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写作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名校联盟(珠海一中,中山纪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联考试卷
有人曾问志愿者,你们做公益,得到了什么?一位志愿者的回答令人深思,他说,得到了“我们”。从“我”到“我们”。意味着境界的提升、力量的壮大、格局的扩大……无数事业需要从“我”到“我们”。
对此,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为校刊“时代精神青年谈”专栏写一篇评论。角度自选、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到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近日,媒体上一则报道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新入学的研究生郝相赫在微信中对其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的两位教授和北京大学历史系出言不逊——皆称之为“垃圾”;他的导师孙家洲教授在劝导无果的情况下,宣布断绝与郝相赫的师生关系。随即郝相赫用实名微博发表《情况说明》加以辩解,后又收回《情况说明》表示“我充分认识到妄议前辈师长是多么年少无知,一定深刻检讨痛改前非认真学习。”有人指摘孙教授小题大做有失风范,太过小气;也有人觉得郝相赫太过轻狂,咎由自取;有人说……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认识?请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烛之武临危受命,机智退秦,值得我们敬佩;荆轲不避艰险,坚守信念,为后人传颂……这些经典故事,像我们民族的灵魂一样,凝聚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里;那些历久弥新催人奋进的精神,像我们民族的血液一般,流淌在每一个人的血脉中。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令我们感动奋进的场景或事件。请认真筛选,组合素材,形成文字。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有人认为此举“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让学生和食堂回归“监督与被监督”的本位;有人对此却不买单,说“校长陪吃能消除校园‘黑食堂’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领域,结果意外获得了许多新发现。不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跨界”思维让他打开一片新天地。但有位大科学家却不以为然。他表示尊敬这位物理学家,但却不能容忍这样的做法,这就好比寻找一块木板最薄的地方,在容易钻透的地方拼命钻了许多孔。只有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在最吃劲的地方磨砺,才能取到火种。但是也有人说,一辈子钻“最厚的地方”,不如多钻几处“最薄的地方”,那样更有成就感。
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这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对国家民族而言,则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
处于大发展时代的你,对此有何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材料一: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人最可怕的惩罚,莫过于重复干毫无意义的活!”
材料二:
历史学家吴晗通过抄书来掌握并熟记史料知识,他说:“我是提倡抄书的,抄书这一关很重要。抄书的方法很多;有的是为研究某个问题;有的目前虽来不及研究,有意义,就得记录下来。自己抄录的资料多了,不仅可以加强记忆,也可以从中发现问题。”
复兴中学学生会拟举办“我看重复”的讨论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该校学生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