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谈天才

朱光潜

     ①生来死去的人何止恒河沙数?真正的大诗人和大艺术家是在一口气里就可以数得完的。何以同是人,有的能创造,有的不能创造呢?在一般人看来,这全是由于天才的厚薄。他们以为艺术全是天才的表现,于是天才成为懒人的借口。聪明人说,我有天才,有天才何事不可为?用不着去下功夫。迟钝人说,我没有艺术的天才,就是下功夫也无益。于是艺术方面就无学问可谈了。

     ②“天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③它自然有一部分得诸遗传。有许多学者常欢喜替大创造家和大发明家理家谱,说莫扎特有几代祖宗会音乐,达尔文的祖父也是生物学家,曹操一家出了几个诗人。这种证据固然有相当的价值,但是它决不能完全解释天才。同父母的兄弟贤愚往往相差很远。曹操的祖宗有什么大成就呢?曹操的后裔又有什么大成就呢?

     ④天才自然也有一部分成于环境。假令莫扎特生在音阶简单、乐器拙陋的蒙昧民族中,也决不能作出许多著名的交响曲。“社会的遗产”是不可蔑视的。文艺批评家常喜欢说,伟大的人物都是他们的时代的骄子,艺术是时代和环境的产品。这话也不尽然。同是一个时代而成就却往往不同。英国在产生莎士比亚的时代和西班牙是一般隆盛,而当时西班牙并没有产生伟大的作者。伟大的时代不一定能产生伟大的艺术。美国的独立,法国的大革命在近代都是极重大的事件,而当时艺术却卑卑不足高论。伟大的艺术也不必有伟大的时代做背景。席勒和歌德的时代,德国还是一个没有统一的纷乱的国家。

     ​⑤我承认遗传和环境的影响非常重大,但是我相信它们都不能完全解释天才。在固定的遗传和环境之下,个人还有努力的余地。遗传和环境对于人只是一个机会,一种本钱,至于能否利用这个机会,能否拿这笔本钱去做出生意来,则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则平凡,他们好比有大本钱而没有做出大生意;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他们好比拿小本钱而做出大生意。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不努力了。牛顿可以说是科学家中一个天才了,他常常说:“天才只是长久的耐苦。”这话虽似稍嫌过火,却含有很深的真理。只有死功夫固然不尽能发明或创造,但是能发明创造者却大半是下过死功夫来的。哲学中的康德、科学中的牛顿、雕刻图画中的米开朗琪罗、音乐中的贝多芬、书法中的王羲之、诗中的杜工部,这些实例已经够证明人力的重要,又何必多举呢?

(1)、阅读第①段,简要说说一般人对天才的看法。

(2)、请从文中找出造就天才的三个因素(各用一个词语)。

(3)、第④段为什么说“这话也不尽然”?用文中原句,从三个角度来回答。

(4)、第⑤段用做生意来进行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5)、为考查你平时的阅读积累,请你另举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证明人力的重要。(40字以内)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已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要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最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因为定位于优秀,装腔作势的表演、阿谀逢迎的丑态、追名逐利的争斗,统统不屑为之。不仅如此,还要敬鬼神而远之。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优秀的人做了好事总不忘共同工作的同事,总是把主要的功劳归于大家;平庸的人恰恰相反,极力讳言别人的贡献,拼命夸大自己的作用,贪天之功为己有,成绩都是自己的,错误都是别人的,老子是一朵花,别人都是豆腐渣。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小题。
                                                                                                 动物的忧伤

                                                                                                   谢尔盖耶夫
      ①动物是不是也会感到忧郁、苦闷和沮丧呢?
      ②人们长期以来就知道,不光只是人才有感情,动物也有。例如:雌天鹅死了,雄天鹅就会表现出极大的悲痛;如果把小狗从母狗身边拿走,母狗就会恼怒;受到宠爱的狗对主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如果主人不在家,它就显得闷闷不乐,盼望主人早点儿归来。在米兰,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有一只狗十二年如一日,每天都到火车站去接它的主人,但它的主人早就死掉了。它每一次到火车站去,都要在那里耐心等待,一直要等到火车进站,等到乘务员全部离开火车站,它才拖着沉重的脚步,垂着头,怏怏不乐地往回走。
       ③对高等动物来说当然也不例外。那么更原始的生物情形如何呢?它们是否也有某种类似的感觉呢?直接去问蝴蝶看来是得不到答案的,惟一的办法是,在相同的环境下对不同动物的习性进行研究。譬如,把它们与同类分开,不让它们接触,看它们的表现如何,观察它们是怎样忍受孤独和寂寞的。
       ④对人来说,孤独和寂寞是一种可怕的折磨。有许多人都知道鲁滨逊的故事,鲁滨逊在一个孤岛上经受了长时间的折磨。有些人曾由于过度寂寞而患精神病。这并不奇怪,因为人有社会性。
      ⑤至于动物,因为它们处于原始的群居状态,寂寞对于它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折磨。当原始生物离开“集体”以后,它们会感到非常难过。高级动物还比较容易适应寂寞的环境,有许多动物觉得跟人在一起的时候是一种安慰。譬如猴子也喜欢把我们人当成它们的兄弟。这种动物有些古怪,它跟我们人很合得来,即使不跟它们的同类在一起,却也能生活得很好。
      ⑥寂寞对于低级动物来说就更难忍受了。我们人是无法和它们在一起的。有些小鸟,如戴菊鸟和长尾巴山雀被关进笼子以后,它们就会感到很忧郁、很孤独,因而它们很快就会死去。但是,如果你把很多只相同的鸟放进同一个笼子里喂养,它们就会生活得很快活。
       ⑦有许多鱼也喜欢群居。把一条鲱鱼单独放在水族箱里,只几天的时间它就会因为孤独而死。这并不是因为它想回到大海里去而又回不去气死的(过去人们就是这样想的),而是由于没有其他鲱鱼的陪伴而死的。
      ⑧有些昆虫没有同类的陪伴也会死亡。在欧洲,变蛾子的毛虫(它是林业的一大灾害)就是群居生长的。它们一个个紧挨着,排成长长的纵队,从这根树枝爬到另一根树枝,从一棵树爬到另一棵树。它们所到之处,一切绿色的树叶都会被吃得精光。但是,爬在后面的毛虫如果跟不上队伍而迷了路,就一定会死亡。当它知道自己掉队以后,它就感到垂头丧气,从此萎靡不振。它的食欲消失,代谢速率下降到最低限度,再也不能长为成虫。但是,如果让它隔着玻璃看见它的毛虫朋友(哪怕只是一个毛虫的模型),它的情绪马上就会好起来,代谢也就会恢复。
      ⑨这种社会性昆虫还有蜜蜂、蚂蚁和白蚁。在孤独的环境里,它们根本就不能活。只要它们单独在一起,或者有时只是朋友少了一些,它们就会不吃不喝,很快死亡。只有等到它们的伙伴多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它们的某些机能开始恢复。蚂蚁和蜜蜂的伙伴不能少于25个,如果少于25个,这些习惯于正常群居的动物就会感到非常忧伤。
      (选自《科学家谈新知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幽谷探涧
      ①第一场雪降临,冰花挂满屋檐枝稍的时候,我顶着寒风,溯河埠头的坝口上行,去探望神交了8年的一个知己。
      ②8年前,我遭遇了一场毁灭性的车祸,血肉横飞中捡得了半条命,人生陡然拐了一个弯,此生注定要与磨难相随。性格就在这时候变化了,总是寻找幽静的去处,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自己说服着自己,心绪才宁静下来。
      ③那是一个初春,乍暖还寒。我在郊外荒地转悠,不觉就走上了这条小路。山也幽幽,心也幽幽,随它带领好了。直走下去,就撞见了这道从云雾里垂下来的涧。
      ④不及认清置身何地,只是一个转身间,阳光刹地明媚起来,冷硬的风也止步在山的垭口。暖暖的涧畔沙滩,连坚硬的石头也温暖亲切起来。亲水而生的草,一派碧绿正沉在水底妖娆轻舞。寸许长的鱼穿行其间,不时反转,用雪白的肚皮折射阳光,一转就是一束银色的光亮,一晃一摇,波光就粼粼地生动起来。再看与水草共舞的鱼儿,便不能说它因一生无语所以寂寞了。
      ⑤坐拥此景,渐由悲中生出欢喜来,开始有些可笑自己心浮气躁,相形之下,受不了得失臧否的打磨,遇点事儿,就非得大声嚷嚷,点滴委屈也放不下肚,确实不比小鱼儿们高明。
      ⑥从那个春天开始,我逐渐淡泊。
      ⑦那年夏天,连天的大雨之后,大地被污浊的洪水浸泡得面目狰狞,我的心里也翻涌阵阵恶浪,想那从山的怀抱涌出来的涧水该是何等模样,潜意识里是渴望洗濯我燠燥的身躯。
      ⑧那次目睹的是涧的暴烈。奔腾的洪水,挟带着小水桶般粗大的树,如一条遍体鳞伤突兀震怒的乌龙,呼啸着一泄千里。可怜的树像一根草棍似的轻飘,无助地一会冲向东一会撞向西。我沐浴在轰鸣中,无形的垢壳纷纷从身心脱离,瞬间被飞溅的雨雾吸走,前所未有的舒爽。
     ⑨涧道所通行之处,满目的变化令我惊诧不已。岸边不见任何泥沙和植物,只剩下硕大的石头,不远处还多出一个巨大的枯根,无疑是远道而来的新客。
     ⑩横在还微有浊色的水面上,一半没在水里,一半昂头朝天。走近身去打量许久才猛然知晓这乃是天降的神物:一兜硕大的枯树根,活脱两条曲身休憩的牛,一大一小,那小“牛”还娇憨地在大“牛”的怀中偎着,就是夏天常见的样儿:劳作后的牛儿们,偷得午饭后那半会儿闲,带着儿女在池中休憩,好一幅“母子偎香”的夏日胜景。不同寻常的是,蜕去腐朽,留下的只有乌铁一样的虬根。所以宁可称它们为母子,因为我相信,草木着意皆有情,舐犊之情更是万劫不灭的。这是涧有意送与我的礼物吧。
      ⑪从此,每到周末,我就会来这里小憩,涧也就成了我魂灵的修复地带。
      ⑫置身在那醉人的秋色中,一切有生命无生命的物质,经历了大震荡也完成了新一轮的排序,无一例外,全是松展开来的新一轮精彩,八分自得二分飘逸。片片秋叶,落地就是无言的诗签,插满山水间的沟沟壑壑。秋花灿烂果实累累,味已甘,香已醇。
      ⑬平静的,舒缓的涧水,在石头铺就的水道间叮咚回旋,一首首曼妙的圆舞曲连结着远古与未来,天地豁然开朗起来。自然如此坦然,生命有何不可超脱?
      ⑭再放眼望去,满目都是应接不暇的新气象,那水,那石,那风全有了新的风采。始对“青山不老,流水常在”的机窍有了些新领悟。巨变的启动力从根本上说,是对那些现状极度不堪后的猛醒。
      ⑮春夏秋绝然不同的风格牵动思想的闸阀 , 涧是水道的极致。因为涧从来不用大红大紫来装扮自己,也不用喧嚣来鼓吹自己,它有的只有一脉飞湍的激流,一往无前的脉动,用自己的力量来刷新自己。
      ⑯眼前,隆冬的涧道只是幽谷里的一条曲折的沟壑,冰凌把涧的峭壁装饰成了一片晶莹,飞雪给涧底铺展了厚厚的绒被,但是,我听到了叮咚的声音,那是你为春潮到来留下的火种。
      ⑰远山传来一声融冰的咔嚓……

阅读下面记叙文,回答后面小题。
                                                                                                           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
        ①我家住在北达科地州莫特市的一个小镇上,爸爸在那里开了一个小商店,我们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五金家具店”
        ②我们七个孩子从小就在店里帮忙。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自然就学到了从商的技能。开始,我们只是做些诸如打扫卫生、把货物摆到货架上以及放好包装材料之类的零活,后来我们就开始接待顾客了。在我们工作和观察别人工作的时候,我们逐渐了解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销售和生存。
        ③在此期间,父亲给我上了一堂让我永远铭记的课。
        ④那是在圣诞节前不久。当时我上八年级,只在晚上帮爸爸干活——管理玩具部。一天晚上,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走进店里。他身上穿着一件棕褐色的旧衣服,袖口又脏又破;他的头发乱七八糟,还有一绺头发直直地立在前额上;他的鞋子磨损得非常厉害,有一只鞋子的鞋带还是断的。在我看来,这个小男孩非常穷,穷得根本买不起任何东西。他在玩具部左看右看,不时地拿起一两件玩具,然后又仔细地把它们放回原来的位置。
        ⑤爸爸下了楼,走到男孩身边,他那钢青色的眼睛微笑着,脸颊上深陷出两个漂亮的酒窝。他问小男孩想买什么。小男孩说想为他的兄弟买一件圣诞节礼物。爸你爸对待他的态度就像接待成年人一样,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爸爸告诉他尽管随便看,随便挑。小男孩确实这样做了。
        ⑥大约20分钟后,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架玩具飞机,走到我爸爸面前说:“先生,这个多少钱?”
        ⑦“你有多少钱?”爸爸问。
        ⑧男孩握着的拳头松开了。他的手掌因为紧握着钱而留下一道又湿又脏的折痕。手掌展开后,我看到里面有两枚一角的硬币一枚五分镍币和两便士,共计27美分。而他选中的玩具飞机价值398美元。
        ⑨“你的钱正好够。”爸爸说着接过他手中的钱。
        ⑩爸爸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在我为小男孩包装礼物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在想着这件事。当小孩走出商店的时候,我没有再去注意他身上那件又脏又旧的衣服和他乱蓬蓬的头发,以及那根断了的鞋带;我只看见一个怀抱珍宝的容光焕发的男孩。

阅读《撞上百分之一的几率》,完成下列小题。

    库伯教授的心那年特别狠。有人说是因为他的书稿没能通过编辑的审查,也有人说他就是对学生厌烦了。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事实令人触目惊心:那年埃及史课全班63.6%的学生都没有及格。要不是我的运气好,那个百分率就该上升到65.4了。

    给我记忆最深的就是,他讲课快得吓人。谁记笔记的速度都赶不上他说话的速度快,特别是他激动的时候。我奋笔疾书,记的几乎是无法辨认的缩略语,但仍然有一半以上记不下来。笔记不全,学习成绩就好不到哪里去。有一次考试,我竟得了38分。我明白,起死回生的唯一机会,就是把笔记记全些。

    考试成绩出来当晚,我努力想进入梦乡,哪怕是能将那让我伤心欲绝的分数忘记片刻也好。【A】可是“象形文字”啦、“罗塞塔石碑”啦这类词语像万花筒一样在我脑中不停地转啊转。突然,我的脑子灵光一闪:干嘛不在笔记本上隔行留空呢?这样下课以后,我就可以回想授课的内容,把落掉的部分补上。为了表达对古人的敬意,我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奥西里斯计划”(奥西里斯是古埃及的法老,传说死后成为地界的主宰和死亡判官——译者注)。

    第二天,我就开始尝试“奥西里斯计划”没想到一试就奏效。刚开始的时候上课的内容很难回忆起来。但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这种回忆成了一种游戏。我常常呆在宿舍里,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模仿老教授讲课,并试着不看笔记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复述课堂的内容。

    一天晚上,我在默诵白天上课的内容时,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发现。为了使我的复述尽可能地流畅,我用了过渡性的语句,比如“我们已经讨论了霍弗拉法老获得重大胜利的主要原因,现在我们讨论一下次要原因。”此时,我突然想起,教授从来没有把课上的内容分成主要的和次要的。然而,这些主要和次要的内容都整齐地排列和隐藏在看似滔滔不绝的语言中,等待学生们去发现。破解这个秘密后,我发现我的课堂笔记做得更好了,而且课后能够轻而易举地把每隔一行所缺的内容填上。

    【B】我试图让同学们和我一起分享这一发现,但他们总是说:“把那些笔记都记下来,你也太傻了!坐着听听就行了嘛。”

    考试前一天,我把自己假想为教授,站在他的角度拟出了十道题。拟好题目后,我再想象自己是在考场,结果,我花了四个小时答完了自己出的这十道题。最后,根据讲座和课本笔记评阅我的答卷,我高兴地发现,我准确地论述了所有史实和观点。我觉得应该可以顺利通过考试了。但没过多久,我的高兴劲就消失得一干二净。我的生死存亡可都押在这十道题上了,要是教授他不考这些,我岂不要完蛋?我心一横:“反正现在再改也来不及了!”

    第二天早晨,在去考场的路上碰到杰克后,我更加确信自己要倒霉了。整个学期杰克一直坐在我旁边,我没见他记过笔记,甚至连书都没见他翻过。我问他怎么不紧张,他告诉我说:“这学期应该是考第四套题,会考各种历史事件时间、法老的名字、各个朝代、历朝的战争等等。”“第四套试卷是什么?”

    我估计,除了我,学校里没有人不知道库伯教授备有五套试题(每套十个问题),五年期间轮换使用。尽管考完后他将每份试卷都收了回去,但绝没料到学生联谊会的组织能力如此出色。他们是这么干的:专门指定一组学生来记第一套试卷的内容,另外一组记第二套试卷,依次类推。学生离开考场后,凭记忆迅速将这些问题写下来,然后存入联谊会的资料库。这招挺绝,很多学生就这样得到了这五套试题。

    听完杰克的解释,我几乎晕倒。我知道,即使奥西里斯和太阳神都来帮我也无济于事了。

    唉,我要倒大霉了。试卷一排一排地往下传,我听见考场里不断响起各种悲鸣:“哦,上帝”“这次完啦!”我想大概是教授误发了第五套试卷,而不是大家预料中的第四套试卷。

    试卷传到我手中的时候,我同样不由自主地倒抽一口气:“哦!这不可能!”那就是我昨天自己出的十道题——顺序不一样但完全相同的十道题!怎么会有如此巧合的事?我相信那是百万分之一的机率。还有比我更走运的人吗?我恢复了镇静,开始奋笔疾书。

    最后,库伯教授给我打了100+,还写了这样一句话:“感谢上帝让我在从教之年碰上了一个高材生!”我因此顺利拿下了学士学位。20年过去了,我想我可以把这个秘密公之于众了:这里有一个家伙能拿下学士学位,完全靠的是运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谈作文

朱光潜

    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法国福楼拜尝费三个月的工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尝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从新起首学描实境。我们读莫泊桑那样的极自然极轻巧极流利的小说,谁想到他的文字也是费工夫做出来的呢?

    近来看见一段文章,是从托尔斯泰的儿子所做的《回想录》里面译出来的,觉得是青年作者应该悬为座右铭的,他说:“《安娜·卡列尼娜》初登俄报时,底页都须寄吾父亲自己校对。他起初在纸边加印刷符号如删削句读等。继而改字,继而改句,继而又大加增删,到最后,那张底页便成百孔千疮,糊涂得不可辨识。幸吾母尚能认清他的习用符号以及更改增删。她尝终夜不眠替吾父誊清改过底页。次晨,她便把他很整洁的清稿摆在桌上,预备他下来拿去付邮。吾父把这清稿又拿到书房里去看‘最后一遍’,到晚间这清稿又重新涂改过,比原来那张底页要更加糊涂,吾母只得再抄一遍。他很不安地向吾母道歉:‘松雅吾爱,真对不起你,我又把你誊的稿子弄糟了。我再不改了。明天一定发出去。’但是明天之后又有明天。有时甚至于延迟几礼拜或几月。他总是说,‘还有一处要再看一下’,于是把稿子再拿去改过。再誊清一遍。有时稿子已发出了,吾父忽然想到还要改几个字,便打电报去吩咐报馆替他改。”

    你看托尔斯泰对文字多么谨慎,多么不惮烦!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划线窜的才算好脚色。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在艺术田地里比在道德田地里,我们尤其要讲良心。稍有苟且,便不忠实。听说印度的甘地主办一种报纸,每逢作文之先,必斋戒静坐沉思一日夜然后动笔。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不愧死么?

    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所可言传的全是糟粕。不过初学作文也应该认清路径,而这种路径是不难指点的。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在这两条路中间,写生自然较为重要。可是临帖也不可一笔勾销,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莫泊桑初请教于福楼拜,福楼拜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霸若因为要描写吉普赛野人生活,便自己去和他们同住,可是这并非说他们完全不临帖。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莱。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我以为向一般人说法,临帖和写生都不可偏废。

    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中国国文教员们常埋怨学生们不会做议论文。我以为这并不算奇怪。中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大半都很贫弱,胸中没有议论,何能做得出议论文?许多国文教员们叫学生入手就做议论文,这是没有脱去科举时代的陋习。初学做议论文是容易走入空疏俗滥的路上去。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