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师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黑信》同步练习

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   )


A、他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比喻) B、有了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态度,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反问)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 D、火辣辣的太阳把人的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夸张)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突然觉得对生命充满了希望。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昆仑山的树

王宗仁

    ①昆仑白雪有着人人都能感受到的纯净和尊严,戈壁沙漠的幻影折射着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昆仑山下格尔木转盘路口、山中纳赤台兵站那一片片枝叶茂密的白杨林,记载着高原城镇从诞生到繁荣的历程。我每次重返昆仑山都要看看那些支撑着满天风云的老树,以及后来长起的新苗,每次来我都会放轻脚步。

    ②昆仑树绝不自傲,总是保持着永恒的崇高。它们的枝叶上挂着一位开国将军沉重的美好梦境,是他最早泼洒心血在莽原上培植了第一缕春色。

    ③这位将军就是被人尊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天安门广场响起开国大典礼炮后的第四年,他带领着由军人、驼工、民工组成的筑路队伍,开拔格尔木,开始修筑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公路。当时格尔木只有撑在荒原上的6顶军用帐篷,是筑路人的营地。冻土地上第一次蒸腾着震撼雪山的热力。慕将军的远见不仅在于他和他的队伍要打通穷山恶水把路修到拉萨,还在于他为高原描绘出了公路修成以后明天的新景。奔赴格尔木之前,他特地在日月山下的湟源县城买了100棵杨树柳树苗。修路队伍在荒原一落脚,他就和大家把这些树栽在了帐篷一侧的戈壁滩上。两大片,杨柳分栽。将军拄着镢把,跨步走上一个堮坎,深情地对大家说:“公路修成后,我们要把昆仑山建成大花园,咱们共产党员要带头在这里扎根、安家,种树养花,还要生娃娃!”

    ④小苗落地生根。一场春风卷着细雨吹过,枝头的鹅黄嫩芽就探头露脸地拱出了荒原。亘古戈壁变得翠生生的撩拨人心,好像画家抹出一幅动感的水彩画。树苗一天一个样地疯长着,给它喝一盆水,它蹿一节个头。给它喂一撮肥,它会添一片叶。蛮荒了千百年的土地一旦逮住苗儿就受活得巴不得一夜长成材!时间在一明一暗的开合中扫净了高原人脸上的笑容。夏天还没过完,绝大多数树苗就在一场突降的六月雪中枯萎而死。勉强活下来了10多棵树,也遍体鳞伤的缺胳膊少腿。但它们顽强地站立着,凛然傲气!很有意思,活下来的树杨柳各5棵。老天爷竟然这样不偏不倚地平分秋色!将军在收拾残枝败叶打扫战场时,用低沉的声音告诉大家:所有死去的树一片叶子也不许糟蹋,给每一棵挖一个坑,把它们埋起来。它们总算给咱们绿了一回,是有功之臣呀!大家照此办理,荒原上凸起了一片小土丘,那是树坟。将军带头给这些土丘浇水,三天两头地浇。戈壁滩太干燥,怕它们渴着呀!奇迹出现,来年有些土丘上竟然冒出了嫩芽,死去的树复活了!大都是杨树。今天成荫林那一片杨树里就有一些是经过生死之洗炼挺过来的。

    ⑤昆仑的第二代树,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出现于山中的纳赤台兵站,是红柳。这是生长在戈壁滩上的一种灌木,枝条硬中有柔,每年春秋两季绽放出淡红色的米粒碎花。人称它“三春柳”,意思是说一年中除冬季外对它都是春天。栽植红柳的人是总后勤部模范共产党员、纳赤台兵站教导员赵国瑞。为了给寸草不生的纳赤台添一丝绿色,他带着兵们从老远的诺木洪红柳滩地挖来一丛丛带着原地土质的红柳,小心地移栽在兵站门前的青藏公路两边。夏浇纯净的雪水,冬灌暖暖的不冻泉水,像伺弄娃儿一样让红柳度过了客居兵站的第一年,又度过了第二年。红柳终于由客人变主人,和兵们厮守在昆仑山。至今那些红柳繁衍的后代,依然蓬勃在纳赤台的山上、河边和路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红柳的年轮里记载着一位军嫂的心血和功劳,她就是赵国瑞的妻子、共产党员蓝伟华。开初她每次从家乡来昆仑山探亲时,总会给红柳带些肥料什么的,喂养它们。后来她等不到丈夫回转内地,就索性卖掉房子、家具来昆仑山下安家,更方便地照管这些高原花木树丛。其中有一丛红柳被兵们称为“夫妻柳”,让人们永远记着赵国瑞和蓝伟华的故事。

    ⑥第三代树是纳赤台兵站门前的两排“党员树”,100棵白杨。上世纪末的一年“七一”前夕,站长姚万清少校带着20名党员栽下了这些献礼树。每人5棵,100棵树代表着20名党员扎根高原奉献祖国的宏愿。这时兵们已经积累了在冻土地上育树的一些经验,这年还没等卷着雪粒的北风降临,他们就给白杨树“穿靴戴帽披袍”全副武装起来。所谓穿靴戴帽披袍就是用棉纱或草秸把树根、树冠和树干保护起来。还好,第一年大部分杨树成活了,他们又补栽。第三年再补栽,一直保持着100棵杨树。

    ⑦今年夏天,我到昆仑山深入生活,特地看望了这些将军树、夫妻树、党员树,并一一和它们合影留念。

班级准备开展“时光里的往事”主题读书沙龙,小语和小文联名推介耿艳菊的散文《香木浆的快乐》,参与本次活动。

香木浆的快乐

耿艳菊

①朦朦胧胧里,我听到堂屋里有轻轻的说话声,小心翼翼的放碗筷声。我眯着眼,望望外面,天色还没大亮,窗口的那一方天空还是模模糊糊的一团灰。

②爸妈吃完了饭,掀开西屋的门帘,看了一眼睡在床上的我们,又轻轻放下了门帘。这时,我已经完全醒了,叫一声“妈”。院子里传来了妈温柔的应答。“再睡会儿吧,天还早,饭在锅里温着,我和你爸去地里割豆子,给你们找‘香木浆’。”

③此时,秋云辽阔,也总是惹人情思,那些永远留存在时光里的往事,清晰如昨。

④香木浆就是香姑娘。这是我最近知道的事。香木浆这三个字确切来说该怎么写,我还真不知道,只是根据我们那儿的人们的叫法,随便写出来的谐音字。

⑤在网上搜香木浆,竟能查得到,出来的是香姑娘,从图片上看,和香木浆一模一样,这真是莫大的惊喜。网上对它有非常详细的介绍:这是一种奇特的水果,口感清爽,龙眼大小的果实外,裹着一层薄如蝉翼的外衣,极像一盏精致的小灯笼,又像一位躲在闺房的羞涩姑娘。北方人称之为“洋姑娘”“香姑娘”“香马骝”,南方人则称之为“含羞果”“金灯果”“金姑娘”“金珠果”“洛神珠”。它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

⑥原来这长在庄稼地里的野浆果竟有这么多好听的名字,还有那么丰富的营养价值。乡野之物,也不可小觑。

⑦香木浆在我们少时的生活中,可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朴素生活里一颗闪亮的星,那一点微弱的明亮让单调的生活有了盼望和无限的乐趣。

⑧秋天,是多么让人渴盼的季节呀!广袤的田野里,到处是华美的果实。香木浆就隐藏在那些沉甸甸的庄稼地里。孩子们三五一群,迎着飒爽的秋风,沐浴着明亮的秋阳,穿梭在田野里,带着寻宝一样的热情,若是拨开一丛黄澄澄的黄豆秆,出现了一株香木浆,简直像寻到宝藏一样开心。

⑨而爸妈也葆有这样的童心,每到收获的季节,总会记得把香木浆的快乐带给我们。他们在那段秋收时节,早早就去地里干活了。他们忙了一上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一进门,就从兜里掏出一把香木浆,一一分到我们的手中。小小的金黄的香木浆的香,缭绕在朴实的小院里,缭绕在岁月的上空,那简单的幸福是我头顶最明媚的星辰,照耀着我后来的人生路。

⑩有一年中秋假期,在外面工作的我们回家过节,正赶上秋收。爸妈像往年一样,早早起床去了田里。等我们醒来时,他们已经在田里劳作了一个清晨,衣衫上带着露水回来了。妈小心翼翼地从兜里掏出香木浆,笑眯眯地像小时候那样一一分到我们手里。

⑪要知道,自从离家别乡,到外面广阔的世界后,忙碌和梦想催赶着我们,我们几乎没再与故乡的秋收时节相逢。我们长大了,爸妈老了,他们能给予我们的似乎越来越少。妈从兜里掏出香木浆的样子不再是那样自信潇洒,而是小心翼翼,直到我们依然像当年一样欢呼雀跃,她才放心地舒展了面庞。她不知道,她觉得这拿不出手的小小的给予,这带着她体温的一捧香木浆,让我们明晓世界上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选自《扬子晚报》2023年9月27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