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24.月迹

课外阅读

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呢?”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逐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填空。

①“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

②“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

(2)、短文说“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莱特兄弟俩的科学幻想是
(3)、莱特兄弟的幻想变成了怎样的现实?
(4)、在科学幻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中,他们是如何努力的?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呢?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故事,体会字里行间独到的深意。

爱的疤痕

    几年前一个炎热的夏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有个小男孩为了凉快,决定去自家房后一个形成已久的深水潭中游泳。因为迫不及待地想投入到清凉的水中,他飞快地从后门跑了出去,边跑边脱掉鞋子、袜子和衬衣,把它们随手抛在了身后。他冲入了水里,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正游往潭的中心,而此时一只美洲鳄也正朝岸边游来。

    正在院子工作的小男孩的父亲恰巧看到那只美洲鳄正向他的孩子步步逼近。他万分惊恐,一边(声嘶力竭  筋疲力尽)地呼喊着自己的孩子,一边疾速向水潭奔去。

听到父亲的呼喊,小男孩马上意识到了危险,立刻掉头向岸边的父亲游去。可那时已经太晚了。他的手刚够到父亲,鳄鱼已经咬住他了。父亲在岸上拼命地拽着儿子的手臂,而此时美洲鳄也死死地咬住孩子的腿不放;父亲和鳄鱼之间对小男孩的争夺俨然成了一场让人难以置信的拔河较量。美洲鳄的力气显然要比父亲强大得多,但是父亲挽救儿子的坚定(信念 信心)让他无论如何也绝不放手。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一个农民恰巧驾车经过,一听到孩子父亲的尖叫便飞速从卡车上跳下,开枪射杀了鳄鱼。

    经过医院数周的抢救治疗,小男孩(居然  猛然)活下来了,鳄鱼凶残的袭击在他的腿上留下了触目惊心的疤痕,并且他的双臂上也留下了深深的抓痕,那是在生死关头父亲为了死死抓住挚爱的儿子,以致手指甲都扎入了儿子的肉中所留下的。

    这位死里逃生的小男孩接受了一位报社记者的采访,当记者问他是否愿意让大家看看他身上的伤疤时,小男孩卷起了自己的裤腿,腿上深深的伤疤触目惊心,紧接着,他满脸自豪地告诉记者:“大家还是看看我的手臂吧,我的手臂上也有好多伤疤呢。这是爸爸不放开我,在救我的时候留下的。”

    看了这个小男孩的故事后,我们应该都能感同身受。有时候我们会无知地步入危险的境地,全然不知前方是什么情况。生活的水潭危机四伏——而我们总忘了潜在的敌人在伺机而动。当较量开始的时候——如果你的手臂上有爱的伤疤,你应该要心怀感激,因为在你的生命中有人不曾也永远不会放弃你。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峨嵋道上

    前面没有平坦的路了。所谓路,就是用一块块两尺见方的石板接连起来的阶梯。我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非常吃力,停步(仰望  眺望),只见石阶像一架天梯,坚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我们的旅程,就是要攀登这架长长的天梯。

    在途中,我们遇到了十几个背竹篓的人。他们把竹篓靠在路旁的岩石上,站在那儿歇息。走近了才发现,每个背篓里都装着一块大石板。背着石板攀登天梯,可真了不起!

    我问他们 往山上背石板做什么  一位长者指了指脚下的石阶  操着浓厚的四川口音回答说 干这个  铺路  我疑惑地说  

    他点了点头,告诉我说:去洪椿坪的那段路被山洪冲毁了。他们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凿成了石板,背上山去重铺(pū  pù)冲毁的路。

    他们是给峨嵋山铺路的人啊!

    峨嵋山光是游览路线就有200多里。铺这么长的路要多少块石板呢?几万、几十万,还是几百万?这数不清的石板,不都是这样一块一块背上山来的吗?山路这样狭窄,不能用机械,只有靠人工。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我们走在别人铺的道路上还嫌吃力,而铺路的人默默地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把一块一块石板背上山,铺成路,全是为了别人的方便。(如果  即使)没有他们的辛劳,没有他们的牺牲,(就  也)没有这用石板砌成的阶梯,就没有脚下的路,也就没有游人的欢乐。

    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阅读理解。

鲁班智扶斜宝塔

    相传,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聪明、最能干的工匠。他原名公输般,因为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鲁班就成了后人对他的称谓。

    一次,他来到吴国姑苏城,人间天堂,(   )名不虚传。古城楼塔,次第排列,茶馆酒肆,热闹非凡。鲁班游兴倍增,揣摸着苏州建筑的特点,迷乐其间。(   )一阵嘈杂的吵闹声传来。鲁班循声望去,只见前面一块绿草如茵的空场上,高高耸立着一座新建的宝塔。塔前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不知干什么。他慢慢走过去,拨开围观者,看见一个身穿绸缎、头戴高冠、腰系香袋的老人正在发怒,青筋暴绽,瞠目竖眉,大有气冲斗牛之势。老人对面蹲着的一个中年人,双手抱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鲁班好生奇怪,一询问才知道事情的究竟。

    那位老人是当地有名的富翁,为积善行德,准备修建一座宝塔,流传千古。

    这项工程由那位工匠承接。运木起造,精心筹划,经过近三年的辛苦劳动,宝塔终于建成。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宝塔(   )建成,可不管横着看,还是竖着看,总是倾斜的。经过测量,宝塔的确倾斜近十度。人们对此摇头相视,指点议论。富翁认为造塔反招非议,很是生气,也有损他的功德圆满,因此,亲自找工匠算帐:要么推倒重建,要么把宝塔扶正,否则,要送官府严办。

    这可难住了工匠,如果要推倒重建,自己就是卖儿卖女,倾家荡产也无法承受经济压力;如果把塔扶正,这也办不到,因为宝塔尽管是木质的,可(   )有约百万斤,只能望塔兴叹。

    鲁班绕着宝塔仔细瞧了瞧,又看了看一筹莫展的工匠,走过去安慰道:“你不要着急,只要你给我找点木料来,我一个人用不着一个月就可以把它扶正!”

    工匠一听,半信半疑,可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他扛来木料,带着一丝希望等待着。而鲁班呢,他也不让人插手帮忙,将扛来的木料砍成许多斜面小木楔,一块一块地从塔顶倾斜的一面往里敲,使倾斜的一方慢慢抬高。这乒乒乓乓,起早摸黑干了一个月,宝塔果然直立起来了。

    工匠感激地问鲁班:“恩公,你这样补救为啥能使宝塔直立?”

    鲁班答道:“由于斜塔是木质的,属穿斗结构,各部件之间的拉扯比较结实,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可以用打木禊的办法加以扶正。而木楔又是斜面的,既比较容易往里打,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进去后又可抬高塔的倾斜面的高度,使塔不再倾斜。”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