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王阳明“心学”与朱熹理学同属于理学的不同流派,但与其不同的是 ( )
A、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主张“心”是万物本原 B、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 C、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D、坚持“性善论”和“仁”的思想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家思想要生生不息,就必须不断实现自我更新,积极接受和吸收外部的文化因素,才能适应阶级和时代发展的需求,获得常新的生命。

——摘编自陈炎《从儒学的历史演变看传统文化的现代命运》

材料二: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农学很发达,仅农书即达三百余种,因为在自然经济基础为主体的古代中国,农业的繁荣和实现孔孟学说所憧憬的“德治”、“仁政”息息相关。在中国古代科技中,最为官方重视的便是天文学。由于中国文化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自然界的天体便有了伦理的属性,天文学也就成了佐证“天人合一”的自然知识与纲常伦理相契合的学科……儒家坚持“经世致用“济世拯民”的道德理想,所以古代的科技活动也就毫无例外的带有超强的工具性,并成为农业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由于儒家哲学偏重于“修身养性”,注重精神内涵,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客观上也限制了社会、科学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郭洪纪《儒学哲学与中国古代科技》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遗,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孔子便是这种思潮的代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当历史向前演进,有识之士不能不想到,本土思想与佛教相比,自身有一些弱点、不足,例如,佛教讲祖统,禅宗最讲祖师法裔继承关系,.而中国儒家没有这样的统绪。中国儒家谈“人道”,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但缺少应有的抽象哲学理论。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天理人欲, 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存则天理灭。”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朱子文集》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 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