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1~4题。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节选自韩愈《原道》)

【注释】①宜:合宜,恰切。《礼记·中庸》:“义者,宜也。”②之:往。③煦煦:和蔼可亲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④孑孑(jié):谨小慎微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博爱之仁    (2)老子之仁义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彼 以 煦 煦 为 仁 孑 孑 为 义 其 小 之 也 则 宜。

(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4)、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与自己所说的“道德”含义是否一致,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仅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能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茸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酒,淪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 , 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淪(yuè):煮。②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新党排挤出朝廷,先任开封府推官。继任杭州通判,后改任密州太守,《超然台记》作于任职密州期间。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