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理想的风筝》同步练习

阅读短文《理想的风筝》片段,回答问题

       每逢这时,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到女娲补天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  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当老师的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时,作者是怎样想的?你又是怎样想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幸福很小

    朋友买了一间房,面积不大,八十个平方不到。而且是尾房,房间布局不(合适  合理),采光也不是很好。

    我去玩时,朋友和他的太太把我带到露台上。我看到露台上放了一张桌子,还有一些休闲椅。朋友把水果、瓜子从房里搬出来,还给我泡了茶。我坐在阳光里,微风轻拂,惬意极了。朋友的太太在给一些刚绽了骨朵的花儿浇水,她指着不远处操场上的孩子们说:“那儿是个幼儿园,你看这些孩子,玩得多开心啊!”

    朋友的太太站在露台上,看着那些孩子,笑意融融的。

    从朋友家回来,我似乎知道朋友为什么要买下这间房子了。一个在都市之中,还能读懂孩子,还能从孩子那儿感受快乐的人,他肯定是一个能把握住幸福的人。即使这样的幸福很小,小得可以(忽略  忽视)不计,但他们(竟然  仍然)把它牢牢抓在了手里。

    还有位朋友,在杭州一家贸易公司上班,收入并不高。大家都劝他换一份工作,但是他却在那家公司一呆就是十年。

    说起原因,真的让人不敢相信。朋友的家在郊区,为了每天能回去,他五年前就购了一辆车,每天上下班有三个小时在路上。之所以不愿离开那家单位,是因为这家公司有足够的车位,不论他何时到达,车位总不会被停满。

    他(竟然  仍然)是为了一个车位,宁愿放弃其他更好的就业机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但他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决定是错误的,相反,他的日子过得安安稳稳的。他喜欢过这种工作在城里,居家在郊区的日子,你能说他不快乐、不幸福吗?

    生活是有秘密的,如果你没有接近一个人的心灵和情感,你就不会发现这一切。原来你以为他们那种是枯燥、毫无乐趣的生活,其实,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幸福很小.如果你的心很大,那么幸福就擦肩而过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