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阶段性考试试卷

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都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始因为抗日战争( )

①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西周时期,原夏、商、周三族互相融合并吸收了其他部落集团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以中原为中 心的华夏民族的雏形。周人将分封的诸侯称为“诸夏”。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徙, 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春秋诸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最讲“夷 夏之辨”,但它是大一统下的“夷夏之辨”,具有兼容并包的一面,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已完成了对诸蛮的统一,与中原的华夏相认同。分布在西北、北方的戎狄也 随着秦、晋、燕等诸侯国的发展,成为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华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 合,至此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材料二:

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  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 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  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材料三: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对中国边境的基层社会发展提 出了“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等六项工程的整体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 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要求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定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 在边疆民族地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摘编自李春晖、丁瑞雪《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