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雅博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它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也许,英国议会在1840年4月的3天辩论,可以帮助后人考查战争的根源。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鸦片战争爆发时,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是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三: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宁波、厦门和上海。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经商。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这一条款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因而控制了中国的国家收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英国统治者把鸦片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中英之间的贸易争端,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你认为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有哪些。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历史思考和启示。
举一反三
条约往往是国家间议定最重要的、规定根本关系的文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贫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須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常,任便立法治理,

材料二: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大清国国家边允将大活泡台及有得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

材料三:第二条:为求实现第一条所述各宗旨起见,本组织及其会员国应遵行下列原则:一、本组织系基于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之原则。……三、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因际争妹,俾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四、各会贞国在其国际英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第二十三条: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中华民国、法兰西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美利努合众国应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联合国宪章》

材料四:本条约标志着在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日益紧密的联盟进程的新阶段,联盟以欧洲共同体为基础,并佐以本条约规定的合作政策与形式,联盟的使命是相互协调、团结一致地形成各成员囚之间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統一货币的经济与货币联盟,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均衡、持久进步。通过实行最终包括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摘录

材料五: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倡议,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同年12月25日,亚投行正式成立。作为由中国提出创建的区城性金融机构,亚投行主要业务是援助亚大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宗旨是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华民族觉醒和共同体意识形成,首先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被动应对、缓慢苏醒阶段,这个阶段从1840年延续到1894年前后。每次外患“都产生过体现觉醒的先觉者”,他们的视野与思想表明中华民族不同以往的危机意识与世界意识的萌生。只不过,这样的觉醒意识并未迅速在不断降临的民族危机中形成气候。

——张可荣《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近代中华民族觉醒与共同体意识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华民族在被动应对、缓慢苏醒阶段的开端是哪一事件?在这一阶段内,先觉者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开展的探索是什么?

材料二   中华民族具有群体觉醒意义的标志性事件,是两大群体,即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作为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先生高举“中华民族”旗帜,宣告“五族共和”与“五族平等”。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而言,辛亥革命凝聚和传播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标志性符号,规定了共同体意识的主要意涵和发展方向。

——张可荣《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近代中华民族觉醒与共同体意识形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作用。

材料三   至抗战胜利,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有了很大提升,抗战前、抗战中以“民族自决”为幌子的分离主义运动渐趋结束,“中华民族”的概念至此终于成为中国人不言而喻的族群认同。抗日战争既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一致抵抗,也是中华民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是现代民族国家重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马勇《抗战与民族国家重构》

(3)根据材料三,写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意义。

材料四   近代中华民族觉醒和共同体意识形成历程,是一个遏制与疗治民族自卑、重拾与塑造民族自信的艰难过程,这一曲折发展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正是中国共产党“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塑造了新中国,走向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明大道。

——张可荣《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近代中华民族觉醒与共同体意识形成》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华民族觉醒和共同体意识形成”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