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世间最美的坟墓》同步练习

核桃压枝低

王建领

①         又是一年丰收季,又见核桃压枝低。

② 这几天,只要你来到商洛,步入农村,往往不等你开口,就会有村夫农妇,或老叟稚童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欣慰地夸耀:“今年核桃结得繁。”

③ 放眼望去,整个商山洛水间,那一株株、一片片、一凹凹、一坡坡的核桃树,在秋日金色阳光下,自在地摇曳。信步走入林间,一位饱经风霜、满脸慈祥的大爷,正用木杆支撑似要被一颗颗、一簇簇核桃压折的树枝;一个满脸稚气,但活泼阳光的男童,不知从哪窜来,径直爬上核桃树,兴奋地表演起摘果、去皮、取仁的杂耍来。大爷一脸幸福看着孙辈,也不呵斥,任由孩子在树上与我们捉迷藏。我问道:“大爷,你这核桃林今年收成怎样?”大爷干着手中的活,也不看我,如数家珍地说开来:“我房前、地里、山上共有二十株核桃,算两亩吧,今年少说也能收一千斤。”“能收多少钱?”“前几天有人来买,一出口一斤十块钱,我嫌采青糟蹋东西,没卖。到中秋节后成熟期再卖,少说也能卖一万三千元。”“你家几口人?”我继续问道。“我两口,我小儿子三口,一年的零花钱,家中大的开支补贴就看这核桃呢。核桃丰收了,心里就踏实了。”与大爷一样,商洛大约有80%的农民拥有核桃树,核桃收入占到农 民纯收入的15%,人均近500元。我不由得感叹:这核桃可真是商洛农民的摇钱树啊!

④ 早就听说秦岭无闲草,商山有仙果,这仙果就是核桃。之所以称核桃为仙果,是因为核桃果仁的形状如缩小了的人脑,一分为二的果仁,是典型的两叶肺的外观,一分为四的果仁,是肾的轮廓。难怪人们常说多吃核桃,强身益脑。

⑤ 当年刚到商洛工作,但见秦岭深处,层林叠翠,绿浪一波接着一波推向远山;小溪欢歌,清泉一股连着一股汇成激流,水色山魂呈美景,秦风楚韵溢华章。当家乡人问我对商洛的第一印象时,我脱口而出:“山清水秀,经济落后。”孰料这话当即受到商洛同仁的挞伐:“仓颉造字、商鞅封地、四皓隐居、闯王屯兵,商洛历史文化厚重,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后来居上待有时。”

⑥ 是呀,商洛位置独特,是唯一的被秦岭全覆盖的地区,而秦岭又地处长江黄河分水岭、南北自然分界线,是我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商洛自然会得秦岭之灵韵底气,以其无尽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资源享誉全国。

⑦ 如今,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领之下,商洛的各种资源得以开发利用,特别是经济类作物,核桃、板栗、柿子等全国有名。可以说,商洛的核桃独步华夏。桃树那笔直的树干,庞大的树冠,浓密的树阴,姣美的树形,给人一种挺拔伟岸之感;浓绿的阔叶给人一种厚重之感,枝间繁密的果子给人一种幸福喜悦之感。它的身上有我们取之不尽的木西,蕴含着无穷的魅力。作为生态林木,它从不挑地形,不争地劲,在商洛的房前屋后,山坡沟旁,枝繁叶茂地尽情生长,固土护绿,有的是担当;作为经济林木,它五年成木挂果,年复一年为人们提供长寿果,且与低秆作物和睦相处,农民务林种地两不误,生财聚宝,有的是奉献;作为用材林木,它木质坚韧,纹理美观,质地顺平,为上乘木材,家居日用,有的是用场;作为欣赏林木,它上得了野岭,进得了园林,经济效益极佳,有的是市场。

⑧ 离开商洛时,我深深地感到:丰收季节,商洛呈现给人的除了无尽的核桃压枝的景致,还有在累累的硕果间,大人们忙碌的旁影和孩子们嬉闹的场面。那荡漾在人们脸上的笑容和那压低枝头的核桃构成了一幅安逸、和谐、福的农家丰收图。我相信这幅图景会在人们的描绘中更关。 (选文有改动)


(1)、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商洛的情感发展经历了哪些变化?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钓 虾
                                                                                                          鲁彦
       每年一到夏天,河水渐渐浅了,清了,从岸上可以透澈地看到近处的河底。早晨的太阳从东边射过来,石洞口的虾便开始活泼地爬行。伏在岸上往下望,连一根一根的虾须也清晰地看得见。
       这时和其他的孩子们一样,我也开始忙碌了。从柴堆里选了一根最直的小竹竿,砍去了旁枝和丫杈,在煤油灯上把弯曲的竹节炙直了,拴上一截线。从屋角里找出鸡毛来,扯去了管旁的细毛,把鸡毛管剪成几分长的五截,穿在线上,加上小小的锡块,用铜丝捻成小钩,钓竿就成功了。然后在水缸旁阴湿的泥地,掘出许多黑色的小蚯蚓,用竹管或破碗装了,拿着一只小水桶,就到墙外的河岸上去。
      “又要忙啦!钓来了给谁吃呀!”母亲每次总是这样的说。
       但我早已笑嘻嘻地跑出了大门。
       把钩子沉在岸边的水里,让虾儿们自己来上钩,是很慢的,我不爱这样。我爱伏在岸上,把钓竿放下,不看浮子,单提着线,对着一个一个的石洞口,上下左右地牵动那串着蚯蚓的钩子。这样,洞内洞外的虾儿立刻就被引来了。它颇聪明,并不立刻就把串着蚯蚓的钩子往嘴里送,它只是先用大钳拨动着,作一次试验。倘若这时浮子在水面,就现出微微的抖动,把线提起来,它便立刻放松了。但我只把线微微地牵动,引起它舍不得的欲望,它反用大钳钩紧了,扯到嘴边去。但这时它也还并不往嘴里送,似在作第二次试验,把钩子一推一拉地动着。我便把线搓动着,一紧一松地牵扯,使钩尖正对着它的嘴巴。看见它仿佛吞进去了,但也还不能立刻提起线来,有时还须把线轻轻地牵到它的反面,让钩子扎住它的嘴角,然后用力一提,它才嘶嘶嘶地弹着水,到了岸上。
       把钩子从虾嘴里拿出来,把虾儿养在小水桶里,取了一条新鲜的小蚯蚓,放在左手心上,轻轻地用右手拍了两下,拍死了,便把旧的去掉,换上新的,放下水里,第二只虾子又很快地上钩了……
     “你这孩子真会钓,这许多!”大人们望了一望我的小水桶,都这样称赞说。
       到了中午,我的小水桶里已经装满了。
       “看你怎样吃得了!……”母亲又欢喜又埋怨地说。
       她给我在饭锅里蒸了五六只,但我照例地只勉强吃了一半,有时甚至咬了半只就停筷了。
       到了第二天早晨,水桶里的虾儿呆的呆了,白的白了,很少能够养得活。母亲只好把它们煮熟了,送给隔壁的人家吃。
      “你只是给人家钓,还要我赔柴赔盐赔油葱!”她老是这样地埋怨我。“算了吧,大热天,坐在房子里不好吗?你看你面孔,你头颈,全晒黑啦!”
但我又早已拿着钓竿、蚯蚓,提着小水桶,悄悄地走到河边去了。
       夏天一到,没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空水桶出去,满水桶回来。
       直至秋天来到,天气转凉了,河水大了,虾儿们躲进石洞里,不大出来,我也就把钓竿藏了起来。但这时母亲却恶狠狠地把我的钓竿折成了两三段,当柴烧了。
      “还留到明年吗?一年比一年大啦,明年还要钓虾吗?明年再钓虾不给你读书啦,把你送给渔翁,一生捕鱼过活!……”
       待下一年的夏天到时,我的新钓竿又做成了:比上年的长,比上年的直,比上年的美丽,钓来的虾也比上年的多。母亲老是说着照样的话,老是把虾儿煮熟了送给人家吃。
                                                                                                                            (选自散文《钓鱼》,题目有改动,文章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②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③松鼠通常一胎能生三四个。它们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自己的毛,弄得身上光溜溜的,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坏气味。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

家中常有八珍尝,哪及山间野笋香。

春野的馈赠

洪烛

       ①中国人食笋的历史久远。“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早在《诗经》时代,竹笋就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品。晋朝戴凯所著的《竹谱》一书中,曾介绍过70多个竹子品种及不同竹笋的风味。宋代德清僧人赞宁在所著的《笋谱》中,也记有80多个竹笋品种。

       ②有人说,竹笋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雅食,很符合文人雅士的心情与口味。松、竹、梅被称作岁寒三友,竹子自然成为高雅的象征。

       ③历来文人墨客多有歌咏。苏东坡有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  。”诗圣杜甫曾写过“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的诗句,道出他对竹笋风味的喜爱。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江西品尝过“猫头笋”,念念不忘珍品美味,写下了“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的有名诗句。清代画家郑板桥对家乡的竹笋也是念念不忘:“江南竹笋赶鲋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④有经验的厨师,连煲笋之汤都舍不得倒掉,每做别的菜,就要兑一点进去,相当于味精了:“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笋之调味,快达到魔法的境地了。连残汤剩汁都能画龙点睛,把一道新菜全“盘活”了。至于这种奇妙的笋汤(又叫笋油)的提炼办法,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详细记载:“笋十斤,蒸一日一夜,穿通其节,铺板上,如做豆腐法,上加一枚压而榨之,使汁水流出,加炒盐一两,便是笋油。其笋晒干,仍可作脯。”

       ⑤林洪的《山家清供》,给鲜笋起了个外号,叫“傍林鲜”:“夏初竹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傍林鲜。”根据他的讲授,鲜笋最好现摘现吃,一分钟都别耽误,就在竹林边,用芳香的竹叶为燃料,当场煨烤,可见环境或氛围也能激活新笋那天然的鲜美。这绝对是最正宗的“绿色食品”了,不仅就餐环境是一片绿林,烹饪方法也是返璞归真的。不知竹林七贤之类古老的隐士,是否就地取材,使用过这种“叫化鸡”式的吃法?想来只有超凡脱俗的人,譬如隐于山林者,才能体会到竹笋至真的味道。而所谓的“真味”,就是于平淡中见神奇,有一颗淡泊的心,才能遭遇这种潜伏的神奇。

       ⑥春天的雨一下,就是春笋旺盛的生长期了。“好竹连山觉笋香”,春笋尝鲜的好时节就在眼前了。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我的老屋我的娘

    我家的老屋是20世纪60年代娘过门后和爹一起和泥排坯,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实际上,老屋除了梁头下蓝砖砌成的柱子外全是土坯,再没有多余的砖瓦。小时候,我总不想让同学来我家,怕别人笑话我家里穷,还住着土坯房。记得有一次下大雨,雨水冲掉了墙皮,露出了梁头下的砖栋,我兴奋地邀请同学来家里,想让他们知道我家的房子也是有砖的。

    我出生在老屋的土炕上,从那时起直到上小学三年级,我都睡在那里。那个大土炕足足有3米多宽,除了已经成家的大哥、二哥,爹、娘、大姐、二姐、三哥、三姐还有我,一家七口人都挤在那个炕头上,就像住大车店一样睡通铺,脚对脚地躺在炕的两头,身上盖着被我踹烂了的大被子。调皮的我总是喜欢从里子上的破洞钻进被子里,在里面翻筋斗,跟哥哥姐姐捉迷藏,直到娘训斥着把我赶出来。

    小时候娘经常跟我说,算命的告诉她,我是石榴木命,根扎在绣楼底下,长大了一定会娶一个像穆桂英一样的大小姐。这不禁让我既充满憧憬又满是困惑:自己这么好的命,为啥还要睡在这土坯盖的房子里,睡在这土坯垒的炕头上?现在才知道,在这个老屋子里住的10年,是我和娘相处最长的一段时光,也是我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光。每天晚上,娘都凑着黄豆粒大小、闪烁跳动的油灯,一边缝补着全家人的衣服,一边给我讲过去的事情和做人的道理。这间老屋、这个老炕,就是我的启蒙学堂。

    爹当时在钻井队当工人,地里的耕种、家里的吃穿,都由娘一个人操持。住在老屋的日子是娘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光。三年自然灾害,给本就贫穷的家庭带来了难挨的饥荒。娘怀里揣着大姐,手里拉着两个哥哥,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年幼懂事的两个哥哥为了不让娘为难,自己挨家挨户敲门乞讨。寒风中,幼子那一声声哀求,令娘几度凝噎。这一幕,也成为要强的娘亲一辈子都不愿回忆的片段。20世纪70年代,为了给两个哥哥娶上媳妇,娘又一次跟爹一起起早贪黑,和泥摔坯,一口气益起了两座表砖房。80年代,本以为日子会好起来,谁知大哥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差点击垮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为了给儿子看病,娘向亲威朋友借遍了钱,还卖掉了她珍藏了30年的嫁妆——她的母亲为她精心打制的银饰…

    也正是为了还债,一家人又在土坯房中挤了10年,这间老屋在风雨中坚挺到90年代,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老屋拆掉后不久,我就不住在家里,开始给生产队看机井,一个人住在离村子几里外的机井房。哥哥姐姐也都陆续结婚过起了自己的日子,只有退休在家的爹与娘相濡以沫,互相陪伴。

    几年前,爹离开了我们。哥哥姐姐都盖了新房子,他们劝娘离开老宅子和他们一起生活,免得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但是,执拗的娘亲说什么也不离开,依然坚守在老屋里,只因这里曾有她亲手筑的爱巢,这里曾是她的孩子温暖的梦乡……

    如今,我已离开家乡17年,在北京这个大都市有了温馨的小家,然而每次回到老家,看着满头白发的娘亲,仍会想起小时候那间老屋,总会怀念在老屋住着时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日子。步履已经蹒跚却还在为我忙里忙外的娘亲啊,您多么像我生命的老屋,斑驳而又结实,沧桑而又坚毅,为我遮风挡雨,给我温暖和力觉。我就是住在您屋檐下的一只小燕子,白天扑棱着翅膀去觅食,飞得再高再远也忘不了归途。天黑了,雨来了,我便会飞回您的怀抱,钻进了为我筑的巢穴,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围绕在您的身旁。

(选自《光明日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开学两月有余,小语同学在新学校交到了好朋友,她打算制作一张“有声明信片”(选择图片并录制相应文案,通过声音传递情感的电子明信片)送给朋友。请你帮助小语同学完成制作任务。

雨水去过一切地方(节选)

①雨点瞄着每株青草落下来,因为风吹的原因,它落在别的草上。别的雨点又落在别的草上。春雨落在什么东西都没生长的、傻傻的土地上,土地开始复苏春,想起了去年的事情。雨水排着燕子的队形,以燕子的轻盈钻入大地。这时候,还听不到沙沙的声响,树叶太小,演奏不出沙沙的音乐。春雨是今年第一次下,边下边回忆。有些地方下过了,有些地方还干着。雨扯动风的透明的帆,把雨水洒到它应该去的一切地方。

②春雨继续下起来,无需雷声滚滚,也照样下,春雨不搞这些排场。它下雨便下雨,不来浓云密布那一套,那都是夏天搞的事情。春雨非不能也,而不为也。打雷谁不会?打雷干嘛?春雨静静地、细密地、清凉地、疏落地、晶亮地、飘洒地下着,下着。不大也不小,它们趴在玻璃上往屋里看,看屋里需不需要雨水,看到人或坐或卧,过着他们称之为生活的日子。春雨的水珠看到屋子里没有水,也没有花朵和青草。

③春雨飘落的时候伴随歌声,合唱,小调式乐曲,6/8拍子,类似塔吉克音乐。可惜人耳听不到。春雨的歌声低于20赫兹。旋律有如《霍夫曼的故事》里的“船歌”,连贯的旋律拆开重新缝在一起,走两步就有一个起始句。开始,发展下去,终结又可以开始。船歌是拿波里船夫唱的情歌小调,荡漾,节奏一直在荡漾。这这些船夫上岸后就不会走路了,因为大地不荡漾。春雨早就明白这些,这不算啥。春雨时疾时徐、或快或慢地在空气里荡漾。它并不着急落地,那么早落地干嘛?不如按6/8的节奏荡漾。塔吉克人没见过海,但也懂得在歌声里荡漾。6/8不是给腿的节奏,节奏在腰上。欲进又退,忽而转身,说的不是腿,而是腰。腰的动作表现在肩上。如果舞者头戴黑羔皮帽子,上唇留着浓黑带尖的胡子就更好了。

④春雨忽然下起来,青草和花都不意外,但人却意外。他们慌张奔跑,在屋檐和树下避雨。雨持续下着,直到人们从屋檐和树底下走出。雨很想洗刷这些人,让他们像桃花一样绯红,或像杏花一样明亮。雨打在人的衣服上,渗入纺织物变得沉重,脸色却不像桃花那样鲜艳而单薄。他们的脸上爬满了水珠,这与趴在玻璃上往屋里看的水珠是同伙。水珠温柔地俯在人的脸上,想为他们取暖却取到了他们的脸。这些脸啊,比树木更加坚硬。脸上隐藏与泄露着人生的所有消息。雨水摸摸他们的鼻梁,摸摸他们的面颊,他们的眼睛不让摸,。这些人慌乱奔走,像从山顶滚下的石块,奔向四方。

⑤春雨拍打行人的肩头和后背,他们挥动胳膊时双手抓到了雨。雨最想洗一洗人的眼睛,让他们看一看——桃花开了。一棵接一棵的桃树站立路边,枝桠相接,举起繁密的桃花,桃花在雨水里盛开,有一些湿红。有的花瓣落在泥里,如撕碎的信笺。如琴弦一般青草在桃树下齐探出头 , 像儿童长得很快的头发。你们看到鸟儿多了吗?它们在枝头大叫,让雨下大或立刻停下来。如果行人脚下踩上了泥巴应该高兴,这是春天到来的证据。冻土竟然变得泥泞,就像所有的树都打了骨朵。不开花的杨树也打了骨朵。鸟儿满世界大喊的话语你听到了吗?春天,春天,鸟儿天天说这两句话。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