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①______(A.走 B.跑 C.跳 D.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②________(A.抓 B.揪 C.攀 D.握)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本文段选自《           》,作者是              

(2)、在文中两个空缺处选词填空(只填序号)。

(3)、选文描写了“我”在车站的两次流泪,这两次流泪的原因一样吗?为什么?

(4)、父亲买橘子是很艰难的,回来时却“心里很轻松似的”是否矛盾?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蒲公英》,完成后面小题。
蒲公英
那是春日的一个上午,阳光明媚,清风徐来。草绿了,花开了,那些花儿,在远远近近的绿草间里像星一样闪烁。无数老人和孩子在草里流连花里漫步,也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灿烂
那时候我正失意着,骑着车子在堤上乱走。一不留神,车子歪了下去,险些撞着坐在堤下的一个老人。在向老人表示了歉意之后,我没走,就坐在老人身边。
那段日子,失意就像春天的草一样在我的思想里蓬蓬勃勃。很久以来,我看见一片落叶,便伤感,觉得自己也是一片落叶。我看见一片落花,也伤感,觉得自己是一片落花。看见流水,还是伤感,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在这平平淡淡中像水一样流逝了。
老人看出了我的失意,跟我说起话来。老人说:“年轻人,怎么这样无精打采呢?”
我手里缠着一根草,在老人问过后,我晃了晃那根草说:“我这辈子将像这根草一样平凡。”
老人没做声,只是看着我。
在老人的注视下我说了起来,我说我是一个很不幸的人,初中是因一场病休学了一年。此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勉强读了高中后,又没考取大学。我又说一个人连大学都没有上过,毫无疑问是一个平凡的人,我这一辈子将在平凡中度过。我还说我是一个不甘平凡的人,我从小就立下志愿,一定要让自己的人生辉煌。
说到这里我流泪了,我心里装不下太多的失意,它像汹涌的洪水,找到了决口。
老人这时开口了,老人说:“你知道你手里是什么草吗?”
“不知道。”
“它是蒲公英。”
“这就是蒲公英吗,我常在诗人的笔下见到它,可它也很普通呀。”我说。
“你没看见它开着花吗?”
“看见了,一种小花,毫不起眼。”
“是不起眼,但它也可以辉煌。”
“在诗人的笔下?”
“不。”老人摇了摇头,注视着我。俄顷,他站了起来,跟我说:“我带你去看一个地方吧。”
我听从了老人,也站了起来。
随后,我跟着老人沿着那条堤往远处走,大约二十分钟后,我看见了一个足以让我这一生都震撼的景致。那是一块很大的河滩,有几十亩甚至上百亩大。整个河滩上全部是蒲公英,漫无边际。蒲公英开花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黄黄白白的小花,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那样美,那样灿烂,那样妖娆,那样蔚为壮观,炫目辉煌。
一朵小花,也可以这么辉煌么?
我们再没说话,就那样伫立着,起风了,花儿轻轻地向我涌来。我忽然觉醒了,心里一下子飘满了那些美丽的蒲公英。
我觉得自己也是一朵蒲公英了!
一直到现在,那漫无边际的蒲公英还在我眼里烂漫着,而且,在那里我看见了自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两弹元勋"的高尚品格

    ①研制核武器除了连续作战的疲劳和挖空心思地用脑之外,还有一个更可怕的东西,那便是放射性核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②20世纪70年代末,一次偶然的事故出现了。飞机空投时降落伞没有打开,核弹从高空直接摔倒了地上。天空没有出现蘑菇云,核弹哪里去了?指挥部立即派出一百多名防化兵去寻找。他们来回奔跑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邓稼先决定亲自去找,许多同志都反对。基地司令员陈彬同志出语非常感人:“老邓,你不能去,你的命比我的值钱。”邓稼先为生死与共的同志的真挚情感所打动。但他清楚地知道,放射性钚,在大自然中的半衰期是两万四千年,在人体内的半衰期是二百年,即进入体内后二百年还剩一半,这就是说,它将终生伤害着“吃剂量”(即受到辐射)的人的身体。仅仅一克重的钚就可以毒死一百万只鸽子。邓稼先心里有一句没有说出来的话:“这事我不去谁去?”

    ③他和二机部副部长赵敬璞同行。吉普车在大戈壁上飞跑,终于到了发生事故地区的边缘。一下车,邓稼先坚决阻拦赵副部长和司机与他同行,他急了。忘掉了对领导同志应有的尊重,大声对赵副部长喊:“你们站住!你们进去也没有用!”

    ④这位五十多岁的核科学家、中国核武器理论设计总负责人勇敢地向着危险区走去。终于,碎弹被他找到了,高度的责任感使他在一瞬间变成了一个傻子,他竟用双手捧起了碎弹片——这个含有剧毒的危险的放射物。他立即放心了,他们最担心的后果没有出现。他见到赵副部长的第一句话就是“平安无事”。就在这时,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一定是有事了。他主动邀请赵副部长与他合影留念。

    ⑤邓稼先在研制核武器的紧张工作中,从来没有主动邀请别人合影,这次他要特别留下一张纪念照,一定是内心已有了什么想法。他似乎觉察到自己寿命的期限了吧,尽管期限是模糊的,但危险是清楚的。他遭受到极为严重的放射性钚的辐射伤害,这将是他身体健康的巨大转折。这种伤害是现代医学水平无法补救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总有一些感恩有始无终

米立

    ①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③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④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⑤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个儿就搬过去。”

    ⑥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⑦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⑧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⑨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⑩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⑪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⑫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

    ⑬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⑭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⑮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⑯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⑰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丝路丝语”

    (丝路之源)

    丝绸之路,西方人定名“silkroad”,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1877年出版的《中国》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它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是一条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丝路交流)

    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等物品传到世界各个角落。在这条横贯东西的交通大动脉上,丝绸与瓷器成为当时东方强盛文明的象征。丝绸不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技术文化与艺术文化相结合的中国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深刻而久远地影响着世界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宗教、民俗、文化等。同时,由西域传入中原的有稀有动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和葡萄、核桃、黄瓜、石榴等农作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久远的发展也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中。这些新输入的经济品种,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和药材的种类,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开发也具有重要意义。造纸术、印刷术、凿井灌溉技术、冶炼技术等极大地影响了西方文明。我国的造纸术首先在阿拉伯的撒马尔罕形成了造纸中心,后来进一步西传至欧洲、美洲。西方各国都受惠于这项技术发明。在造纸术传入该地域之前,印度的佛经写在树叶上称为贝叶经。中国造纸术的传播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中亚的医药、天文学、数学等传入中国,使得中国医学、天文历法、古代数学都取得一系列世人瞩目的成果。

    中国的书箱,尤其小说传入欧洲以后,曾对欧洲的现实主义小说产生强大影响。如莱布尼茨受过《周易》的影响,歌德受过《好逮传》的影响。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沿线留存下来的佛教石窟,如敦煌的莫高窟很多都融入了东西方的艺术风格,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丝路文学)

    “沙漠中也会有路的,但这儿没有。远远看去,有几行歪歪扭扭的脚印。顺着脚印走罢,但不行,被人踩过了的地方,反而松得难走。只能用自己的脚,去走一条新路。回头一看,为自己长长的脚印高兴。不知这行脚印,能保存多久?

    挡眼是几座巨大的沙山。只能翻过它们,别无他途。

    上沙山实在是一项无比辛劳的苦役。刚刚踩实一脚,稍一用力,脚底就松松地下滑。用力越大,馅得越深,下滑也越加厉害。才深几脚,已经气喘,浑身恼怒。我在浙东山区长大,在幼童时已能欢快地翻越大山。累了,一使蛮劲,还能飞奔峰巅。这儿可万万使不得蛮劲。软软的细沙,也不硌脚,也不让你碰撞,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气力。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得可恨之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轻,与它厮磨。

    要腾腾腾地快步登山,那就不要到这儿来。有的是栈道,有的是石阶,千万人走过了的,还会有千万人走。只是,那儿不给你留下脚印,属于你自己的脚印。来了,那就认了罢,为沙漠行走者的公规,为这些美丽的脚印。”

(选自余秋雨《沙原隐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