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材料一:(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他)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胡适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材料一中的“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在政治上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2)、材料一中,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什么?材料二中他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3)、请用一句话评价材料一、二中的“他”?
(4)、材料三中“繁荣局面”具体指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局面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举一反三

历史的前进有多种因素推动,其中杰出的人物是一个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很重要的人物,即孔子、秦始皇和汉武帝。他说:“中国之教(教化的思想),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政治制度),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1)联系三位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你认为夏曾佑先生所说的“中国之教”“中国之政”“中国之境”分别指什么?夏先生的上述说法为史学界所公认。现将夏先生的观点分解成三个分论点,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示例除外)。

①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此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②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此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③中国之镜,得汉武而后定,此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示例:“中国之境”: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国力强盛,版图拓展,大举反击匈奴,使其无力与西汉对抗,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材料二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2)阅读材料二、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哪些内容反映了这一事件的艰难?我们要学习此人什么精神?

材料三   某校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

(3)请你以“中华文明成就辉煌,科技文化灿若星河”为题目,为材料三的明信片写一篇120字左右的小短文。(含时间、成就)。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