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芦花开在故乡里
                                                                                                                苇迪
        ①是秋天了。
        ②草,慢慢地枯了;叶,悄悄地落了;菊花,悠然地开了……行走在秋天的城市里,我的目光总是下意识地掠过眼前熟悉的一切,向着远方眺望——我多么渴望,视野里能够出现大片大片苍茫的芦花啊!可我看到的,又是什么呢?除了远山,就是无尽的天空了。
        ③一次次眺望,一次次落空,让我不得不收回目光,将它投向遥远的记忆——在那里,芦花一直开着,开在我的故乡里。
        ④故乡多水,房前屋后不是水沟水渠就是河塘河滩,而有水的地方,就有芦苇。于是,行走在故乡里,眼光一瞥,就能瞥到一大片一大片茂盛的芦苇。
        ⑤那些芦苇,从春到夏,一直脆生生地绿着,绿成了一簇簇浓密的青纱帐。不过,在小孩子的眼中,芦苇实在太平常了,平常到小孩子们毫不在意——除了粘知了时去折一根芦苇,小孩子们对芦苇一向视而不见。
        ⑥可秋天一到,一切就变得不同了。——秋天来了,芦花就开了;而乡下的女孩子,有几个不喜欢芦花的?放学的路上,一群女孩子说说笑笑地走着,路过芦苇丛时,几乎所有的女孩儿都会停下脚步,顺手折一枝芦花。初开的芦花浅灰中透出淡淡的红,显得很是清秀。一路上,女孩们拿着芦花,不时地轻拂女伴的面颊,那种柔柔痒痒的感觉总会激起女伴的阵阵笑声,而女伴自会拿起芦花当武器前去还击……就这样,女孩们追着,躲着,笑着,闹着,很快就到了家。那枝芦花,就被女孩儿随手插在了自家的篱笆上……
        ⑦秋,一天天地深了;芦花,也一天天地变了。不知不觉中,芦花从灰色变成了白色,而白色的芦花,益发显得蓬松而柔软,随手轻拂,就会拂出一掌飞絮。此时的芦花,再没有女孩儿拿它做玩具了——飞絮一飘,总会让人打喷嚏。于是,大片大片的芦花,就那样静静地开在村庄的周围,开成一片风景。尤其在黄昏,当橙红的霞光映着白色的芦花,一切显得分外动人。那时候的我,总喜欢在放学归来时,静静地站在自家门前的大柳树下,默默注视着霞光里的芦花,欣赏着那种难言的壮美。坦率地说,年少的我,正是从芦花那里感觉到了大自然的美丽。
        ⑧不过在乡下,没人在乎芦花美不美的。冬天一到,芦花便从四野里消失了——芦苇被人割走了,带回家去盖房子。至于芦花,也被派上了用场——巧手的主妇利用布条、麻绳与芦花,给孩子们编出一双双毛窝来。那些温暖的毛窝,足以让孩子安然地度过一个冬天。等到来年,毛窝穿破了,新的芦苇又长出来了,新的芦花也开出来了……
        ⑨年年与芦花相伴,芦花自然就成了心中最熟悉最亲切的花。外出归来,远远望见那一大片白茫茫的芦花,心中就会感到分外温暖分外踏实。是啊,看见芦花了,就快到家了。在年少的记忆里,芦花总是与家连在一起的。
        ⑩可在后来,在我13岁那年,我却不得不告别芦花,去一座城市里开始全新的生活。在城里,我见到了百合,见到了海棠,见到了郁金香,见到了许许多多以前从未见过的娇美艳丽的花儿,但我最想见的,依然是芦花。可任凭我如何去寻找,在城里,我始终找不到一枝芦花。是啊,芦花只属于乡野,城里哪有它的身影呢?
        ⑪可我,怎能放下芦花呢?年年秋来,我都会下意识地去寻找,寻找我的芦花,在一次次的失落之后,我总会将目光投向我的内心深处——在那里,芦花一直开着,开在我的故乡里。
                        (原文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