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出师表》,回答相关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伤先帝之明              盖亦精力白致者 B、若无兴德言              何陋有? C、臣于草庐之中      不如蜀鄙之僧哉 D、恐托付不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2)、请将文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①选文第2段“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
②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举一反三
古诗文阅读

【甲】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注释】①飐(zhǎn):吹动。②薜(bì)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③共来: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遗贬。这首诗就是这时写的。④百越: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 , 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回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回:“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 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 ,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嗜酒好剑,用财如粪土。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

【注释】①方山子:即陈慥,字季常,苏轼的老朋友。②光、黄:光州、黄州,两州连界。③朱家、郭解:西汉时著名游侠。④折节: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⑤方山冠:唐宋时隐士戴的帽子。⑥矍(jué)然:惊讶睁眼对视的样子。⑦环堵萧然:四壁萧条,家徒四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