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衡阳市2019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

材料:刘晏,字士安。因年少才华横溢,被视为神童。刘晏入仕后管理财政几十年,效率高,成绩大,被誉为“广军国之用,未尝有搜求苛敛于民”的著名理财家。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刘晏任河南江淮转运使后,首先是解决关中的缺粮。他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后,拟出方案,得到朝廷批准,之后立即发动民工,组织兵丁疏浚河道。接着又改革运输工具,由军官督运。他把过去的“直达运送”改为“分段接运”,把原来的散装,改为袋装。他办事公正无私,得罪了不少权贵,后来受到杨炎的诬陷被赐死。人们都佩服他是一位清廉的好官。《三字经》写道:“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如是”。宋代,把他树立为当时青年才俊学习的榜样。

--摘编自黄继林《理财家刘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刘晏漕运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刘晏被树立为榜样的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民事法律除成文法外,还有不成文法的礼和习惯等。《唐律疏议》中的《名例》《户婚》等诸篇均有涉及民法,规定了有关民事权利主体的身份、土地所有权、婚姻、家庭、继承等内容,违者治罪。唐代民事法律虽有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实际的救济方法,但有违犯律、令和部分触犯习惯、礼教的民事行为,一律视为犯罪,符合唐代法律重刑事轻民事的惯例。相对于同时代的刑事等法律,唐代民事法律不甚发达,尤其在物权、债权领域没有建构起系统、明晰的规则体系。

——摘编自金眉《论唐代民事法律的发展及其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要求清政府改革宪政,尽快与西方制度相接轨,并承诺放弃领事裁判权。此时,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顽固派意识到必须革新法律以保其统治。1907年9月,宪政编查馆正式将民法的编纂列入修律计划,制定了《大清民律草案》。《大清民律草案》起草过程中,既引进了大量西方先进的法理原则与制度,也保留了不少中国固有的传统制度,充分表现出外来法与传统法的冲突。《大清民律草案》打破了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旧体例,是中国民法法典化的开端。

——摘编自马珺《从<大清民律草案>看传统法与外来法的冲突》

材料三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

——摘编自《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 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