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研读下列两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南国早报记者从广西戏剧院了解到,“地方戏剧进校园”演出活动为公益性演出,目的在于丰富当代学生的文化生活,让学生深入了解广西本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目前,“地方戏剧进校园”展演活动已纷纷在各校开展起来。精彩剧目如《戏曲绝活》、彩调经典歌舞剧《刘三姐》片段、彩调传统小戏《探干妹》等陆续呈现,此次活动在我市多所中小学演出五十余场。

    材料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戏曲艺术在传承文化、涵养道德方面的独特作用,广西戏剧学院到我市第十八中学开展“戏曲进校园”文艺演出活动,为学校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受到广泛好评。本次演出活动以壮剧为主,惟妙惟肖的表演、悠扬高亢的歌声让在场的师生们都赞叹不已。活动中还让学生们上台现场体验壮剧教学,让学生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体验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爱上中华传统艺术,自觉加入到传承的队伍中来。

(1)、根据材料一写一则“一句话新闻”,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B、精彩戏剧在我市多所中小学演出五十余场。 C、“地方戏剧进校园”活动在我市多所中小学开展。 D、“地方戏剧进校园”活动丰富了当代学生的文化生活。
(2)、班级拟开展“我为地方戏剧传承建言献策”活动,以下哪条建议与主题不符(    )
A、开展以“做好桂林人,创建文明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B、开设以“地方戏剧展演”为内容的第二课堂。 C、请戏剧演员进校园指导学生进行戏剧排练。 D、进剧院观看“地方剧”经典剧目。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我国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推进教育数字化”部署。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在教育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ChatGPT是数字技术创新运用的典型代表。ChatGPT是2022年11月推出的一款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hat就是聊天,GPT就是“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简而言之,ChatGPT 就是一款好用到超出大部分人认知的聊天机器人。(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材料二

作为一款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 ChatGPT可以根据议题写作业、写论文、写演讲稿……据新闻报道: ChatGPT 成功通过了谷歌的编程考试,拿到了年薪18.3 万美元的L3工程师录取通知书;还能够通过沃顿MBA课程的期末考试……

有记者曾在ChatGPT的对话框中输入“如何看待ChatGPT对教育的影响?”后,它的回答是:“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可以对教育产生积极影响。可以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并与学生进行对话,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支持与指导。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学习材料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可以为老师提供工具和资源,帮助他们改善教学方式。’(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材料三

ChatGPT的确在很多领域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它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可能会给考试作弊提供便利。冯建军教授认为:在教育领域,ChatGPT注重知识教学,忽视了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缺少辨别信息、答案的能力,忽略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少情感交流;可能导致学术作弊和学术诚信问题。当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伦理治理的确也面临着知识产权侵权、生成虚假信息、算法“黑箱”等问题。以教育数据隐私问题为例,ChatGPT需要联网工作,存在隐私泄露和侵权的风险,可能会伤害未成年学生。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短视频的利与弊

①短视频即短片视频,是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一般是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随着移动终端普及和网络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

②随着网红经济的出现,视频行业逐渐崛起一批优质的内容制作者,抖音、微博、秒拍、快手、今日头条纷纷入局短视频行业,募集一批优秀的内容制作团队入驻。到了2017年,短视频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内容制作者也偏向专业化运作。

③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26亿,占网民整体的95%,短视频领域市场规模已超3000亿。

④没事“刷一刷”、闲时“看一看”、随手“拍一拍”……短视频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短视频何以令人沉迷?研究显示,人类存在“生动性偏好”,更易被视觉性显著的信息吸引,短视频因其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很容易传播扩散;其次,传播参与者既有围观心态,也有自我表露诉求,而短视频能够实现双重满足;再者,短视频短小便捷的传播形态,适应信息消费场景的碎片化;另外,短视频内容垂直深耕、算法推荐,实现精准对接用户需求。

⑤借助互联网的互联互通,短视频覆盖人群广,获取门槛低,其丰富的内容极大地拓展着青少年的视野,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通往兴趣和知识的大门。青少年群体还可在短视频的浸润与比较中获得审美发展,在欣赏与参与中获得艺术发展,找到自己的爱好,发展自己的兴趣。同时,短视频又以其原创、新颖、丰富和鲜活的形式,讲述人们喜闻乐见的平民化的小故事,成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信息载体。

⑥一项对1974名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92.1%的受访家长觉得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70.6%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对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66.3%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模仿不良的短视频内容。

材料二】

据报道,在国家网信办指导下,目前国内已有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对此,有专家认为,防沉迷系统更多是技术上的优化,让青少年正确对待短视频,不能只依赖技术,而应注重青少年数字能力和网络素养的提升。平台提供更多优质内容,家长以身作则,在陪伴中帮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学校引导学生自控自律、健康上网,监管部门规范短视频平台发展,多方携手努力、相向而行,帮助青少年学会分辨、加强自律,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善用短视频助力学习和生活。

【材料三】

2023年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对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在被问到如何加强短视频内容导向治理、进一步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时,牛一兵说,短视频已经成为广大网民获取信息、获取服务、互动交流、文化娱乐的重要载体。但是有的短视频内容真假难辨、善恶不分、是非不明,有的平台重流量、轻管理,放任导向不良信息传播,严重误导公众,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摘自2023年3月29日《人民日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