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

课外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18%。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1)、第2自然段中“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的“不同”指哪两个方面?“各行其道”和第1自然段中的哪一句相照应?
(2)、阅读第2、3自然段,任选一题回答。

①第2自然段中的彩色路面有哪三个作用?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字)

②第3自然段中所说的透水路面分为三层,每层各有什么功能?请分别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3)、最后两个自然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4)、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铺设了彩色路面。 B、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透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15%~30%。 C、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能。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筷子

    ①说起中国的筷子,话可就长了。

    ②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筷子出现在距今三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到了商代,筷子称为“箸”(zhù),大约过了上百年后改为“筷”。从读音和字形上可以看出,筷子最原始的作用是帮助进食。

    ③使用筷子不只是能吃饭那么简单,还有很多好处呢!通过实验发现,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         )进食方便,(         )可以锻炼手指的协调性,增强脑力,十分有益身心健康,真是一举多得啊!

    ④中国的筷子原料各异、做工精细。杭州天竺筷,是由佛教名山天竺山的细白竹做成。花纹清晰、浓淡相映,令人爱不释手的福州漆筷选用上等毛竹或优质楠木做原料,以国内特产的生漆打底、附面。漆筷头上印有寓意吉祥的鸟兽花草和各地名胜图案。[ A ] 陕西省商洛地区生产的商洛冬青木烙花筷,是陕西省一项著名特产。它利用当地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多年生“崖冬青木”为原料。制作时,烙花艺人用300~500℃的电热钢火笔,在细细的筷子上绘出明快雅致的花纹。[ B ]

    ⑤中国筷子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C ]现在,在国外凡吃中餐者,几乎都用筷子。大家以学习使用筷子为乐趣。许多来中国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双中国筷子作为纪念。小小的筷子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传递了浓浓的友谊之情。

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①你想节省时间有效率地学习吗?那就请你无论如何都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②“生物钟”这个谜是现代生物学中最诱人的一个课题。你倘若观察一下大自然,就能发现一切被安排得多么井井有条!每天黎明,小鸟就唱起婉转的歌,随着日落,歌声又消失;到人们上床睡觉的时候,猫儿却待不住,猫头鹰也开始觅食;小小蜘蛛则是在午夜以后开始织网,到凌晨四点停止工作。看来它们的体内有着极其精确的“钟”。

    ③人身上有没有“生物钟”呢?回答是肯定的。例如在正常的情况下,心跳和呼吸并不受人的意识支配,每分钟心跳大约70次,呼吸20次。人的体温在清晨最低,黄昏最高。夜晚,大脑皮层已经进入休眠状态,你如果马上上床睡觉很快便能入睡,第二天早上不用人叫,也会准时醒来。可是你如果强打精神,还在灯下复习功课,就会给大脑皮层带来很大负担。长此以往,不仅降低学习效率,而更重要的是拧乱了身上的“钟”,还会导致大脑皮层病理性变化,诱发神经衰弱等神经官能症。再如,吃饭也是受“生物钟”控制的。有些人以为自己身体好,早吃晚吃没关系,所以不按时吃饭。岂不知,到了该吃的时候,身上的“生物钟”已把消化液准备好了,并对胃肠壁的细胞起到刺激作用。因此长期不正常进食,饱一顿饿一顿会得胃病。

    ④科学家研究认为,“生物钟”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就某种意义来说,是生物体内化学和物理变化的结果。但“生物钟”究竟是怎样起作用的,至今还是一个未揭开的谜。你如果有志去揭开它,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向科学进军的征途上,需要强壮的体魄,所以,你必须注意,千万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现代文阅读理解。

中国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举世瞩目,阅读短文,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任务一:中国空间站有什么特点?

任务二:2021年,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

①空间站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空间站体积比较大,结构复杂,在轨道飞行时间较长,有多种功能,能开展的太空科研项目也多而广。

②中国空间站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中的一个空间站系统。右图是我国空间站结构图,中国空间站以核心舱为控制中心,问天、梦天实验舱为主要实验平台,常年有人照料。

③2021年5月18日,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进入交会对接轨道,等待“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到访。5月29日晚,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之后,航天员进行了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9月20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程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12月9日下午3点40分,“天宫课堂”正式开讲,“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上进行全球直播,为全世界网友授课。

④2022年,飞船、舱段的发射都按计划顺利实行。11月3日,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到2031年国际空间站退役时,中国可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届时,中国空间站将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科学研究和实验机会。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