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6-28无解析)河南省豫西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

钱穆认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惟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 权而设此制度”。据此可知,行省的设立(   )
A、出于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考量 B、体现出选官用官制度的进步 C、加强了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 D、提局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省臣被派往地方执政,称为行中书省事,“凡钱根、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其辖区逐渐稳定下来,进而成为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

——《元史・百官志》

材料二:辛亥革命的爆发,中断了清季外官改制进程,各省及其行政长官身份问题遗留下来,同时光复各省迫于内外压力,采联邦制自下而上组建南京临时政府。各省在用人、行政、理财等方面具有较大独立性,各省军政财等大权都掌握在都督手中。各省不仅直接办理外交和对外借债,对于临时政府要求的财政帮助亦不予支持。另外,北京公使团则明确表示,只有临时政府“有统一军队及财政能力,则可公认为政府”云云。

南北和平实现统一后,南京临时政府虽迫于形势以及自身实力不及袁世凯,将统一政府的组织权交由袁世凯,但对袁世凯是否忠于共和仍存怀疑,为此处处防范其形成专制。包括省制在内的政制设计与巩固共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民国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经过了长时间的争论。讨论已经脱离了改良地方行政的初衷,而是各方政治势力政治斗争的工具之一。

——《民国初年的省制改革》(华东师大学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