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琵琶行(节选)》同步练习

与“秋月春风等闲度”一句中“等闲”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等闲识得东风面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C、万水千山只等闲 D、等闲平地起波澜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甲】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①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

②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③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注释:①欻(xū):忽然。②瞰(kàn):窥视。③诸:相当于“之于”④蚤(zǎo):通“早”,早晨。⑤罹(lí)遭遇(祸患)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丙】辛酉岁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 , 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 , 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 , 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 , 以记其时日。

(选自陶渊明《游斜川诗序》)

【注】①邻曲:邻居。②曾城:山名。③南阜:南山,指庐山。④名实旧矣:这里指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已熟悉了。⑤嗟叹:这里指吟诗作赋。⑥皋:近水处的高地。⑦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此处指诗人游斜川时,由目前所见之曾城,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⑧率尔:即兴。⑨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⑩乡里:指籍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