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拣麦穗》同步练习
①我绝不______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②它已经瞎了,失去了知觉。它就像条大虫子在地上______着前行。
③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______就的。
①干渴产生的{#blank#}1{#/blank#}(反应 反映)多奇怪啊!
②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blank#}2{#/blank#}(躲闪 躲避 躲藏)它的来犯。
③我感觉平静,一种{#blank#}3{#/blank#}(失去 丧失 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静。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
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 鸟语花香的暗示,把大自然的变化写进诗篇。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年的 , 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 很深的人,才能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对话。
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年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草木的茂盛和凋谢,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的规律;第二,这循环是随气候转化的,春风一到,头年枯黄的草木就苏醒了。
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曰:“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洪迈《荣斋随笔》中指出:这首诗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几经推敲,改了几次才定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王安石这句诗还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它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挟带黄沙比吹绿草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中,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此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很大也是事实。
精致教育是一种为学生发展服务的高品质教育。实施精致教育,学校管理要______,教师队伍要________,课程设置要________,校园规划要________。
在中国文学群星璀璨的天空,谁是那颗最耀眼的明星?如果不分先后,全部交由民众海选,能选得到那位行吟于江风草泽,孤高离群,悯人 的屈原吗?能选得到那位辟居荒村,守志安贫,洁净 的陶渊明吗?能选得到那位身历酷刑,笔力千钧,凝练 的司马迁吗?……“远”是一种境界,他们被官场放逐,却被文学请回。这不是文学的悲哀,恰是文学的高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