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课外阅读。

带刺的朋友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枝叶,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我非常惊愕,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行动。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枣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噗地一声,径直掉了下来。听得出来,摔得还挺重呢!很快,它又慢慢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向四周,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急火火地跑去了。

    哎,这不是刺猬吗?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真高啊!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处,弯腰望去,水沟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有了踪影。

    第二天,夜幕降临,我偷偷地躲在枣树背后,捧一把红枣撒在枣树周围。

    突然,我眼前一亮,小刺猬钻出了水沟,径直向枣树底下跑过来。它发现了红枣,向四下看了看,来了个就地十八滚,背上扎满了红枣,一溜烟地跑回去了。

(1)、结合短文,理解词语。

诡秘:

钦佩:

(2)、刺猬打滚是为了
(3)、通过“我”观察,小刺猬住在
(4)、“我”对暗暗钦佩的原因是:
(5)、仔细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是如何观察的?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赋得永久的悔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

       我在母亲身边只待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待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_____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了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_____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_____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自行车撞了人以后

    暑假里的一天,我上街买菜。路上,忽然“嘎”的一声,随后传来一个孩子的哭。

    我顺着哭声望去,只见一个四五岁的女孩子一屁股坐在地上号哭,旁边翻着辆自行车,一个戴眼镜的青年人正吃力地站起身子。我赶忙跑过去想拉起那孩子。这时,一个妇女从路旁的店里直窜到街上,瞪着眼骂道:“瞎了眼了!撞倒了我的孩子!”一边抢着抱起了那坐在地上的孩子。戴着眼镜的青年忙说:“阿嫂,我心太急,车子撞着了您的孩子,真对不起!”说着就掏出钱往妇女手里塞,一边摸着那孩子的头说:“小姑娘,摔痛了!叫你妈妈给你买点好吃的。”那妇女没肯接钱,她怀里的孩子却哭得更响了。

    街上看热闹的人渐渐围拢了。人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现在的年轻人骑车太横冲直撞了!”“这青年人还蛮客气,懂道理。”“快送医院查查,伤着了没有?”青年人忽然醒悟了,满口说:“好!好!我这就带孩子上医院检查。刚才我只记挂自己母亲的伤势,急着赶往医院去看她,没注意走过来的这孩子,对不起!对不起!”

    “哦——是这样——孩子一时看不出有什么伤,就算了。”那妇女的口气和缓了。“那怎么行?我反正要上医院去,孩子先让我带去看看,好放心。”“你快去看你妈,孩子真有事,我自己送去。”青年人还是站着没动,围观的人你一言我一语guān  qiè地说:“青年人,这阿嫂诚心放你走,走嘛!”“孩子有她妈,你放心走!”“以后骑车要liú  xīn,青年人!”

    我站在人群中,只感觉有一股暖流包围着我,我全身热乎乎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分钟

    著名教育家班杰明曾经接到一个青年人的求教电话,并与那个渴望成功的青年人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当那个青年人如约而至时,看到班杰明的房子________高大宽敞,________房间里却乱七八糟,一片狼藉。这景象令青年人颇感意外;没等青年人开口,班杰明就打招呼道:“你看我这房间太不整洁了,请你在门外等候一分钟,我收拾一下,你再进来吧。”说着,他轻轻地关上了房门。

    很快:一分钟过去了:班杰明打开房门,并热情地把青年人让进了客厅。青年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出现了另一番景象——房间内的一切________摆放得井然有序,________有两杯刚刚倒好的红酒在漾着微波。

    没等青年人开口,班杰明就非常客气地说:“干杯,你可以走了。”

    青年人手持酒杯一下子愣住了,很尴尬又遗憾地说:“可是,我……我还没有向您请教呢……”

    _____眼前这些难道还不够吗_____班杰明一边微笑着_____一边扫视着自己的房间_____轻言细语地说_____你进来又有一分钟了_____

    “一分钟…一分钟…”青年人若有所思,眉头紧锁。突然,他大声说:“我懂了,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只要把握住生命里的每一分钟,也就把握住了理想的人生。”

    班杰明舒心地笑了。青年人把杯里的红酒一饮而尽,向班杰明连连道谢,开心地走了。

    后来,青年人给班杰明写了一封信,感谢班杰明对他的教育;

阅读理解。

目送(节选)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题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树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換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ー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ロ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ー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ー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个邮筒。(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