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10课《获得教养的途径》同步练习
①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 , 生存于永恒之中。
②如果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的改革进军号的最强音的话,那么,2010年的最强音,就应该是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了。
③有 的人不会在别人需要宁静时旁若无人地喧哗。
司法解释,他们俩有着不同的认识,一场 遗产的争执从此开始了。
他们小两口 上婚礼帽, 着结婚戒指,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① 对于 ② 戴 ③ 带 ④关于
(甲)对于时迁,金圣叹还说过一句有些石破天惊的话。这句话说道:“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这句话后来被张恨水演化为:“王荆公论孟尝好客,谓鸡呜狗盗之徒,出于其门,而客可知。施耐庵之写时迁入水浒,亦正王荆公之意也。一百八人中有时迁一度,而正以证一百八人之未能超于鸡鸣狗盗耳。”(乙)当然如金圣叹、张恨水这一观点,被近人何满子认为是“居心叵测”的、“恶意”的与“反动”的(见何满子《论金圣叹评改<水浒传>》,上海出版公司,1955年5月第四次印刷)。暂不纠缠此完全相悖的看法,仅就时迁而言,把时迁与宋江类比 , 进而让梁山泊众好汉与一并打入“飞檐走壁、跳篱骗马”的时迁同类,这当然是大逆不道的事件。(丙)但是,细细想来,无论宋江领头杀人放火,拉竿扯旗啸聚山林,还是如时迁、孙二娘等辈为混一碗妤饭吃而干些蝇营狗苟之事,在一道统的社会里,其实是没有质的好坏与高低之分的。
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宁的渊薮。凭它的力度,谁知道还会把承载它的土地奔泻.成什么模样?在船舷上惊叫的外国游客,以及向我探询中国第一名胜的外国朋友,你们(终究/究竟)不会真正了解三峡。我们了解吗?我们的船在安安稳稳地行驶,客舱内谈笑从容,烟雾缭绕。明早,它会抵达一个码头的,然后再缓缓(启航/起航)。没有告别,没有激动,没有吟唱。
——《文化苦旅·三峡》
再列举下去有点“吊书袋”的味道了,就此打住吧。我深感兴趣的问题是,在华夏大地的崇山峻岭中间,天柱山究竟凭什么赢得了这么多文学大师的厚爱? 很可能是它曾经有过的宗教气氛。天柱山自南北朝特别是隋唐以后,佛道两教都非常兴盛。佛教的二祖、三祖、四祖都曾在此传经,至今三祖寺仍是全国著名的禅宗古刹。
——《文化苦旅·寂寞天柱山》
选文中加下划线字的字音、字形、词语选择,均无误的一项是(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