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与朱元思书》 
                                                                                                               [南朝·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本文特别讲究文体的形式,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对句整齐,音韵和谐,从文体上说是属于1 文。

    【答案】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天山色                     ②互相邈              
    ③鸢飞天者                   ④窥谷忘反             

    【答案】
    (3)将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答案】
    (4)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5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一)

        鲁仲连谓孟尝:“君好士也,雍门养椒亦 , 阳得子养,饮食、衣裘与之同之,皆得其死。今君之家富于二公,而士未有为君尽游者也。”君曰:“文不得是二人故也。使文得二人者,岂独不得尽?”对曰:“君之厩马百乘,无不被绣衣而食菽粟者,岂有骐麟、騄耳哉?后宫十妃,皆衣缟纻 , 食梁肉,岂有毛嫱、西施哉?色与马取于今之世,士何必待古哉?故曰君之好士未也。”

    (二)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曰:“猿猕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之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 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立教之道哉?”孟尝君曰:“善!”乃弗逐。(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鲁仲连:战国末期齐国人,思想家、辩论家。②雍门、椒亦:人名。③阳得子:人名。④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孟尝君名田文,文是他的自称。⑤骐麟、騄耳:良马。⑥缟纻:洁白细布衣服。⑦毛嫱:春秋时越国美女,大体与西施同时。⑧待古:等待古时候。⑨铫鎒(yáo nòu):锄田的农具。⑩岂用世立教之道哉:他这难道是治理国家教化百姓的方法吗?

    借助【阅读提示】展开思考,回答阅读任务单中的问题。

    《朝花夕拾》阅读任务单

    (1)探究问题:《朝花夕拾》中“双重视角”的写法在表达思想感情时有何作用?

    回答:____  

    【答案】示例一:双重视角可以强化情感表达。如语段一中,“确凿”表示肯定,“似乎”表示犹疑,看似矛盾,实则表达了鲁迅的复杂情感,从成人视角看,百草园确实长满野草,平平无奇,但在童年鲁迅的眼中,野草里有别的生命,别的乐趣。这样的双重视角下,我们感受到了小鲁迅的童年之趣,也深刻体会到大鲁迅内心对逝去的美好的怀念、伤感之情。

    示例二:双重视角可以强化情感表达,增强批判力度。如语段二中,当时的“我”因为郭巨埋儿而感到担心害怕,而后来的我觉得“傻气”,这其中既有对当时孩童心理的调侃,又包含了成年鲁迅对“荒唐孝道”的揭露。无论从情感表达还是批判力度上,都体现了双重视角写法的表达效果。

    研读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

    【语段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阅读提示一】

    (2) “似乎”和“确凿”是否矛盾?

    【答案】略

    【语段二】《〈二十四孝图〉》节选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现在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

    【阅读提示二】

    (3) 如删去“现在想起来……”部分,思想情感有何变化?

    【答案】略

    三.任务群三:遇见先贤·启迪哲思(19分)

    4.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19分)

    【甲】论语(节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乙】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列子·汤问》)

    【注释】①愤:憋闷,心中渴望通达而未能实现。②悱:想说而不能恰当说出来。③秦青:古代传说人物,战国时秦国人,善歌,以教歌为业。

    同学们搜集了几篇浙东诗文, 请你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甲】

    【材料一】顾长康从会稽还, 人问山川之美, 顾云:“千岩秀, 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其上, 若云兴霞蔚。”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材料二】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节选

    【乙】

    南湖

    【唐】温庭筠

    湖上微风入槛凉, 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 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雾雨, 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篷艇东归客, 尽日相看忆楚乡。

    南山

    【唐】贺朝

    湖北雨初晴, 湖南山尽见。

    岩岩石帆影, 如得海风便。

    仙穴茅山峰, 彩云时一见。

    邀君共探此, 异箓残几卷。

    【注释】①顾长康, 即顾恺之, 是东晋时期的著名画家。②流觞曲水: 殇读shāng, 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③信: 实在。④南湖, 即绍兴鉴湖; 南山, 即绍兴会稽山。⑤潇湘, 指湘江。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