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泰山很大

汪曾祺

    ①泰即太,太的本字是大。段玉裁以为太是后起的俗字,太字下面的一点是后人加上去的。金文、甲骨文的大字下面如果加上一点,也不成个样子,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是表示人体上的某个器官。

    ②因此描写泰山是很困难的。它太大了,写起来没有抓挠。三千年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经的《鲁颂》:“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岩岩”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很难捉摸,但是登上泰山,似乎可以体会到泰山是有那么一股劲儿。詹即瞻。说是在鲁国,不论在哪里,抬起头来就能看到泰山。这是写实,然而写出了一个大境界。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对泰山简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好发出一连串的感叹:(A)________完全没说出个所以然。这倒也是一种办法。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好狗一样地乱叫。杜甫诗《望岳》,自是绝唱,(B)________,一句话就把泰山概括了。杜甫真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这一句诗表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的忠悃。相比之下,李白的(C)________,就有点洒狗血。李白写了很多好诗,很有气势,但有时底气不足,便只好洒狗血,装疯。他写泰山的几首诗都让人有底气不足之感。杜甫的诗当然受了《鲁颂》的影响,“齐鲁青未了”,当自“鲁邦所詹”出。张岱说(D)________,这话是说得对的。大概写泰山,只能从宏观处着笔。郦道元写三峡可以取法。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刻琢精深,以其法写泰山即不大适用。

    ③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徐志摩写泰山日出,用了那么多华丽鲜明的颜色,真是“浓得化不开”。但我有点怀疑,这是写泰山日出,还是写徐志摩?我想周作人就不会这样写。周作人大概根本不会去写日出。

    ④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我对泰山不能认同。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我十年间两登泰山,可谓了不相干。泰山既不能进入我的内部,我也不能外化为泰山。山自山,我自我,不能达到物我同一,山即是我,我即是山。泰山是强者之山——我自以为这个提法很合适,我不是强者,不论是登山还是处世。我是生长在水边的人,一个平常的、平和的人。我已经过了七十岁,对于高山,只好仰止。我是个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殆矣。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小鸡吃绿豆——强努”。

    ⑤同样,我对一切伟大的人物也只能以常人视之。泰山的出名,一半由于封禅。封禅史上最突出的两个人物是秦皇汉武。唐玄宗作《纪泰山铭》,文词华缛而空洞无物。宋真宗更是个沐猴而冠的小丑。对于秦始皇,我对他统一中国的丰功,不大感兴趣。他是不是“千古一帝”,与我无关。我只从人的角度来看他,对他的“蜂目豺声”印象很深。我认为汉武帝是个极不正常的人,是个妄想型精神病患者,一个变态心理的难得的标本。这两位大人物的封禅,可以说是他们的人格的夸大。看起来这两位伟大人物的封禅实际上都不怎么样。秦始皇上山,上了一半,遇到暴风雨,吓得退下来了。按照秦始皇的性格,暴风雨算什么呢?他横下心来,是可以不顾一切地上到山顶的。然而他害怕了,退下来了。于此可以看出,伟大人物也有虚弱的一面。汉武帝要封禅,召集群臣讨论封禅的制度。因无旧典可循,大家七嘴八舌瞎说一气。汉武帝恼了,自己规定了照祭东皇太乙的仪式,上山了。却谁也不让同去,只带了霍去病的儿子一个人。霍去病的儿子不久即得暴病而死。他的死因很可疑。于是汉武帝究竟在山顶上鼓捣了什么名堂,谁也不知道。封禅是大典,为什么要这样保密?看来汉武帝心里也有鬼,很怕他的那一套名堂并不灵验,为人所讥。

    ⑥但是,又一次登了泰山,看了秦刻石和无字碑(无字碑是一个了不起的杰作),在乱云密雾中坐下来,冷静地想想,我的心态比较透亮了。我承认泰山很雄伟,尽管我和它整个不能水乳交融,打成一片。承认伟大的人物确实是伟大的,尽管他们所做的许多事不近人情。他们是人里头的强者,这是毫无办法的事。在山上呆了七天,我对名山大川,伟大人物的偏激情绪有所平息。同时我也更清楚地认识到我的微小,我的平常,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

    ⑦这是我在泰山受到的一次教育。

    ⑧从某个意义上说,泰山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的价值。

(节选自《汪曾祺散文·泰山片石》)

【注】①洒狗血:(戏曲演员)脱离情节而卖弄滑稽、武艺或做过火的表演。

(1)、根据提示,从全文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泰山很大”的?请加以归纳。

①从不同文化人对泰山的描述,写泰山;②从,写泰山政治文化内涵博大;③从作者的认识变化,写泰山

(2)、泰山素有“天下第一山”的称号,它气势磅礴,风景壮丽。自古以来,不少人慕名而去,只为亲身感受那令人赞叹的美丽风景。请根据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话语依次填入第②段横线处,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

①“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惑矣!”

②“泰山元气浑厚,绝不以玲珑小巧示人”

③“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④“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

A、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③ C、①④③② D、③④②①
(3)、“平中见奇,淡中有味”是汪曾祺的散文语言特点之一。请分析第④段的画线句是如何体现这一语言特点。

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小鸡吃绿豆——强努”。

(4)、汪曾祺说:“我有个朴素的古典的中国式的想法,就是作品要有益于世道人心。”他还说:“我的作品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主流。”他被誉为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身上有一种文人雅士的闲适、恬淡和从容。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体验来谈谈你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小题。
                                                                                                                                        教子无方  林海音
        母亲骂我不会管孩子,她说我:“该管不管!”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儿特别。
        刚下过雨,孩子们向我请求:
        “让我们光脚去玩,好不好?”
        我满口答应,孩子们高兴极了,脱下鞋子,卷起裤腿儿,三个一阵呼啸而去。母亲怪我放纵,她说满街雨水,不应当让孩子们光脚去蹚水,我回答母亲:“蹚水是顶好玩儿的事,我小的时候不是最爱蹚水吗?”母亲只好骂我一句:“该管不管!”
        我记得童年时候,喜欢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爸妈所不喜欢的,因为他们不喜欢,我便更喜欢,所以常常背着他们做。我和二妹谈起童年的淘气,至今犹觉开心。比如扯下床单把瘦鸡子似的三妹包在里面,我和二妹两头儿拉着,来回的摇,瘦鸡子笑,我们也笑,连管不了我们的奶奶都笑了起来了(可见她也喜欢淘气了),笑得没了力气,手一松,床单裹着人一齐摔倒地下,瘦鸡子哇的哭了,我们更笑得厉害,虽然知道爸爸回来免不了吃一顿手心板。
        有一次我们要出门,二女儿问她的爸爸:
        “妈妈也出去吗?”
        爸爸说:“是的。”
        二女把两条长辫子往后一甩,拍着小手儿笑嘻嘻地向三女说:
        “妈妈也出去,我们好开心!”
        我正在房里换衣服,听了似有所悟,他们像我一样吗?喜欢背着爸妈做些更淘气的勾当。我的爸妈那样管束我,并没有多大效力,我又何必施诸儿女?这以后,我便把尺度放宽,甚至有时帮助他们把枕头堆起来,造成一座结结实实的堡垒抵御敌人,枕头上常常留有他们的小泥脚印,母亲没办法,便只好又骂我:“该管不管!”我心想,他们的淘气还不及我的童年一半呢!
        成年人总是绷着脸儿管教孩子,好像我们从未有过童年,不知童年乐趣为何物何事。有一天我正伏案记童年,院里一阵骚动,加上母亲唉唉叹声,我知道孩子们又惹了祸,母亲喊:“你来管管。”我疾步趋前,喝!三个丑小鸭一字儿排开,站在那里等候我发落。只见三张小脸儿三个颜色:我的小女儿一向就是“娇女儿泪多”,两行泪珠挂在她那“灵魂的窗户”上,闪闪发光;大女儿的脸上涂着“迷死弗多”口红,红得像台湾番鸭的脸;那老二,小字虽然没写完,鼻下却添了两撇仁丹胡子。一身的泥,一地的水。不管他们惹了什么样的祸,照着做母亲的习惯,总该上前各赏一记耳光,我本想发发脾气,但是看着他们三张等候发落的小花脸儿,想着我的童年,不禁哑然失笑。孩子们善观气色,便也扑哧哧都笑起来,我们娘儿四个笑成一团。

        母亲又骂我:“该管不管!”我也只好自叹“教子无方”了。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黄金星球

    星新一

    飞船窗外,一望无垠的宇宙密布着星群。

    博士是地质学家。现在正进行着宇宙行星考察航行。

    他身边的人是驾驶兼助手,也是他的夫人。

    此时,通讯机收到了微弱的SOS电波。

    “……SOS、SOS,我发现了黄金的行星。可是……哎呀!糟了!

    接着,电波中断了。

    “快回答!”几次呼叫都没有回音。

    博士说:“快查发出电波的方位,就向那个方向前进!”“查到了。可是,按规定,收到求救信号,必须首先和基地联络。”“我知道,可是,方才的通讯里不是说过什么黄金的行星吗?通报给基地就难以保密了。让我们快点行动吧。”

    意见取得一致,他们确定了航线,加快了速度。

    宇宙飞船笔直地滑过太空。一会儿,前方出现了一颗行星。

    “用望远镜观察!”博士说。“从四处的炊烟来看,似乎有居民啊。”“有看到黄金吗?”“在草原和山坡上,尽是些发出黄色光亮的岩石。”

    博士拿过望远镜观察。“是真货。太好了!”他高兴地说。

    宇宙飞船降落在一片广阔草原中间。

    居民们从远处向这边窥视。博士道:“喂,到外边去吧。不要忘记带好武器。如果居民靠近,就毫不留情地发射光子枪!”

    在绿色的草原上,布满了大大小小奇形怪状发出金色光辉的岩石块。

    博士走近一个岩石块,利用仪器进行精密检测。“确实是真金。几近纯金。”“我们发财了!”“是的。这个地方对其他人要保密。”两人手舞足蹈。“装上宇宙飞船吧!”

    纯金分量很重,但两个人就像往巢里运食的蚂蚁一样,豁出命来加紧搬运。

    “哎呀,危险!”博士突然喊了起来。起初还在远处窥视的几个居民正在悄悄地向这边走近。博士端起了光子枪,扣动了扳机。居民们停住了脚步。他们也有人喊着什么,但是博士再一次用光子枪恫吓的时候,就都慌忙逃开了

    “必须在天黑以前装完,说不定他们趁黑夜还要再来。”“回去先用黄金买一艘大型运货飞船,再用它来运更多的黄金。”

    很快飞船里的仓库装满了。虽然还想再装一些,但是很遗憾,只好作罢了。

    宇宙飞船缓缓起飞。由于黄金的重载,宇宙飞船摇摇晃晃,最终摇摆起来。

    “糟了!如果不快逃出去就要爆炸了!”“等一等,先发出求救信号吧。”博士开始发信号,“SOS、SOS,发现了黄金的行星。可是……哎呀!糟了!

    红灯一亮一灭。两个人立刻跳伞逃出舱外。飞船坠落到地上,粉碎散开。

    两人得救了,可是未来的计划全完了。

    夫人发出惊叫:“哎呀!居民们从四面靠拢来了!”

    居民向他两人逼近。

    博士豁出去了,他故作笑脸地对居民搭讪着。“你好!今天天气真好啊!”

    这样一说,那些居民也都寒暄致意。“欢迎!”

    “你说什么?……”博士和夫人瞪圆了眼睛,“你们……懂得地球的语言,这可……”“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因为我们就是地球人嘛!”居民们说。“可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博士急促地问。

    …………

    两人了解了事态真相,懊恼地抱住了头。

(选自湖南人民出版社《星新一短篇小说选》,1996年版,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分享阅读,传递社交温度

    ①阅读能让人“疯狂”吗?最近,曾在电影《哈利·波特》中扮演学霸赫敏的演员,在伦敦地铁里“丢”了100本书,结果“整个伦敦读疯了”,开启了一场寻书、读书、传递的分享阅读之旅。

    ②读书首要的是书籍,但“阅读危机”并没有随着书籍形式的多样化而缓解。一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阅读人群减少、阅读水平下降令人们普遍担忧。同时,互联网和数字大潮的来临,虽然改变了阅读习惯,电子书等却没能让人更亲近阅读,反而使阅读显得碎片化。如何激发阅读兴趣,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③阅读如寻宝、读书可产生游戏一般的效果,趣味无穷。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市,火车站里设置故事书自动分发机,在旅行中让阅读像买饮料一样便捷;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每逢当地情人节,政府就鼓励女士送男士书籍、男士送女士玫瑰,让花香与书香交融;在印度新德里市,一个民间组织借助“书中寻宝”活动,帮助人们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养成好的阅读习惯……相较于以往各国通过立法来促进阅读,参与阅读和分享阅读切中了多数人的社交需求,从另一层面预示着,散出去的是纸张与文字,收获的则是人际交往的温度。

    ④正如有人参加类似活动后说,“工作之后我就很少读书了,是你让我找回了读书的乐趣和激情,让我明白分享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情”。事实上,读书是装订知识,而读出创意、读出乐趣、读出不同,则是在体验社会冷暖。

    ⑤相对而言,当下的“舔屏阅读”“指尖阅读”,虽然更容易分享与传播,只要键对键式的操作即可,但却缺少了面对面的交流。现代社会,人们可能陌生化了,但不能冷漠化。尤其是在一个信息共享的时代,除了一个又一个的二进制代码,依旧少不了一次又一次的触碰,如同一次书籍传递、街头快闪、角色互换,既是“成人之美”,又会“手留余香”。

    ⑥每一次行走都是在开启一段未知的相遇,分享阅读亦然。我们身处的数字时代,看似天涯比邻,但多数情况只是匆匆而过。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文字也会有表情、有温度,而这需要用心传递下去。一本书、一封信、一张明信片,完成交流虽然慢,但仍然充满期待、值得等待,因为“慢一点才能写出优雅浪漫的话语”。

(李洪兴/文,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1月,有删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电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它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作深刻思考,通过表现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来反映科技与使命、道德与伦理。很多观众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观的感受是:太空何其广袤,人类如此渺小。恰恰是生命的速朽与有限,为人类追求不朽提供了永恒的意义。唯其如此,科技从物质层面、哲学从精神层面为人类预期了更加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未来。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再到2011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2019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科技与科幻相结合,《流浪地球》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航天领域,也将无边的想象力放飞于广袤无垠的宇宙中。《纽约时报》就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联系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域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

    《流浪地球》的核心特质是将极致的想象力与厚重的现实相结合,对人类发展和未来命运始终饱含着深沉的关切。影片虽然最终拯救地球的仍然是科技和理性,但理性背后推动主人公行动的是强烈的情感和意志。父辈的牺牲,家园的情愫,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与全人类甚至整个宇宙严密契合,成就了真正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科幻”。很多国外影评人都注意到这部电影的“与众不同”,尤其是“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它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拓展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

    《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刘慈欣曾说,如果生在别的时代,自己可能不会成为科幻作家,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现在的中国充满未来感,也促进了科幻小说的繁荣。显然,这是充满现实感的未来感,它从现实中来——源自中国经济日益繁荣的现实,源自中国科技实力、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现实——源自中国国力日益增强的现实。沐浴着时代的春风,中国科幻正在走近世界科幻舞台的中央,不断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和美好。

(取材于钟声、李舫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现代科幻小说作家罗伯特·A·海因莱因指出:“几乎从所有科幻小说的简单定义中,都可以读到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现实主义推测,它建立在充分的知识基础之上。”如果说基于时间的历史,所形成的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认同;那么,对于未来的科学幻想,则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智慧、勇气和希望。刘慈欣的文学著作《流浪地球》为同名电影的叙事提供了扎实的文本基础,原著超凡的文本创意及其所具有的民族性的人文精神,也为影片叙事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流浪地球》作为一部蕴含冒险与灾难元素的科幻电影,将地球作为一个巨大的“太空飞船”,带它逃离即将毁灭的太阳系,这一故事创意本身就在视点与想象层面,超越了一般好莱坞灾难科幻电影“人类文明终结论”的创作范式。同时,以人的主体能动性与创造力,以及个体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影片最核心的拯救视点。携带地球寻找新的家园,本身反映的就是植根于中国民族精神信仰的土地情结与家园情怀,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最具影向的“文化与政治主题”“人类文明终结论”的超越。

    正如美国文学研究家詹姆逊所言,“文化其实是讲故事”。叙事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文化在发生作用。因此,如何叙事反映出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信仰与文化内涵。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呼唤英雄。英雄与拯救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中,已然构成一种“绑定”的关系。当“拯救”成为一种话语,甚至是一种文化权力之时,如何“拯救”,以及为何而“拯救”,就在精神指向层面成为一种文化的感召力量。《流浪地球》的“中国式科幻”拯救策略,所表达的不是英雄对故土、家园的抛弃,更不是“人类文明终结论”的悲观主义情绪,而是希望与自我牺牲精神。它有别于好莱坞电影的拯救视点,亲情构成了人物戏剧性行动的内驱力,智慧和勇气在戏剧性进程中互为转化。科学的智慧赋予勇气以理性和意志,而勇气则借助科学的智慧彰显出极具创造性的力量。这其中,面对木星所释放出的灾难性强大引力,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化”的智慧与科学的智慧融为一体,超越了西方二元论中主体对客体的征服与构造,化不利为有利,化灾难性引力为拯救地球命运的反作用力,显然是构成拯救行动的重要因素。

    如果说当代科幻电影的发展,体现出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那么其中既包括了一定的科技实力,更包括蕴含着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文化软实力。它需要利用语言的社会化功能,有效地建构一个故事世界,更需要塑造饱满的人物,呈现出个体人物的厚重感及其人性的光辉。因为,民族的精神信仰与文化内涵,直接反映在对叙事命题的意图表达与解释层面。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曾经指出,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

(取材于孙承健等人的文章)

阅读《树神》,完成问题。

①三爷爷受人尊崇,不完全因为年龄。当然,如果论年纪,他是后湾村最大的。后湾村(长寿)的老人不少,都彷徨在84岁的“坎"上;三爷爷九十有二,身体仍然硬朗,他除了缺落几颗牙,面颊稍往里陷外,鹤发童颜,看上去真有点仙风道骨的样子。

②他的辈分也是最高的。但这都不是他受人敬重的全部理由。三爷爷没学过医,也没访奇方异术,却能治多种疑难杂症,他年轻时有过奇遇,一位化斋的老和尚路过后湾,见他乐善好施,便带他回山庙传拎了一个秘方,专治跌打损伤。

③秘方其实不秘,大家都知道就-味草药,即寄生在樟树枝干上一种类似苔藓的植物,俗名骨碎草,但别人不清楚药引,更不懂推、拽、按、捺等手法。所以方圆几十里,有人伤筋动骨、脱臼骨折,多求于三爷爷。

④三爷爷的正骨方法,比医院动手术打石膏更省事、更实效。也可能因为,三爷爷接诊不收费,这是老和尚交待的,他从未违背。不过,有样东西三爷爷来者不拒,就是挂在堂前密密麻麻的各种锦旗。

⑤也有人事后销声匿迹,三爷爷也不计较。只要患者找上门,三爷爷总是仔细检查,一阵拔拉牵引,再用捣药罐捣烂新鲜的骨碎草,,教在疾处,喂下药引,轻伤者三天痊愈,重伤者十天半月也有明显好转。

⑥诚然,骨碎草也是关键,它生长的地方不同,药效绝然不同。骨碎草只生长在樟树上,樟树大凡也会寄生骨碎草。后湾四周有成片成片的樟树,唯村口一棵大樟树上的骨碎草最神效。

⑦这是一棵古樟,树龄逾千年,主干需四人合抱,虬枝曲而舒展,叶绿茂密,覆益面积几近两亩,气势磅礴雄伟。正因为该树古老苍劲,村民历来都信奉它为神树,树底下原来还有一座土地庙,供奉“社公”的牌位,有人患重病,或家禽出现瘟疫,就去大树底下献贡品、挂彩幅.烧香放鞭炮,据说每次都会逢凶化吉。

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后湾村距新城区两里地,早列入统筹规划,村外成片的樟树被命名为

森林公园,土地庙迁走了,古樟底下砌了一个偌大的花台,周围铺满了草坪,已然是一个特色景点。

⑨后湾村热闹了,休闲的市民,墓名而来的游客,每天络绎不绝、这里霉售业也应运而生,古樟旁边搭起了一排小屋,经营各种小吃和纪念品,生意火爆。

⑩其中有家古玩店兼营骨碎草,20元钱一小包,现采现卖,供不应求。店门口竖起一块醒目的招牌:灵丹妙药有备无患!

⑪村里人告诉三爷爷。他一惊小步跑过去对着树上的人作接。一边说“快下来,快下来不要糟蹋了这些东西!

⑫商家并不理睬他。三爷爷也无法,那毕竟是人家的一条财路。

⑬三爷爷到底年纪大了,很少离开家门,即有一日,老城区一位老太太在家裨裂了盆骨,动弹不得、因她患有高血压,医院不敢贸然动手水,儿女就把她抬到了后湾。三爷爷诊视了一下老太太的伤情,觉得不难应什,他从里屋拿出蒙了一层灰尘的捣药罐,让人撤把梯子去村口的古樟底下。架设梯子前,三爷爷习惯亲自焚香礼拜,仪式虽然简单,那是对树神的敬畏。

⑭古樟依然巍峨,只是树于光滑如镜,看不见一棵骨碎草,三爷爷望树兴叹,无可奈何地掏出几粒丹丸,交给老太太的儿女子上,说:回去用米酒熬水送服,赶紧送你们娘去大医院吧!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