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下列关于《愚公移山》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节选自《范文正公集叙》)

      【注】①轼:苏轼自称。②总角:指童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各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乙】

    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漈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漈。中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之间,云古莽然之墟。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四面高山回还深映。有象耕雁耘 , 人甚知礼。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袁晁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老人为致饮食,申以主敬
    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节选自顾况《仙游记》)

【注释】①瓯闽:浙江南部和福建的别称。②象耕雁耘: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③申……敬:表示敬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