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诗歌鉴赏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语文选修11《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2课《石榴》同步练习
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元日田家①
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蛮榼②出门儿妇去,乌龙③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长笑士林④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②蛮榼:酒器。③晋朝时,民俗以“龙” 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④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宋)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御史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五代)孙光宪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注】潇湘:引《山海经·中山经》:娥皇女英因思舜而随之,终不返死於湘水。
书怀寄中朝①往还②
杜 牧
平生自许少尘埃,为吏尘中势自回。
朱绂③久惭官借与④ , 白头还叹老将来。
须知世路难轻进,岂是君门不大开。
霄汉几多同学伴,可怜头角尽卿材。
【注释】①中朝:朝廷。②往还:往来,此处指朋友。③朱绂:古代系印章或玉佩的红色丝带。④借与:即借绯。唐代五品以上官员穿绯衣,官阶不到五品而特许穿绯衣的称为借绯。
燕居即事①
韦应物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②阅。
【注释】①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燕居:闲居。②北窗: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