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给下列划线的词语注音。

山门于河

数小舟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众服确论/岂能暴涨携之去 B、当求之上流/生忧患 C、其反激力/然则天下 D、是在啮/其言
(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沿河求之。(顺着河流寻找石兽) B、石必倒掷坎穴中。(用石头把坑洞填满) C、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D、竟不可得。(最终没找到)
(4)、请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寺僧们、讲学家和老河兵分别代表了哪三种生活态度?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B)。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2】 

①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C)。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

②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③及遭孙恩之难 , 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 , 为之改容 , 乃不害涛。

(选自《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有删改)

【注释】①白:告知。②步鄣: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③孙恩之难:起义军领袖孙恩起军反叛东晋。④厝:同“措”。⑤贼:对国家、人民、社会道德风尚造成严重危害的人,此指孙恩。⑥肩舆:用肩舆抬。⑦毒虐:歹毒残暴。 ⑧改容:动容,折服。⑨乃: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