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名师联盟(精编金卷)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在1917年1月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

材料中陈独秀的观点,你持何看法?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主要观点

代表性著作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等。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革命的历史。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林增平《中国近代史》等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追求近代化的历史

李时岳《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在各种冲击下的自我更新,是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同意哪一观点,并列举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还。(提示:明确写出你所同意的观点,阐述过程史论结合,列举的史实不少于两件。你不同意的其他三个观点既不需要阐述,也无须反驳。)

【答案】示例一  观点: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阐述: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三元里人民抗英等;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黄海大战中邓世昌英勇抗击日军;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全民族抗战等。

示例二  观点: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追求近代化的历史。阐述: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19世纪末戊戌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开启了中国政治制度近代化;1915年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推动中国思想近代化。

【分析】【分析】

【点评】

【题型】论述题

【分值】

【考查类型】模拟题

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各阶层不断斗争探索。争取民族独立自强、追求社会进步成为近代中国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破了国人几千年“天朝上国”的迷梦。19世纪70年代后,向西方学习,在近代中国逐渐成为一种强劲的时代潮流。这种潮流由初期试探性的、全盘西化式的学习,逐渐发展到选择性的、批判性的学习。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称谓,由近代初期的“夷学”,发展到“西学”,及至“新学”。通过向西方学习,经过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国文化完成了自己的时代嬗变,形成了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同政治、救亡图存密切结合的,以爱国、革命、革新、开放为特征的近代文化。这是一个无奈的、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的、新生的过程。

——摘编自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