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

课外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18%。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1)、第2自然段中“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的“不同”指哪两个方面?“各行其道”和第1自然段中的哪一句相照应?
(2)、阅读第2、3自然段,任选一题回答。

①第2自然段中的彩色路面有哪三个作用?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字)

②第3自然段中所说的透水路面分为三层,每层各有什么功能?请分别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3)、最后两个自然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4)、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铺设了彩色路面。 B、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透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15%~30%。 C、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能。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动物的睡眠

       动物的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

       夏天的夜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西忽低地飞翔,它们边飞边捉虫子、夜蛾等飞虫吃。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死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就用“睡眠”的办法来对付绝粮。

       冬天来临之前,蝙蝠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觉。他们睡觉的方法很特别,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着睡觉。它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呵欠,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蝙蝠睡大觉是在冬天,所以管它叫“冬眼”。

       海参也有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炎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

       海参也是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炎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

       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容易地说,要睡四五个月。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原来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袭人,虫子们受不了,又回到海底过冬了。“粮食”来了,海参也醒过来了。

       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在夏天,所以叫“夏眠”。

       ​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冬天,它要“冬眠”;夏天天花不下雨,它要“夏眠”。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年头,二十个月不下雨,蜗牛就睡它二十个月。等到天气暖了又不下雨,蜗牛才推开门,缓慢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一顿。

看说明书,完成练习。

如果你有机会到江西的南昌、九江等地游览,你一定会见到当地的一种特产名吃——茶饼。且不说那茶饼味道何等怡人,光是茶饼的外包装就足以让你品味一番呢。

梁山好汉宋江潯阳楼醉题反诗,使淨阳楼名扬天下。其实,早在唐代;寻阳楼就已是誉满江南的一座著名的茶酒楼。因淨阳楼坐落于九江长江之滨,往来商贾墨客多聚于此,至宋朝潯阳楼更是盛极一时。绵延的茶酒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培植了名扬天下的浔阳楼四宝酒、一菜、一茶、一点,酒为蓝桥风月酒,菜为东坡肉,茶为云雾茶,点为潯阳楼茶饼。

浔阳楼茶饼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朝,绵延至今千余年,有“香不见花、甜不顶口、皮脆馅酥”的特点,为江西四大传统糕点之一,伟大的北宋诗人苏东坡曾赋诗赞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这是“{#blank#}1{#/blank#}”这种食品的外包装说明。从说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潯阳楼的四种特产是{#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和{#blank#}5{#/blank#};我们可以推断出有一位古代著名的大诗人{#blank#}6{#/blank#}曾到过此地,并赋诗赞誉茶饼;我们可以联想到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水浒传》中{#blank#}7{#/blank#}的故事。这段话中的“商贾墨客”分别指的是{#blank#}8{#/blank#}和{#blank#}9{#/blank#},这里的“贾”读音应是{#blank#}10{#/blank#}。

阅读理解。

荷花之谜

    盛夏荷花,娇艳盛放。它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花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非也。经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葆鲜艳色彩。

    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械”。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晚间,花瓣关闭,待在温暖的花朵里的昆虫欢悦得很;第二天清楚,荷风送香,身上沾满了花粉的昆虫立即可以起飞,不必先晒太阳(许多昆虫的起飞需要30℃以上的胸廓温度),从而可避免成为敌人的猎物。

    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这颗莲子和其他6颗莲子一起是从中国古代一个枯竭的荷塘里被发现的。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是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于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拓展提升。

大地母亲的泪
佚 名

亚马孙河曾是一条绿色的河,因为这里有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守护着她;亚马孙河地区曾是动植物的天堂,因为这里有绵延不尽的绿色。

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东西长3400 公里,南北宽2000公里,覆盖着地球上7%的大地,相当于中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这片广袤的森林中蕴藏着世界上最宝贵、最稀缺的热带雨林资源,其中阔叶林占全球的56%,森林储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这里有3000万个生物物种,是动植物生息繁衍的理想场所。难怪有人称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为“地球之肺”。它的确像大地母亲胸口一片绿色的肺叶,呵护着母亲的健康与安全。

然而,时至今日,亚马孙河畔昔日旖旎的自然风光已一去不复返了,大地母亲的肺叶正在遭受侵害。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巴西政府在亚马孙河地区毁林伐木,卖木材赚钱,同时发展养牛业,使农场自南向北不断扩张。到80年代,亚马孙河地区每年砍伐的森林为200万至300万公顷。据估计,近十年的时间,亚马孙河地区的木材产量增加了34倍,其代价就是热带雨林的锐减。为了种植经济作物,哥伦比亚32万公顷的原始森林毁于一旦。在秘鲁,为种植毒品而毁掉的森林也达100万公顷。进入90年代,毁林的风潮又开始从边缘地带逐渐深入。 目前,留在巴西大西洋沿岸一带的森林面积,仅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代的2%。这些惊人的数字证明: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毁坏雨林,大地母亲的肺叶上已经千疮百孔。

如果人们继续挥舞着手中的斧头砍伐森林,执迷不悟地残害大地母亲,那么,人类也终将踏上漫漫的赎罪之路。而大地母亲滴滴苦涩的泪水,是在警示人们:自然对人类一无所求,而人类只有在她的庇护下才能得以生存。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她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却不是永远的伊甸园。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