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乙】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宜付有司其刑赏/ 与臣此事 B、亲贤臣,小人/肉食者鄙,未能 C、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予求古仁人之心 D、立闻亮/获有所闻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

(3)、下列对【甲】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4)、【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谢枋得,字君直,信洲弋阳人。至元二十三年,集贤学士程文海荐宋臣二十二人,以枋得为首,辞不赴。又明年,行省丞相忙兀台将旨诏之,枋得曰:“上有尧、舜,下有巢、由 , 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丞相义之,不强也。二十五年,尚书留梦炎以枋得荐。枋得书梦炎,终不行。

      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见时方以求才为急,欲荐枋得为功。枋得见天佑,傲岸不为礼。天佑怒,强之北行。二十六年四月,至京师。已而病,迁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 , 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留梦炎使医持药杂米饮进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弃之于地,终不食而死。

                                                                                                                                                             (选自《宋史·谢枋得传》

     【注释】①信洲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②巢、由:即巢父、许由。③留梦炎:浙江衢县人,为人奸诈,见为使舵,原为宋朝大臣,后投降元朝。④京师:当时的大都,即今北京。⑤《曹娥碑》:人们为颂扬东汉曹娥的美德与孝行而立的石碑,这里指临摹碑文的碑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