人的那种“小我”之情,而是为阶级、为民族、为人类不懈奋斗的“大我”之情。

毛泽东诗词____真实地反映了他的革命生涯,____谱就了中国革命艰辛历程的宏伟史诗。毛泽东的三句诗,便可勾勒出他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进程。《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革命的路究竟该怎么走?中国的命运该由谁来主宰?那时的毛泽东仍在进行苦苦地思考与探索。《菩萨蛮·黄鹤楼》:“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面对大革命失败的危局,毛泽东毅然发动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对中国革命进行了既浪漫又贴切的诗化总结,揭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革命、不断改革、不断前进的革命自信。

毛泽东诗词在审美方式上既反映了他个人的审美趣味,又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美学追求。

毛泽东诗词中,有多首咏雪之作,形式不一,情态各异,都是神来之笔。“雪里行军情更迫”“飞起玉龙三百万”“更喜岷山千里雪”“梅花欢喜漫天雪”……在他的咏雪诗词中,雪飘逸多姿,无所畏惧,俨然毛泽东的胸襟;雪晶莹无瑕,单纯清隽,象征着完美人格,这恰似毛泽东的追求;雪纵情肆虐,严峻冷酷,更能激发毛泽东的澎湃诗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睹落叶而悲伤,感秋风而凄怆”,悲秋情结成为古典诗词吟咏秋景的主基调,但毛泽东对秋天却情有独钟。他有很多诗句吟咏秋天。“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木霜天红烂漫”“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笔下的秋景总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绝无哀婉与悲情。他打破肃杀哀婉的文人悲秋传统,彰显了豁达激越、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与精神境界,展现了辽阔豪迈的艺术追求。

《庄子·知北游》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毛泽东诗词中几乎找不到“美”字,但他以美铸诗,意境高远。《沁园春·雪》中毛泽东大笔写意,他眼中的空间场景是无垠的宇宙,他眼里的时间流转则是由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英雄人物贯穿起来的。词作展现了毛泽东善于从空间和时间的宏观全局中审时度势的宏伟气魄,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和深邃的思想启迪,蕴含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毛泽东诗词还有传播中国革命精神的巨大作用。1936年7月起,埃德加·斯诺在陕北苏区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考察采访。毛泽东与他多次彻夜长谈,还把《七律·长征》抄赠给他。《七律·长征》只有区区五十六个字,但字字珠玑,高度浓缩,充分体现了长征历程的波澜壮阔与独绝古今的精神价值。《红星照耀中国》一问世便风靡全球。毛泽东手抄的《七律·长征》附在书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彰显了红军为了救国救民,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毛泽东用诗词让世界了解了中国革命、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讲述中国共产党人追求解放道路的故事。

毛泽东诗词反映了特定时期中华民族的情感、理性和审美取向,这些诗词已转化为独具魅力的文化符号,汇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成为融历史、政治、审美、文化于一体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注释】①节选自《毛泽东诗词导读》,作者汪建新,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