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长沙市铁路一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历史证明:南京不仅是悲情之城,更是英雄之城。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8月,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接受英国侵略者的全部要求,在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下了名字。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由此开始。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材料二:“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

——《复兴之路》

材料三:201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仪式并讲话。他表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为的是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宣示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庄严表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

——人民网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是什么?“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由此开始”说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为什么说“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
(3)、结合所学,日本在南京大屠杀中,杀害我国同胞的数量达到多少?请根据材料三指出,我们今天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4)、材料四图片是解放战争哪次战役取得的成果?这一成果具有怎样的意义?
举一反三
祖国的变化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但祖国的变化,将永远成为我们中华儿女记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八(1)班同学以“近代中国的变化”为主题,请你参与讨论。

【社会性质的变化】

材料一: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政治制度的变化】

材料二:中国必须用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整个社会才有可能继续进步和发展。戊戌变法的发动者和组织者顺应了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打破封建思想的禁区,积极倡导变革和向资本主义学习,并且付诸实施,吹响了变法的号角,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摘编自杨杰《戊戌变法:百年后的反思与启示》

【思想观念的变化】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阶级力量的变化】

材料四: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