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C、周室衰微,诸侯争霸 D、列国争战,诸侯兼并
举一反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者丰富的历史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符号一:青铜器】

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

——据CCTV-10《百家讲坛》

【文化符号二:瓷器】

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

——据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文化符号三:丝绸】

海上丝绸之路把丝绸远销海外,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穿中国丝绸制成的简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海上丝绸之路远远不只是向外传布丝绸,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传布到世界各地。

——据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西汉的太史令。临终前他嘱托司马迁继承自己的事业和著述理想,写出一部媲美《春秋》的史书来。司马迁于是开始了《太史公书》的撰写。后来因为替投降匈奴的大将李陵(汉代名将李广之孙)仗义执言,激怒了汉武帝,司马迁被处以酷刑。为了完成对父亲的承诺,司马迁忍辱负重,通过多方取材、严格印证、实地考察,终于写出了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史书。

——据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及《报任安书》

材料二:东晋史学家孙盛在他所著的《晋阳秋》一书中,如实记载了东晋大将桓温北伐前燕,却被前燕大败之事。桓温看后非常恼怒,威胁孙盛的儿子说:“要是这部史书就这样流传出去,我就杀了你们全家。”孙盛的几个儿子哭着请求父亲修改史书,孙盛誓死不从。为了防止别人篡改,孙盛将《晋阳秋》抄录了两本,托人带给前燕皇帝慕容俊保存。

——据房玄龄等《晋书·列传》第五十二章

材料三:唐朝史学家刘知几批评孔子说:“孔子编《春秋》,经常为有地位、贤明的人隐讳开脱。狄人明明灭了卫国,却因为要掩盖卫桓公的耻辱而不作记载;河阳之会明明是由诸侯召见周王,却在文字上美化为周王外出打猎。要是史书都是这样记载的话,岂不是纵容这些(犯错误的)君主,让他们不用害怕制度和法律了吗?”

——据刘知几《史通·惑经》

请回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