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选文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小山?写出了雪后小山的什么特点?
(2)、任选一句,品味语言。

①山坡上卧着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②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对济南冬天一往情深,但却将这感情隐藏至深,读者只能从文中感受一二。 B、作者的手法实在巧妙,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C、选文不仅写了济南的山,还通过写水藻的绿与天空的蓝衬托出济南的水清澈的特点。 D、最后一段作者从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与首段那句“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照应。
举一反三
                                                                                        看戏

    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二氧化碳能再生吗?
      ①近年来,地球表面的温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很多科学家认为,这是二氧化碳增多的结果。一方面,全世界目前每年向大气中排入50多亿吨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气中本应为绿色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过多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遮在地球上空,使得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②那么,有没有办法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增加了呢?最理想的办法就是让二氧化碳重新变成对人类有用的东西。科学家发现,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极高,能将二氧化碳转换为对人类有用的物质。于是有人设想,利用生物技术大量培养浮游生物,这就等于建立起了一座大型海上工厂,以太阳光为能源,用细菌和藻等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回收有用的物质。
      ③也有的科学家设想,用现代的技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液化,然后倒进深海海底的凹处,让它们在海底和碳酸钙进行中和反应,这样就可以把二氧化碳储存起来。
      ④还有科学家设想,将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可燃气体,又是极有用的还原剂。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变废为宝了。
      ⑤从理论上讲,把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并不复杂,只要给二氧化碳的碳两个电子,就可以大功告成,但实际上做起来却不这么容易。法国的一批化学家起初在水溶液中用电化学的方法供应电子,想把二氧化碳变为一氧化碳,但结果很不理想,因为在水溶液中无法用电化学方法供应大量能量,也就无法使二氧化碳获得电子。
      ⑥法国能源研究所的一批化学家,别出心裁地利用一种含有氮、碳、镍、钴的大环化合物为催化剂,通电后使二氧化碳顺利地变成了一氧化碳。但应用这项技术获得一氧化碳的成本太高,因而只是在理论上有价值,不能进入实际应用。
      ⑦尽管如此,人们在这方面进行的尝试还是大有益处的,一旦找到了再生二氧化碳的实用方法,就会使我们居住的地球获得新生。
     (选自《人类科学史上等待回答的未解之谜》)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生气的成本有多高
                                                                                                 林海峰
       ①人人都知道生气不好,可事到临头每个人都会不加控制地大生其气。原因何在?还是对生气认识不到位。事实是,你的每一次心情变化,都会在瞬间对你的身体产生巨大影响。
        ②神经为了应对产生的心理变化,会调动身体的全部资源,进入应激状态。由于神经系统连接着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所以,一旦神经启动应激状态,就像一个国家启动战争程序一样,所有相关系统都会投入战斗,正常的生产将停止,所有资源都用来备战。
       ③于是,原来用于生长、修复的内分泌,被改变为用于应激状态的内分泌,其结果就是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会因为应激需要而受到抑制;循环能力会因为应激而下降;消化功能会因为应激而减弱。机体为了应激,不得不强化心脏的跳动以支持“战争”所需的供养,这就为心脏病的发生累积了条件。为了应激,机体不得不提高血压来保证循环需要,从而引发高血压。血糖也不得不升高,机体还要将肝糖迅速转化为血糖,将组织中的蛋白质也转化为糖,以支持能量的应激供应,这就当然地引起糖尿病!
       ④可悲酌是,这场战争是假想出来的!并不是像兔子遇到老虎,猴子遇到蟒蛇那样,必须应激以保护生命!而是由于你自己大脑的思维模式,引起的神经紧张,牵动了机体的系统变更!
       ⑤别以为你有可以生气的理由,就可以理直气壮的生气;别以为你有值得怀疑的证据,就可以让自己疑神疑鬼;别以为情绪紧张所导致的压力,只是一时的心情不好。对不起,你的身体不知道你在小题大做,你的神经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想象出来的可怕、紧张”。你的神经忠诚于你的想法,只要你往坏处想,神经就即刻为你准备!那是自然界生存的法则——迅速备战,才有机会逃离危险。
        ⑥美国的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人健康的影响,做了一个实验。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种后大白鼠就死了。人生气10分钟,所消耗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
        ⑦在导致疾病的五大因素中,营养失衡、毒素积累、损耗过度、自然衰老这四个因素加起来的损害,都没有不良情绪积累所带来的严重。因为,不良情绪的产生,可以像导火索那样导致其他四个因素同时发生
        ⑧人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坏心情,触动压力导火索的?原来,仔细研究发现,能够触动神经紧张的因素,来自这样几个方面:陷入了不愿意面对的境遇;碰上了让人失望的事情;预期的意愿没有达到。
       ⑨如何避免不良情绪,如何创造好心情?这是养生之道中最关键的部分。道家为此选择闭关;佛家进入深山老林,严格宣布“八戒”;儒家设法约束举止;武术家更是想尽办法让自己入静。数千年来,人们为了摆脱人为的思想压力所引起的生理病变,费尽脑汁!
        ⑩淡定从容、泰然自若、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这些成语,道出了心智修养的核心,也道出了解决不良情绪伤害的途径。
        ⑩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你真正生气,因为生命一定远比那些事情重要;没有什么人值得你生气,因为你无需因为他们而伤害自己。不要出卖你的心情去制造压力,不要出卖你的心情去累积负面的情绪!照顾好自己,首先要照顾好你的心情。
                                                                                                                                                                                                 (摘自《济南时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小题。

那条河流

        ①我怀念那条河。

        ②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③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是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阴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芬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两岸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④我在河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是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⑤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⑥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真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 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

        ⑦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琳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⑧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⑨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⑩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像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⑪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⑫这时候,才痛彻心肺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⑬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⑭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⑮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阅读下文,回答提问

握住母亲的脚(节选)

春华

    ①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母亲的脚吗?”

    ②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

    ③青年红着脸走了。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

    ④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A)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但她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⑤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⑥母亲很晚了才回来。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⑦(B)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⑧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⑨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⑩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⑪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⑫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

    ⑬许多年以来,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 , 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⑭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风雪巡边

李国涛

风劲吹,雪狂舞。天地一片苍茫。

②初夏时节,我跟随西藏军区某边防团一支巡逻小分队翻山越岭、艰难前行。攀上海拔4900米的山口,风雪来袭。

③“大家注意,跟着我的脚印走。”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并没有打乱巡逻节奏,打头阵的班长、二级上士次罗布边探路边大声叮嘱战友。

雪,越下越大。冒雪出征,次罗布早就习以为常。边走边聊中我得知,2021年次罗布参加“厄尔布鲁士之环”国际军事比武时,同样突遭暴风雪,向前一步都十分艰难,次罗布和其他几名战友紧紧抱在一起……他们待风雪稍小后迅速出发。最终,全队第一个将五星红旗插上海拔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西峰之巅,让“中国红”闪耀在国际赛场上。

雪,越下越急,四周白茫茫一片。次罗布弯腰紧了紧鞋带,又继续攀行。从战友们坚定的眼神里,我看出了大家对他的信任。

⑥行至一断崖处,路宽不到1米,次罗布取下攀登绳与战友秦永臻拉起一道防护栏,侧着身子背对幽谷护送战友一一前行。轮到上等兵刘天佑通过时,崖顶一块大石滚落。危急关头,次罗布一把将刘天佑摁在崖壁上,石头擦着他的背囊呼啸着坠入崖底。与危险擦肩而过,次罗布的脸上并没有泛起太多的波澜,这样的险情对于他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

⑦“巡逻遇险的情况多不多?”闯过危险地段后,我问道。“还行。”次罗布的回答云淡风轻。交谈中得知,在2020年9月的一次巡逻中,次罗布照常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在攀爬一处简易木梯时,突然一根横木断裂,他一脚踩空,巨大的惯性带着身子急速下坠,右手被一块尖石划出一道5厘米长的口子,顿时鲜血直流,伤口深处手骨隐约可见。口

雪,越下越紧。次罗布一马当先,走在队伍最前面。

⑨次罗布出生在西藏达孜一个农村家庭。2014年9月,他怀揣军旅梦想奔赴山城重庆,当兵之初便崭露头角,多次在军师级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

⑩3年后,次罗布毅然申请回到西藏高原。从繁华都市来到苦寒之地,海拔升高氧气减少,但次罗布毫不畏惧,犹如一只雪山雄鹰,在雪域边关振翅高飞。

⑪“申请回到西藏,是不是考虑离家更近。”我试探问道。

⑫“其实不然。”说起脚下这片土地和自己的家庭,次罗布这个钢铁汉子的眼神变得柔软起来。

⑬次罗布跟我说,当时参加“厄尔布鲁士之环”国际军事比武选拔集训时,恰逢妻子分娩。妻子顺利生下一对双胞胎。次罗布还没来得及享受初为人父的喜悦,小儿子就因为缺氧被送进保温箱。是留在妻儿身旁照料,还是参加集训为部队争取荣誉?两难之际,妻子看出了丈夫的心思:“没事,你安心参加比赛,这里有阿爸阿妈和姐姐照顾。”妻子的支持坚定了次罗布为国争光的信念。很快,战友们便在训练场上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翻过山口,雪势转小。巡逻官兵纷纷卸下背囊休息。正当大家一边聊天一边喝着水补充体能时,次罗布发现不远处赵建南有些郁闷地坐在背囊上。次罗布从自己的背囊里拿出一瓶水向赵建南走去。接过班长手中的水,赵建南脸上露出了笑容。原来,这是赵建南第一次参加巡逻,经验不足的他在路上喝水没有规划,还没到达宿营点,就把身上的水喝完了。

⑮我走过去掂量了一下次罗布的背囊,估摸着不下70斤。秦永臻看出了我表情里的惊讶,笑着说:“班长体能惊人,比雪山牦牛还厉害。”巡逻负重攀行不易,战友们都在尽量做减法,饮用水用瓶装,棉被换作羽绒睡袋,而次罗布却在做加法,宿营用的塑料薄膜、取火用的松脂等,把背囊塞得鼓鼓囊囊的。“多带一些,就是给自己和战友多一重保障。”次罗布嘿嘿一笑。

⑯短暂的休整后,次罗布背起背囊,带领战友继续向着下一座雪山前行。皑皑雪山间,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脚印……

(刊载于2023年7月19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