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3带刺的朋友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将句子补充完整,并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在横线上,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

在“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一句中,“看着就让人眼馋”是因为

A.枣儿掉落下来了。

B.枣树上的一颗颗红枣犹如飘香的玛瑙。

(2)、把句中表示对刺猬称呼的词语找出来,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再把A,B,C的描述按顺序排列。

①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②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③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A.看到“那个东西”爬树摇动树枝,感觉它很能干,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诙谐有趣的话称呼它。

B.最后,想到刺猬偷枣的本事很高明,对它既赞赏又钦佩。

C.开始不清楚看到的事物是什么,只有好奇,没有爱憎的情感。

顺序: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清明节的由来

      每年4月5日前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还有一个感人肺腑的传说呢。

两千多年前,晋国发生内乱,晋国公子重(chóng)耳流亡到了国外。

      流亡途中,重耳一行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饿得 A  , 全身无力。随臣介子推偷偷地割下了自己腿上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重耳__B__地吃完了,问:”这是哪儿来的肉?”介子推把真实情况告诉他。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你这样待我,日后我怎样报答你呢?”介子推语重心长地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重耳流亡了十九年,终于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晋文公。他念着介子推的好处,想封他做个大官。于是,他几次派人去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做官,都一一回绝了。晋文公又亲自上门去请。可是到了介子推家,只见大门紧锁。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亲躲到山里去了。

晋文公派人前去寻找。可是荒山野岭,找一个人哪儿那么容易呀!有个大臣献计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面,介子推肯定会走出来的。晋文公同意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却不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后,人们进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老母亲坐在一棵烧焦了的老柳树下,已经死了。晋文公见状,放声痛哭。当他派人来安葬介子推的时候,发现那棵老柳树的树洞里有一封介子推的血书,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并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前一天做好的冷食。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大臣去祭(jì)奠介子推。他们走到坟(fén)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就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祭扫之后,晋文公把这棵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寒食节之后的一天定为清明节。

       晋文公一直把介子推的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biān cè)自己执政的座右铭(míng)。他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清明节,大家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地,清明节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天,人们要给去世的亲友或伟人祭祀(sì)扫墓。有的还把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把柳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礼物

    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之时,我作如下选择:

    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捐献我的心脏起博器官(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

    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博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吉利。再说捐献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美国大多数人都愿意做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的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这位青年捐献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我激动得一把抱住她:“妈妈!”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习题。

_______________

    你知道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吗?他们可是一对恩爱夫妻呢,他们能成为夫妻可得感谢松赞干布的大臣东赞。读读短文,看看东赞是怎样求婚的?结果怎样?东赞是怎样和其他使臣比智慧的,结果怎样?想想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什么?

    唐朝时,西藏有个藏王叫松赞干布,他派了大臣东赞到内地求婚。内地有个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能干。印度、波斯等好多国家都派使臣去求婚。

    唐朝皇帝决定让求婚的使臣们比赛智慧,说:“哪个最聪明,就把公主许配到他们那里去。”第一次,皇帝叫人牵来一百匹马驹和一百匹母马,让使臣们分出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别的使臣便把毛色相同的马驹和母马分在一起,结果都弄错了。东赞却用了不同的方法。他把马驹同母马分开关起来。隔了一夜,才把母马一匹匹地放到马驹中去,马驹见到自己的妈妈来了,急忙扑上去吃奶。就这么一匹匹地放,一匹匹找,不一会儿全分出来了。

    第二次,皇帝叫人扛来一根两头削得一样大小、一样光滑的檀香木棍。皇帝问使臣们:“哪一头是根,哪一头是梢?”别的使者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谁也答不出来。只有东赞跑了出来。他用一根绳子拴在木棍的中央,然后把它放在花园的池塘里。东赞指着水中的木棍说:“那下沉的一头是根,浮着的一头是梢。”说得皇帝连连点头。

    最后,皇帝叫人拿来一块玉石,玉石有一个洞眼,他要使臣们用线穿过去。玉石上的洞眼很小,而且里面的孔道是弯弯曲曲的。使臣们一个个试着用线去穿,怎么穿也穿不过去。大家都感到很为难。东赞一边看着一边动着脑筋。忽然,他见到地上有只蚂蚁在爬动,心里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把丝线拴在蚂蚁的腰上,然后把蚂蚁放到玉石的洞眼上去。在有眼的这一头慢慢吹气,又在那一头放了一些蜜糖。蚂蚁在扭动着腰肢,努力地向前面爬去。就这样,丝线穿过了玉石洞眼。

    皇帝见三道题全让东赞解了,心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那藏王一定更加聪明能干。”于是,皇帝答应让文成公主嫁到西藏去。聪明的东赞终于完成了藏王的使命。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