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语文选修10《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八单元老舍与《茶馆》同步练习
有个戏,写国民党统治时期,两位小学教师谈话。一个说:“看这群孩子多可怜,个个面如菜色!”老舍先生认为可以改得更通俗些;又说,假如把这句话再改一下,不仅让观众听得懂,还会引导他们去想,就更有力量了。
更通俗些,可改为:
通俗,又能让人产生联想,可改为: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许多汉字如山、日、水、火、土……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请参照例句,任选一个字写一段话。要求100字以内。
例:“月”字形如弯弯的月牙,“月”加“日”是“明媚”的“明”。“月”在中华文化中总是与清纯、静谧、乡情相联系,“朗月清风”让人神清气爽,“月是故乡明”则勾起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标语多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传统而含蓄。
2010年前后的标语多是“努力拼搏”、“高考必胜”、“永不言败”等。“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如今的高考标语又有了新的内容。
徐志摩《再别康桥》
衔接语①{#blank#}1{#/blank#}
戴望舒《雨巷》
衔接语②{#blank#}2{#/blank#}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元青花之美,①{#blank#}1{#/blank#}。元青花的蓝色非常鲜明,像蓝宝石一样附着于白玉一般的瓷胎上,仿佛有一种生命力被赋予器物,美得令人震惊。这种蓝色来源于一种产自西亚的含钴着色剂,被世人称为“苏麻离青”。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着亚欧大陆,有东西运出去,自然有东西运回来,其中就有苏麻离青料,因此元青花是②{#blank#}2{#/blank#}。元青花的美,③{#blank#}3{#/blank#},卷草纹、缠枝牡丹等带有异域色彩的繁缛纹饰密集绘制于器物表面,洋溢着一种雄浑张扬的帝国气质。
我谓江南文化以灵动,水的灵动;我谓西北文化以沉稳,山的沉稳。求之于诗,若江南文化是轻盈明快的七绝,是①{#blank#}1{#/blank#};西北文化则是古朴厚拙的五古(五言古风),是杜甫的沉郁顿挫。求之于词,若江南文化是柳永的缠绵悱恻,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西北文化则是②{#blank#}2{#/blank#},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求之于时序,若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三月,是温飞卿的鲜艳秾丽;西北文化则是③{#blank#}3{#/blank#},是王安石的朗肃内敛。上天以水的灵动和山的沉稳分别滋润着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使得中国文化不至于太单调、太寂寞。
请写一段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至少使用一种论证方法,不超过1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