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在西方强大的压力下洋务派的人才观有所改变,但在洋务派看来,中国的文物制度是西方不能望其项背的,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中道西器”“变器不变道”,是洋务学堂对于新型人才的基本定位。

    ——摘编自李康《洋务运动对21世纪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启示》

    材料二  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

    材料三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法,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材料一中洋务运动的人才观反映了洋务运动哪一指导思想?这一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答案】
    (2)据材料二,归纳蔡元培的教育理念。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最主要的影响。
    【答案】
    (3)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请结合所学说出新时期党和政府为发展教育采取的重大举措。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5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先秦至两汉,中国本土哲学的本原追问,以“本末论”为基本方法,这种思维在 解决经验世界中事物的存在之先问题上简洁有效,但也有难以克服的理论困难。对此, 从玄学到佛教都做了许多探索, “体用”思想逐渐确立起来,这其中蕴含一种不同于传 统经验性思维的形而上学范式,可以说是一种思辨性思维。但佛教“体用论”因其非实 在性(即“缘起”之“空”)而难以与世物、人伦相兼容,这给理学留下了继续探索的

    空间,以“北宋五子”为主要代表的早期理学家集中展现了思维转型的理论自觉与努力。

    ——摘编自张恒《从“本末”到“体用”:理学与传统哲学思维之变》

    材料二

    本来中学有中学的“体用”,西学有西学的“体用”,即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有各 自的“体用”,移花接木地把西方资本主义的“用”移到中国封建主义的“体”上来, 这是近代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种结合曾经产生了某些有益的东西……这些, 无疑是封建文化的异军,力量虽然有限,但终究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促进了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材料三

    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 是我们自信的底气……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

    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 时代。

    ——引自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3年6月2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