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第四册第四单元第13课《张衡传》同步练习题

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译为:(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 B、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译为:张衡机灵精巧,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上很用心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译为:他精于构思润色,十年才完成 D、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译为:从此以后,才命令史官记下地震发生的方位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②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③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 , 岂苟然哉?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瞒,通“樠”,流出的样子。③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乙】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 , 呼之为沧浪僧云。

(节选自明·归有光《沧浪亭记》)

【注】①浮图:即浮屠,梵语音译,指佛。这里是指信奉佛事的僧人,也叫和尚。②苏子美:苏舜卿,字子美,北宋诗人。他曾建沧浪亭,自号沧浪翁。③禅者:指信奉佛教的人,即佛教徒。④释子:佛教徒的通称。⑤澌然:冰块消融的样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夏,六月,吴主作昭明宫,二千石以下,皆自入山督伐木。大开苑囿,起土山、楼观,穷极伎巧,功役之费以亿万计。中书丞华覈上疏曰:“汉文之世,九州晏然,贾谊独以为如抱火厝于积薪之下而寝其上。今大敌九州之地,有太半之众,欲与国家为相吞之计,非徒汉之淮南、济北而已也,比于贾谊之世,孰为缓急!今仓库空匮,编户失业;而北方积谷养民,专心东向。又,交趾沦没,岭表动摇,胸背有嫌,首尾多难,乃国朝之厄会也。若舍此急务,尽力功作,卒有风尘不虞之变,当版筑而应烽燧,驱怨民而赴白刃,此乃大敌所因以为资者也。”时吴俗奢侈,覈又上疏曰:“今事多而役繁,民贫而俗奢,百工作无用之器,妇人为绮靡之饰。兵民之家,犹复逐俗,内无甔石之储而出有绫绮之服,上无尊卑等级之差,下有耗财费力之损,求其富给,庸可得乎!”吴主皆不听。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一》)

材料二  帝召东中郎将蒋济为散骑常侍。时有诏赐征南将军夏侯尚曰:“卿腹心重将,特当任使,作威作福,杀人活人。”尚以示济。济至,帝问以所闻见,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因曰:“夫‘作威作福’,《书》之明诫。天子无戏言,古人所慎;惟陛下察之!”帝即遣追取前诏。

帝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时天旱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侍中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待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厕之谋议之官,安能不与臣议邪?”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食也,故臣不敢不力争。”帝乃徙其半。帝尝出射雉,顾群臣曰:“射雉乐哉!”毗对曰:“于陛下甚乐,于群下甚苦。”帝默然,后遂为之稀出。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