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语文选修10《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六单元契诃夫与《三姐妹》同步练习
现代的理性概念强调每个人都优先考虑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这一假设表面上是理性的,但其中的利益概念却是非理性的,结果严重误导了理性。(甲)他们所理解的“利益”一般指个人可以独占的利益,往往没有把对个人甚至更有利的共享利益计算在内,或者至少默认独占利益优于共享利益。这是一种自绝于他人的非理性。(乙)较大利益优于较小利益,这个判断是理性的;可是独占利益优于共享利益,这个判断就不是理性的了。事实上每个人可指望获得的大多数最大利益,都属于只能存在于相互关系之中的共享利益。(丙)一旦试图独占,那些利益就涣然冰释了,例如亲情、爱情、友情,互相理解、互相承认、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等等:都是无法独占的共享利益。可见,利益不能理解为“独占利益”而应该理解为“可及利益”;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应该重新定义为追求自己可及的最大利益,这才是符合理性精神的选择。
【甲】报纸广告、户外广告、电视广告……等等 , 如今,几乎在人类生存的任何一个角落里,都充斥着广告的身影,它也已经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信息传播方式。但是,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属于现代商业手段的广告已经相当发达。“当日晌午时分,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乙】这是《水浒传》中“景阳冈武松打虎”一节中的情节。
现代社会的人们,可能对广告的狂轰滥炸产生了厌倦,但假如是在一千多年前的瓷器上作广告,那就能让人刮目相看了。唐代的长沙窑有“郑家小口天下有名”“卞家小口天下第一”的铭文;【丙】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白釉花口瓶,腹上刻有“丁道刚作瓶大好。”这样的自吹自擂,一点也不比现代广告逊色。相对明清瓷器上的“玉堂佳器”“美玉雅玩”“奇珍如玉”等等,却没有唐人的直率,反而给人一种羞羞答答的感觉。
“人生八苦”之说俗矣!(甲)“八苦”之中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实是一理,大约描摹出为情所苦的滋味;愈是处于分离之际,愈是爱恋难舍;愈是朝夕聚合,愈是易生怨憎;愈是不能尽为己有,愈是求心炽烈。“围城”或“鸟笼”被看作婚姻之隐喻,钱锺书反复申说,今人也耳濡目染了。而在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里,曾名之曰“彼岸意识”,谓人身在一境,辄慕他方,总觉得“对岸”的风景殊胜。 换用俚语述之,则说“这山望着那山高”,显然不只是视觉的问题。(乙)在此岸,观彼岸,至彼岸,又窥此岸,总觉得另一个结局比较好。
人生不可逆,唯择为难。行迹在东,不能复西。(丙)王国维“人生过处唯存悔”之句,将“挂一漏万”的懊恼,将对“生活在别处”的倾慕说得多么透彻——显得他自己对的下句“知识增时只益疑”反而境界逼仄,落于下乘。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