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而知新: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 B、与朋友交而不乎:相信。 C、女知之乎:教诲。 D、人不知而不:生气,发怒。
(2)、下列句中划线的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学而时习       /      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B、为己任       /      丛草为林 C、人不知不愠     /     温故知新 D、不善者而改之   /   恕乎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选入本文的有的谈求知的态度,有的谈求知的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B、孔子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句中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 C、“温故而知新”谈的是学习方法,在孔子看来只要温习了旧的知识就一定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D、“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余文坼(chè),浙人,少孤,寄居京江,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湖州置贷,暂住村店,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中,移居主人楼上。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諰諰恐不能遍览。喁喁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迄水将退,而脚气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二)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注释】①浸:水。②諰諰(xǐxǐ):恐惧的样子。③喁喁(yúyú):小声读书的样子。④腹笥(fùsì):这里指肚子里的学问。⑤三牲:牛、羊、猪。⑥卜:选择。

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完成问题。

【甲】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注释】①公退:办完公事,退下休息。②第:只。③概:生活状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