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高原,我的中国色》同步练习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墙外有一棵槐树,合抱那么粗。操场扩建时,施工队把它锯掉了。第二年,我和邻居家的院子里各拱出一堆槐树的嫩芽,肥肥的、壮壮的,没等盛夏到来,它们就已是一丛茂密的小灌木。 

一天,见邻居把灌木砍得还剩一枝。我也拿了把菜刀来到我家的那丛灌木前,想去掉它们中的一些。就在要动刀时,我犹豫起来,因为十几根嫩绿的枝条生得都很有力,大小也差不多,去掉谁呢?斟酌再三,我又把刀送了回去。 

冬去春来:寒暑往返。我家的小灌木不断地长粗长高,俨然一片小森林,就在我期望它们都长大成材的时候,一棵小槐树在隔壁邻居家的院子里拔地而起,它浓黑的树冠隔墙可见。没等我家的小灌木高过墙头,它的枝叶就已罩了过来。 

一年,两年,三年,随着邻居家的树愈来愈大,我家的这丛小灌木显得愈来愈力不从心,等邻居家的槐树碗口粗的时候,我家的小灌木再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由于它们上面的天空全部被大槐树遮盖。它们不再长高、长粗、长大,而是今年发芽明年枯萎,后年再发芽接着再枯萎。直到我们从那儿搬走,它们都在重复着这样的命运。 

前些日子,我重返那座小院,见新主人已把它们彻底地铲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张石桌和四只小石凳,夏日的阳光烤着大地,桌子和小凳上却是一片浓密的树荫,隔壁的那棵大槐树亭亭如车盖,在微风中摇曳着墨黑的树叶。 

回家的路上,我对丈夫说,钢琴、书法、绘画,只能让儿子学一样,不能再这样下去。丈夫不明白什么意思。这也难怪,因为他没住过那个小院,没见过我家的那丛小灌木生长在大树下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那张石桌下曾拱出过一堆嫩芽。

(1)、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你有怎样的“成才观”?               
(2)、“两种命运”在文中具体是指两种什么命运?
举一反三
阅读《豆腐之味》,回答后面问题。
                                                                                     豆腐之味
        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此亦豆腐之谓乎?
        ②豆腐,古称“福黎”,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在前164年,由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所发明。刘安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的时候,炼丹失败,得一白色糊状物体,入口香甜,滑腻,取名豆腐,豆腐由此而来。唐代鉴真和尚在公元757年东渡日本时,把制作豆腐的技术传入日本。在宋朝时传入朝鲜,19世纪初才传入欧洲、非洲和北美。
        ③有人说豆腐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能不能提到这样的高度暂且不论,但豆腐好吃不贵,营养丰富,有极高的保健价值,确是不争的事实。
        ④豆腐是我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不受季节限制,豆腐可以常年生产,历来受到人们的欢迎,被人们誉为“植物肉”。豆腐在五代时被人们称为“小宰羊”,认为豆腐的白嫩和营养价值可与羊肉相提并论。豆腐主要以大豆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豆腐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求量。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因此豆腐营养价值也较高。
       ⑤豆腐是老人、孕、产妇的理想食品。豆腐其消化吸收率达95%以上,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食物。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之,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现代医学证实,豆腐除有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外,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豆腐不含胆固醇、热量低,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药膳佳肴。
       ⑥豆腐不仅营养价值高,有益于人体健康,更用它独特的方式给予我们关于人生的诠释。
      ⑦豆腐的制作过程可谓复杂。要将黄豆浸泡12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让豆子膨胀、充实,随后,将豆子放入磨盘,加入水进行研磨,经过研磨的豆子成了生豆浆,再将它放入锅中煮开,热乎乎的鲜豆浆就新鲜出炉了!接着,鲜豆浆要用豆腐包过滤,用卤水点成豆腐,最后用石板压成形。豆腐的一生经历了泡、磨、熬、挤、压,不断地经受磨炼,不断在挫折中站起,在逆境中抗争,才有了豆腐坚韧的品性和不屈的意志。
       ⑧豆腐本身无味,但却能兼百草之味。无论是肉还是菜,不管是海鲜还是禽蛋,与豆腐一起做菜,都会有鲜美的味道。无论清炖还是红烧,管他凉拌抑或煲汤,豆腐的香嫩都无法替代,回味无穷。豆腐取之于五谷之一的“菽”,菽予多取少,没有麦之芒,不像高粱那样张扬……包容、宽厚、谦和、低调,它甘于默默奉献、不图名利,这应是豆腐的智慧吧。
        ⑨“旋乾磨上流琼液,煮月档中滚雪花。”(唐诗)如此升华当永随国人。“味异鸡豚偏不俗,气含蔬笋亦何嫌。”(清·高士奇《豆腐诗》),如此佳肴当长存人间。“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清·胡济苍《豆腐》),如此精神美味应永存天地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呵护那一点点光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

      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着那只蚂蚁宝宝。蚂蚁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有一次,他吃完香蕉随手乱扔香蕉皮。她没有像一些母亲那样视而不见,而是让他捡起来,带着他丢进果皮箱了。然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在妈妈的熏陶下,她总要把垃圾扔进果皮箱里。有一次马路对面才有果皮箱,她就过马路去丢雪糕纸。妈妈看着她走过去。然而一辆车飞奔过来,小女孩像一只蝴蝶一样飞走了。她的妈妈就疯了,每天都在那个地方捡别人丢下的垃圾。当地人被感动了,从此不再乱丢垃圾。他们把那些绿色的果皮箱擦得一尘不染,在每个果皮箱上都贴上小女孩的名字和美丽的照片。从此,那个城市成了一座永远美丽的城市。故事讲完了,孩子的眼眶湿润了。他说:“妈妈,我再也不乱丢东西了。”

      孩子上小学了。可是最近他总是迟到。老师找了他的母亲。她没有骂他,或者打他。临睡觉的时候,她对他说:“孩子,告诉妈妈好吗?为什么那么早出去,却还要迟到?”孩子说他发现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都去,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第二天,母亲一早就跟他去河边看了日出。她说:“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他没有迟到。傍晚,他放学回家时,他的书桌上有一只好看的小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后来,孩子上了初中。有一天,班主任打来电话,说有重要的事情要她去学校。原来,儿子在课堂上偷看一本画册。里面有几张人体画!她的脑袋嗡地一下。和老师交换了意见后,她替儿子要回了那本画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第二天早晨,儿子在他的枕头上,发现了那一本画册,上面附着一封信:儿子,生命如花,都是美丽的。所以一朵花枯了,很多年后,我们还能忆起;所以一个女人死了,千年后,我们还能怀念她的美丽,比如李清照,还有秋瑾。孩子,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记住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细节,比如一片落叶,一件母亲给你织的毛衣,一个曾经为你弯腰系过鞋带的女孩……有一天,你就会以你充满色彩和生命的心香感召世人,就像你小时候我给你讲的那个飞翔在果皮箱上的小女孩。人们爱她,因为她是天使……

      也许这个孩子就你、我、他,也许这位母亲就你、我、他的母亲。这个极聪明极伟大的母亲懂得在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那一点点优点,并用无微不至的圣洁的母爱呵护着他生命中的那一点点光!而那一点点不曾被扑灭的光,总有一天会洒成满天的星星、月亮和太阳,照亮这个我们深爱着的世界。

阅读《无言之美》回答小题。

无言之美

张楑辅

       ①一次在朋友家做客,吃过饭天已大黑。快10点了,我们仍然聊兴很高。忽然朋友拨了一串号码,等了一会儿,传来电话接通的声音。只是接通之后却不见她说话,电话那一端也是静悄悄的。

       ②朋友的眼睛微微闭着,一副悠然神往的表情。过了五六分钟,她把电话放下了,回头对我一笑,说:“很奇怪吧?”

       ③我点头。

       ④她说:“我在给我的母亲打电话。”

       ⑤我问:“那你们怎么都不说话?”

       ⑥她说:“我母亲是个聋哑人。”

       ⑦我奇怪地问:“那她怎么能听见电话铃响呢?”

       ⑧她说:“我母亲的电话就放在床头柜上,她每晚都侧着睡,就是为了能看见来电话时话机上的来电显示。其实那个电话就是我和弟弟打,因为母亲什么也听不见,看见话机上的来电显示就会知道是我或者弟弟。母亲接起电话的时候,虽然不说什么,可那一刻我知道我们和母亲的心离得很近!有时深夜我会打电话回家,就是想知道母亲有没有睡,她睡着了就不会接电话了。”

       ⑨我的心中忽然涌起一种很深很深的感动,一下子想起了远方的母亲,我很久没有给她打电话了。朋友打电话的事就像一枚落入我心中的石子,激起了我沉积已久的亲情。

       ⑩朋友那一刻的无言,实在胜过千言万语。她让我看到了亲情的另一种美丽,安静深沉,却又直指人心。这种美丽的亲情,就是我们眷恋的一切,就是我们好好活着的理由!

(摘自《感动人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怪风揭秘

邓万祥

    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大自然也造出了许多怪风。

    有一句俗语:“清明前后刮鬼风”,这种所谓的“鬼风”能转着圈跟着人走。世界上当然是没有鬼的,这种风其实是一种尘卷风,它一旦遇到障碍物,便会改变前进的方向,在一个地方打转,有时它还挟带着泥沙、纸屑旋转上升。

    有一种叫“焚风”的风,最早是指气流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山谷出现的一种风。它的特点是热而干燥。实际上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焚风,如北美的落基山、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等。焚风主要是因为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当受阻气流上升到山脊附近后,变得干燥,然后在背风坡一侧顺坡下降,气温常有大幅度的升高,从而形成焚风。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易引起森林火灾,遇特定地形,还会引起局地风灾,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在怪风家族里,还有一种叫“布拉风”的风,这种风具有飓风力量而且无比寒冷。经研究发现,这种可怕的风是由于陆地上空控制的冷空气团和不断上升的海上热空气之间的气压差而形成的。布拉风的风力可以达到12级,甚至更高,具有极强的摧毁力与破坏力。约10年前,俄国黑海舰队的四艘舰艇停在海岸边,忽然刮来一阵枉风,卷起千层巨浪,刹那问船被冻成了一座冰山,最后全部沉没。

    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还得算台风。它既大刚又大柔,一边画圈一边大呼大啸大跃进。台风是一种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太阳的照射使海面上的空气急剧变热、上升,冷至气从四面八方迅速赶拢来,热空气不断上升,直到到达高空变为冷空气为止。这些热空气冷凝后,立即变为暴雨,四面八方冲来的冷空气夹着狂风暴雨形成了一个大漩涡,从而形成台风。它对人类危害极大,有时会把大树连根拔起,把房顶救掉,伴随狂风而来的瓢泼大雨还会淹没庄稼、中断交通。海面上台风的破坏力更是惊人,它掀起滔天巨浪,威胁着海上作业人员和海上航行船只的安全。翻一翻苍茫历史,可知1970年11月13日,台风曾“叩问”孟加拉湾,飓风上岸潮高约6米,顷刻之间20多万人成鱼鳖,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如果台风在空中产生带有垂直转轴的旋涡,就会形成龙卷风,这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旋风,其破坏力远远大于台风。上海浦东地区就曾受到过龙卷风的袭击,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

    怪风家族里的一些“微风”也具有一定的破坏力。一个晴朗的夏夜,一座70米高的铁塔在一声巨响中轰然倒塌了。当时除了阵阵微风外,没有任何异常情况,人们不知道铁塔为何而塌。后来,人们才发现当气流贴着物体流动时,会形成一个个小旋涡,这旋涡会产生一种使物体左右摇摆的力,从而危及建筑物。建筑物的设计师们没有注意到这种微风的破坏力,那座铁塔就是被这微风吹倒的。

    怪风虽怪,但如果我们巧妙地加以利用,有些怪风也可以为人类造福。比如,人们在经常出现焚风的地方种植一些作物和果树,便可利用焚风带来的热量来促进植物的生长,从而使当地也可种植一些原本要栽在南方的植物。同时,作物和水果的品质也得到了改善。由此看来,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它们,就一定会找到兴利避害的好办法。

(选自《生命与灾害》2011年第1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权威发布一】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1996年博物馆仅有1219个,到2017年,博物馆数量达到4721个,占文物机构的47.5%。

截至2017年,全国文物机构拥有文物藏品5096.32万件,比上年末增长14.4%,其中,博物馆文物藏品3938.32万件/套,占文物藏品总量的77.3%。

2008—2017年中国博物馆参观人次持续增长。2017年,全国文物机构接待观众114773万人次,其中博物馆接待观众971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2%,占文物机构接待观众总数的84.7%。

【权威发布二】

    2016年由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印发了《“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网络媒介有效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目前博物馆领域正在探讨的重要课题。

    故宫便是其中佼佼者。根据故宫馆长单霁翔的公开发言,故宫还定了四年计划,到2020年把故宫博物院建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数字社区之一。

    2016年以来,故宫先后与阿里、腾讯、凤凰网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在天猫开设了官方旗舰店,主要有门票、文创、出版三个板块;另一方面和腾讯游戏推出基于故宫文化的大型游戏,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双方合作更是介入到动漫和文学的创作,包括微电影的创作中;另外,还和凤凰网合作,利用AR、MR、3D等手段传播故宫文化。通过一系列的战略合作,故宫有望成为真正的“世界级的超级IP”。

    可以肯定的是,古老博物馆走上互联网之路将是大势所趋。而在国内,博物馆触摸新网络的不止故宫一家,2017年上海市开设网站的博物馆共68座,策划数字展览58个,开通微信、微博公众号的109座,全年利用新媒体发布信息共8672条。互联网让古文化重新“活起来”已成为共识。

(资料来源:《2018—2023年中国互联网+博物馆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

【广州调查】

    近年来,广州市博物馆事业蓬勃向上,博物馆类别日益齐全,观众人数大幅度增长,公众喜爱的展览层出不穷。截至2017年12月,广州市行政区域共有博物馆61座,其中国家一级馆4座、二级馆7座、三级馆2座,三级以上博物馆数量位居全国第三。除少数博物馆出于保护文物建筑、遗址等原因以外,已有53座实行免费开放。2017年,广州市属各博物馆举办专题展览总数111个,观众人数超过1100多万人次,480多万人次免费参观博物馆,送展到社区、学校、农村170次。

    广州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将重点开展《广州市博物馆规定》配套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包括博物馆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博物馆藏品征集管理办法、鼓励学校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下一步还将启动博物馆统一标识征集工作。目前,《广州市博物馆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学和社会实践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广州市博物馆藏品征集(征求意见稿)》均已完成,正开展征求意见工作,待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按程序公布实施。

(资料来源:羊城派)

【各方声音】

2018年初,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动“智慧国博”项目,最终目标是到2021年初步建成设施智能化、数据融合化、管理高效化、服务精准化、安防协同化的“智慧国博”建设运营服务体系。

——王春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目前我国5136家博物馆中,非国有博物馆约有1400家,行业博物馆超过800家。快速发展起来的众多非国有博物馆,已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实现非国有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平等发展是迫在眉睫的议题。

——王勇超(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

公共文化场馆是宣传生态文明的重要阵地,其本身也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同时,作为一类数量多、规模大的公用建筑,也是建筑节能减排的主体。探索低碳发展道路,公共文化场馆责任重大。

——安来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希望教育部会同国家文化、文物等部门在吸取国际上高校博物馆建设的成功做法和国内一些高校博物馆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我国高校博物馆的建设规划,鼓励高校立足于本校优势学科,建设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发展的专题性博物馆。

——贺云翱(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

(资料来源:《学习强国》)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