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开展“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1)、【活动一:解读“和”之义】组内同学搜集了下面关于“和”字起源的资料,请你和他们一起解读。

材料一:“和”字源于“龢”。而“龢”又从“龠”从“禾”。《说文》:“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龠是中国古代竹制的吹奏乐器,最初只有三孔,后来发展为多孔,即今所谓的排箫。“龢”以左旁的“龠”表形,以右旁的“禾”表声,表示吹时,从长短不同的竹管发出的“和和”乐音以调和众声。

材料二:和,相应也,从口,禾声。

(《说文解字》)

材料三: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

(《康熙字典》)

通过阅读这些资料,你推测“和”的起源和有关,它的本意可能是,由此引申出的意思有等。

(2)、【活动二:探寻“和”之源】

材料一: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

材料二: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阅读这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活动三:传承“和”之美】“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没有谁能离开他人和社会而有所成,也没有一个国家离开国际环境独立发展。小到人与人的相处,大到国与国的相交,我们都有优良的民族传承。请你从“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中汲取智慧,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100字左右。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