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18-2019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通过外国短篇小说单元的学习,你一定感受到了小说的魅力。但这只是外国小说中的几朵浪花,请你再推荐一篇你最喜爱的外国作家的小说(第八单元学过的除外),并从内容、语言等方面说明推荐理由。
举一反三
以下是某班的名著阅读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名著

《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阅读方法

《傅雷家书》是书信汇编,独立成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采用{#blank#}1{#/blank#}①的阅读方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长篇小说,要全面了解情节人物,适宜通篇阅读。

《傅雷家书》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父亲给孩子的人生指导,有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细细去品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情节构思人物塑造上也有许多值得细细咀嚼的地方,所以这两本书我们都可以选用{#blank#}2{#/blank#}②的阅读方法。

阅读摘录

A.—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B.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伤寒没能致{#blank#}3{#/blank#}③(人名)死地。他第四次越过了死亡线,回到了人间。只是又过了一个月以后,他才能起床下地。

阅读感悟

A这段话选自{#blank#}4{#/blank#}④(书名)。B中的“他”正是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请联系小说的情节,说说“他”是如何与命运抗争,从一个无知少年成长为一个出色而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

我的理解:{#blank#}5{#/blank#}⑤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节选文段,完成各题。

   ①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俭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②我想我第一次的印象——主要是天生精明这一点,大概是不错的。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许多日本人都认为他是中国现有的最有才干的战略家,这是令人很感到兴趣的事。

   ③红军正在盖起几所新建筑,但当我在那里的时候,住处是非常原始的。毛泽东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比这更差的他都经历过了,但因为是一个湖南“富”农的儿子,他也经历过比这更好的。毛氏夫妇的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除此之外,毛泽东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的没收了地主、官俸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布制服。他除了主席以外还是红军的一个指挥员,他所佩的领章,也不过是普通红军战士所佩的两条红领章。

阅读《朝花夕拾》中的选段,完成各题。

【甲】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A]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实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

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偶觉,一座皆惊呢~~;金巨罗,颠倒淋漓,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乙】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B]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艾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他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