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语文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救命骨髓》课时练习

读课文《救命骨髓》,完成下列练习题。

      飞机从白云里钻出来,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几个从飞机上下来的人刚走到出口,一对手捧鲜花焦急等候的中年夫妇,就扑通一声跪(guì)在他们面前,声泪俱(jù)下地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我们的孩子有希望了!”

       刚从飞机上下来的是台湾慈济骨髓捐赠(juānzèng)中心的专家。他们连忙扶起那对夫妇,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那对夫妇是四川乐山人,他俩有个聪明活泼的儿子,已经十六岁了,正在读高中一年级。几个月前,这个平时看上去很健康的儿子突然无缘(yuán)无故感到疲倦,之后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父母发现后,就带他到医院检查。

     “你儿子患(huàn)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医生的话如同晴天霹雳(lì),震得他俩几乎晕(yūn)倒。“大夫,求您一定要救救他,我们就这一个孩子啊!”他俩苦苦哀(āi)求着。

     “要救你们的儿子,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移植健康人的骨髓。”医生说。可是,骨髓移植谈何容易!医疗费用高且不说,要找到可以匹配(pèi)的骨髓更难,据说,十多万个人中才可能有一个符合的。那时,在我国内地还没有像样的骨髓库,哪里去找条件符合的捐献者呢?

       医院的专家们思来想去,认为在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有可能找到可以匹配的骨髓。小患者的病情不断恶化,多耽(dān)误一天,就多一分危险。医院连忙向慈济骨髓捐赠中心求救。为了一位普通少年的生命,两岸医疗界迅速开始了密切的合作。

       经过半年多的辛勤(xīnqín)努力,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在筛(shāi)选了十几万个对象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供髓者——台湾花莲(lián)市一位二十多岁身体健康的小伙子。为了对岸骨肉同胞的生命,当天上午8时30分,这个年轻人把自己滚烫(tàng)的骨髓捐献了出来。时间就是生命。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立即派专家提着那只装有救命骨髓的小箱子,火速从花莲飞到台北,又马不停蹄地从台北转机到香港(gǎng),从香港飞往成都。

  终于,这饱含着两岸同胞爱心的救命骨髓准时送到了手术台前。

(1)、第1、2自然段,写的动人情景。

(2)、课文采用了的叙述方法,先写了事情的,再写事情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八达岭西面的山坳里,坐落着一个不起眼的小火车站——西拨子。被子春的一天下午,小站里来了一位军人,他站在磅称前要求托运两箱医用X光胶片。

    小站啊,你实在太小,虽然站在纸箱前面的两位师傅都已年过半百,但他们生平还是第一次办理这种物品。

    “这胶片易燃吗?”他们相互询问着,随后搬来了文件翻阅,可书上对这种胶片却只字未提,“请示上级车站!”

    电话接到南口货运室,回答干脆极了:胶片、胶卷都一样,全是易燃品,不能托运。

    军人的鼻子上沁出了汗珠,显然他着急了。他连说带比划地向老师傅们解释:这是一种特殊胶片,并非易燃品。

    老师傅被军人的情绪感动了,粗糙的手第二次拿起电话听筒,康庄货运室的电话铃响了,可是回答并不比南口多一丝希望。

    军人失望了,他知道路规和军规有着同样的威严,他哑口无声地站在那里。

    “唉,您别急,别急!我们站小啊,太小!从没办过,没办过!我们要向国家负责,也要向旅客负责,都得负责!”老师傅们看着包装箱,终于合计出了办法。

    电话筒第三次拿起,电流在几百里的干线上掠过,通到了胶片的产地——保定。

    “保定车站货运室吗?请回答……”

    “……这是安全胶片,可以托运!”

    小事的结尾充满了喜悦,充满了歌颂!

    哦,小站,你小得像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在祖国的运行图上有多少这样的小站,它们联成了祖国的动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血凝红叶

    峡谷中,坐落着一座低矮(简单  简朴  简陋)的小草房。门上刻着淡淡的字迹:“赵一曼被俘地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永垂不朽!”时令才深秋,却下了一场大雪。这里没有高耸的赵一曼纪念碑,没有鲜花,没有坟墓,她和白山黑水卧在一起,她和蓝天沃野永驻在一起。朔风在峡谷里呼啸,白雪在天空中飞舞,四野默默无声,那山、那水、那风、那雪似乎在为烈士致哀。小草房前的一丛柞树披着厚厚的雪,像盛开的梨花,它的叶子并未凋零,一片火红,像燃烧的火苗一样耀眼。

    一位正在着手写赵一曼传记作品的作家,随手采了一片鲜红的柞叶,沉重地讲起一段(悲哀  悲伤  悲壮)的历史来:

    赵一曼同志在战斗中左腿被打断,跌倒在地,不幸被俘。在哈尔滨,她惨遭百般折磨,受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敌人把她押送到亮珠河杀害。在刑场上,赵一曼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她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口号声中,她倒在了血(pō  bò)里。当时,她才三十一岁……

    我们都沉默着,谁也不说话,静听着这位作家的讲述。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刚强如铁……她没有牺牲,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我们每一个人都肃然起敬,心里燃烧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火焰,情不自(jīn  jìn)地想从洒着赵一曼鲜血的地方捡点什么,从而寄托我们对英雄的思念。我想了想,弯腰采撷了一片最红的柞叶,小心地夹在我的笔记本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