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南方网讯 至6月4日,三峡工程蓄水进入第四天,越来越多的漂浮物,在库区水面成片聚集,给三峡大坝垃圾清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自秭归县凤凰山顶放眼看去,一条条长短不一的垃圾带和一片片面积不等的漂浮物明显可见,形成一道道与峡江平湖美景极不谐调的“另类风景”,向库区上游延伸。附近居民告诉记者,大坝蓄水以后,江面的漂浮物日益增多,主要是一些枯枝败叶、生活垃圾、工业废物、牲畜尸体等。

    记者看到三峡工程下闸蓄水四天来,一百三十五米水位下一些未清理的垃圾,正逐渐没入江中,部分形成漂浮物,同时长江中上游连降两场暴雨,深山、峡谷中的枯枝败叶,也随暴雨流落江中。随着时间推移,它们将逐渐在库区聚集,估计总量三十万至五十万立方米。

    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说,三峡库区的漂浮物,目前主要采取以导为主,“导、排、疏、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三峡梯调中心将根据漂浮物聚集情况,开启泄洪深孔排漂,同时调整导流底孔部位,适时启闸帮助排漂;该公司已租用两艘二千马力的拖轮,在江面不间断进行打捞;当漂浮物来量大时,请求驻地舟桥部队支援。

    这些漂浮物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将易使三峡发电机组进水口拦污栅破损、断裂,威胁发电机组安全,降低发电效益。不少有识之士强烈呼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赏析句中的加下划线字词

“随着时间推移,它们将逐渐在库区聚集,估计总量三十万至五十万立方米。”

(3)、根据整篇新闻的内容,将这则新闻的结语补充完整。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雨丝如期而至

卢惠龙

    ①雨丝如期而至,细细碎碎,却并不停歇。一阵一阵,随风飘忽。我的石屋被雨丝的沙沙声紧紧裹住。

    ②我小小的石屋,石块砌的墙,石板盖的顶,孤寂地横陈在花溪吉林村一座土山的半腰。石屋四周是包谷林。雨丝中,包谷林散发着阵阵泥土的气息,厚实黝黑的叶面,昭示这成片的包谷正在旺盛期,夜深时听得见包谷秆上蹿的拔节声。山脚是漠漠的水田,雨丝飘洒,翠绿的秧苗一阵阵随风起伏,像在深情地获取地母的营养。

    ③这是夏季了。夏季是生长的季节。水溪里的青蛙,这期间活泼极了。它们四肢饱满,四下里蹦跳,蛙声频率很高,包围我的石屋。青蛙常年生活在地底的洞里,季风带来雨水。它们便纷纷出洞。青蛙头的两侧有两个声囊,能产生共鸣,放大鸣叫。每每,一入夜晚,青蛙出来捕食,这时候就是它们的天下了。蛙声骤起,如鼓如鼙,如醉如狂,浓郁,浩荡,大肆将雨夜渲染。这明亮、雄浑而又神秘的音乐体积,生阴阳,孕万千,俨然一部熟悉、壮阔、悦耳的合唱。蛙鸣,蕴含着无有穷尽的生命密码,几乎就是大自然永远的歌咏,一首田野之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有蛙鸣就有播种的希望,有蛙鸣就有收获的喜悦!

    ④当雨丝飘忽,蛙鸣如潮时,我的心沉淀下去,静静地融入大自然的夜。我闭了眼,恍惚,万象在傍。动与静,虚与实,远与近,升为一种生命状态。这时候,我犹如处于一种亦真亦幻的情景中,仿佛摘一根草茎放到嘴里咀嚼,总有山野泥土的味儿,清香的,苦涩的。这情景。可以体味,可以触摸,并与人性纠结,呈现一种毛茸茸的真实。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生活、生存于一种规定的情景中呢?无论是一种怎样的情景。情景好像就是一种宿命,就是我们念兹在兹以至生死与之的,己身所属的情景。这样,情景就是我们每个人终身的襁褓了。我此时此地的情景,在雨夜里,在蛙声中,就像一幅写意山水,有一股气荡漾其间,氤氲环绕,诠释生命

    ⑤对了,这时候,大抵需要确认的是,我们不必过于自负,人类其实并不是这个星球的唯一主人。人类要给大自然以恩泽,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就像《鱼王》里的那个伊格纳齐依奇,他看见柳叶尖上,一滴露珠凝敛不动,都以为是露珠因害怕自己的堕落会毁坏这个世界。这就是一种敬畏了,敬畏我们生死与之的情景。再深一步说呢,我们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敬畏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如果没有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对地球的尊重,人对自己的尊重也是没有保障的

    ⑥至此,内心曾经的一些东零西碎仿佛慢慢平息,获得一种透悟的解脱。

    ⑦雨丝依旧飘洒,我屋顶的青石板沁润了一圈一圈的水渍,有浓有淡。雨声听着听着小了下去,不一会儿,又急促起来,响亮起来,也许它会彻夜不歇的。而蛙声呢,像浪潮拍岸,渐渐有了规律。唔,山的呼吸浓烈,水的气息可辨,这是一种原本,一种落定,是大自然的脉动,一种浸淫了的博大气象。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至深至纯师生情

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

    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2000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艺出版社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样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编辑,不过要我大力协助,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高兴。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因为这些文章是周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弹不到什么名利。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说明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苏培成同志担任”,这就足够了。

    ③我和周先生很快就 开始了论集的编选。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前三卷收入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单篇论文。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先生审定。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版社。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

    ④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收到吴玉 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八月份,评选开始。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够得上特等奖!”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相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

    ⑤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部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我认真读了这部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就想起了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 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不妥。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汉字是表意和表音是音意文字。”“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不妥。文字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学。”

    ⑥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D.S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 生的注。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这令我十分敬佩。

    ⑦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语文书简》出版后,语文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他说:“昨天一口气读完了《语文书简》,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我受了他的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慰。

现代文阅读Ⅱ

杜鹃花一样绽放

徐光惠

       ①多年前的那个春天,是我生命中最难熬也最难忘却的一段记忆。

②那年,我所在的单位改制裁员,我成了下岗工人。半月后,父亲又突患疾病猝然离世。意外的双重打击折磨得我憔悴不堪。

③朋友说:“小惠,咱们去金佛山走走吧!”我却提不起兴致,她们不由分说,将我架上车。

④车子进入南川境内,在狭窄的山路上蜿蜒前行,一路颠簸,终于来到金佛山“生态石林”,造型奇特,规模庞大,如一片浩瀚的石海。坚硬的石头上生长着一棵棵鲜活的树木,根须深深扎进石头缝顽强地生长。“树缠石、石抱树”,树与石相依相存,远看是树近看是石,分不清是林海还是石海,冰冷的石头变得温情灵动,充满活力。

⑤暮春的金佛山,风有些凉,太阳光斑驳地撒在小路上。山间雾气氤氲,脚下溪流淙淙,耳边不时传来小鸟“啾啾”的欢叫。走着走着,不经意地抬头,竟是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海,刹那间迷了双眼。

⑥家乡的杜鹃花为灌木,这里一丛那里一簇,而金佛山的杜鹃花则灌木与乔木并存,高低不一,错落有致。低处的杜鹃于草丛间温婉绽放,高处的杜鹃冲破丛林傲然挺立。二朵朵花儿缤纷多姿,密密匝匝地缀满枝头,层层叠叠,洁白若雪,粉红似玉,红颜如霞。(批注一:画线句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杜鹃花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特点,由衷地表达了“我”对杜鹃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站在山巅,云海缭绕起伏,山间苍峦叠翠,满山杜鹃如天然绸缎,摄人心魄。

⑦我们在山脚下一处“如霞人家”的小院住下,房间不大,用木头修葺而成,干净、整洁。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接待了我们,她说:“我叫如霞,有事就叫我,我准备晚饭。”

⑧四周很静,厨房顶上炊烟袅袅。院子墙角处,一大簇杜鹃花开得正艳,红彤彤的,无拘无束热烈奔放。一朵朵花儿卯足了劲儿,争先恐后向上攀爬,挤挤挨挨,交头接耳,显现出自然、朴素的美。

⑨“这花开得真艳,好养活吗?”我问如霞。“金佛山的杜鹃花生命力特别旺盛,年年常开不败,象征着爱与幸福。”如霞笑着说。杜鹃花不与百花争艳,默默开在山间、角落,顽强生长,认真地开出绚烂的花朵,给人们带来爱与幸福,一股暖流在心中充溢。

⑩晚饭后,我们散步回来,如霞邀我们去她的小屋坐坐,并泡上温热的金佛山蜂蜜茶,喝下后顿觉暖了许多。“就你一个人打理这个旅店吗?”我问她。

⑪“我家在山上,丈夫瘫疾在床,家里有个儿子五岁,年迈的婆婆身体不好,每年旺季我就来这里挣点钱,冬天就回山上。”

⑫“一个人忙得过来吗?”“小旅店挣不了多少钱,不敢请人帮忙,不过我还扛得住,丈夫治病要花钱,儿子大了,我想让他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相信一切会好起来的。”她笑着说,看不到半点忧伤。

⑬我点点头:“嗯,会好起来的,一定会。”我对她说,也对自己说。

第二天一早,我又来到那簇杜鹃花跟前,每朵花儿都昂着头,迎着初升的太阳神气得不得了。(批注二:)一缕风过,散发出淡淡芬芳。

⑮我们向如霞告别,车子开动,我回头,她披一身霞光朝我们挥动双手,依旧一脸笑容,自然、淳朴,如同她身后那簇盛开的杜鹃花,让人心生温暖与感动。

⑯愿做一株杜鹃花,坦然面对人生中的苦难。我的心中已是春意融融,温暖而明亮。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永远的朋友

【印度】阿迪提•达斯•鲍米克

罗兹•玛丽讲课生动,同学们不止喜欢而且殷切期待她的课。周一她要讲古巴比伦一首诗歌中吉尔伽美什和恩奇都之间的友谊。

她开始讲解作品的主要思想时,有人举起手来。“老师,您觉得世上真有诚挚的友情吗?”

ㅤㅤ这个问题让她一怔。这意味着她不得不讲一个故事,一段在她心中埋藏已久的往事。

她朝窗外望了片刻,然后又扭头看着同学们殷切的眼神。接着轻柔地说:“孩子们,这件事是我亲眼所见。”

当年我在南美洲玻利维亚教学。

一天,有一家人搬到镇上,这家有个儿子叫约翰,七岁上下。这孩子很粗鲁,没礼貌。他来的第一天就打破了教室的窗户玻璃。他打架,撕破别人的衬衣,推搡别人,打碎物品。这种情况持续了一周,恶行没有一丝改变。

我们去家访,但他的父母好像忙得很,丝毫不理会我们的要求,这让我觉得应该归因于父母关爱的缺失。

我让他坐在班里最优秀的男孩身旁。

他们坐到一起的第一天,约翰就把马丁餐盒的午餐吃了个精光。他过去也常常那样做,当别人为此恼怒或者哭泣时,他会格外开心。但是马丁却微笑着说:“我可以吃你的吗?我饿了。”他吃了一惊。约翰就像被这令人愉悦的请求摄去了魂魄一样 , 他打开饭盒,递给了马丁。

第二天, 约翰撕破了马丁的一页书,他相信马丁一定会大喊大叫,跟他干上一仗。但是马丁仅仅是去找老师要胶带把书粘了起来,并没有说一句难听的话。约翰再次目瞪口呆。

约翰对马丁的温和的性情失去了耐心,他用各种办法来激怒马丁。一个月后,约翰停止了胡闹,问马丁: “你哪儿来的这么大的耐心,你为什么不反击呢?”

马丁笑着对约翰说:“我不跟朋友打架。如果我知道自己能把东西修好,有其他办法解决问题,为什么要伤害别人呢?我妈常说,如果你伤害了别人的感情,就会遭到双倍的报应。”

马丁的话对约翰产生了神奇的效果,他静静地注视着马丁。马丁问:“告诉我,约翰,为什么你总是损坏他人的物品?你把他们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而非朋友。”

这个问题直刺约翰的内心。他羞愧至极,眼里第一次涌出了泪水。他用双手捂住脸,然后用一种低沉压抑的嗓音说:“爸妈从来不曾关注我,他们从不跟我打招呼,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我有个如影随形的保姆,但我想跟爸妈在一起。有一回我打破了家里一个昂贵的雕像,爸爸终于站到了我面前。他训了我。可是,我很高兴,因为他至少离我近了一些。又有一天我弄坏了家里的电视,妈妈狠狠地抽了我耳光,可是至少,她接触到了我。我想只要我做了坏事,我就能有时间跟爸妈在一起。只要破坏东西就能吸引注意,那我最好就那样做。马丁,你不了解没人理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泪水沿着他的面颊流了下来。

马丁觉得很抱歉。“好了,约翰,你能向我保证一件事吗?”马丁热切地问。

“什么事?”约翰捂着脸问。

“如果我一生都和你在一起,不论艰难还是顺利,不论你是否需要我,如果我保证能给你十分的关注,你会停止胡闹吗?我可以保证我会随时支持你。”马丁紧紧握着约翰的手说。 “会,我会停止我所有的恶劣行为。”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他擦擦眼泪,拥抱了马丁。

第二天,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约翰走到全班同学面前,为自己的错误行为道歉,并向大家许诺,说他将会证明自己是个合格的好朋友。他向我走过来,感谢我让他坐在了马丁的旁边,我感到十分欣慰。几年过去了,他们的友谊越来越牢固。从学习到篮球,马丁方方面面都帮约翰,而约翰也确实需要他的帮助。

时光荏苒,我很高兴地看到他们的友谊在不断加深。马丁总是护着约翰,使他免遭一切可能存在的威胁。但不知怎么地,在内心深处,我总觉得约翰不像马丁那样无私,他的心底仍然隐藏着羡慕或嫉妒的情绪。

一年冬天,上午10点钟,学校的楼房开始剧烈抖动起来,是强震。鉴于高年级学生有能力照顾自己,我们就先把低年级的孩子拖出教室。

地震不时袭来。当我们到达三楼时,我看见了约翰,他趴在地上,靠柱子支撑住自己,伸手去拉谁上来。让我吃惊的是,居然是马丁悬在下面。约翰呜咽起来,抽抽搭搭地说:“如果我今天松开你的手,我将无法活完余生。是你教给了我生而为人的感情,教给了我爱与被爱。你在我生命的每一刻都给予我支持,不论那时是悲伤还是欢乐,所以你现在怎么能指望我逃跑,把你扔在这样的绝境里不管不顾?而且你向我保证过要今生和我在一起,我不会让你违背诺言,我的朋友。”

听他们这样说着,我的心都要碎了。我先前对约翰的看法完全错误。地震再次袭来。等我们站稳脚跟,从边墙上方看过去,他们俩都坠落在地,头枕在血泊里,手却还紧紧握在一起。他们信守了诺言,直到最后都没有离开彼此,即使在他们坠落于坚硬地面的那一刻。

罗兹的眼角蓄满了泪水,仿佛又重新见到了那场灾难。没再多说一句话,她离开了教室。

(选自《译林》2019年1期,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冬 
陈应松

从北方刮来的风在江汉平原上横扫的时候,会听见土地深处传来的反抗和怒吼。芦穗没有被折磨得倒下,还在白呲呲地微笑,田里的稻茬烧黑了,满目疮痍。但另一边,菜畦里一片嫩绿,从苍凉枯黄的色彩里挣扎出来。萝卜长得碧生生的,叶子张扬肥大。不过畦边上的被鸡鸭给啄吃了,只剩下光光的茎,像狗的肋骨。大蒜披头散发,像一些时尚青年的爆炸式发型。油麦菜很细,茼蒿很密,包菜很紧。——它们自己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全在匆匆地生长。

神农架的冬天似乎就是这样,一个用冰雪和森凉制造的世界,在越来越远的群山间白着,一夜愁白了头发,犹如一个传奇老人,躲在高寒山区里,冥想着天地的大事。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这样的时候,你会想得非常简单,掐一把水灵灵的蔬菜,切几片用新鲜年猪腌制的腊肉,看它冒出的热气与香气。在河边砸着凌片,有野鸭惊飞起,它们是冬泳队员,无家可归,自得其乐。

我不会想很远,就像一只在火炉前打盹的猫,只做着眼前的梦。我喜欢在冬天里缩手缩脚地到处走动,风很干硬,站在雪山前和站在田野上都一样。我在神农架的冬天里看到过猎狗在雪地里追逐一只野兔的壮丽景色,雪团从树上突然砸下来,崖上的冰瀑像是垂下的万支剑刃。离城市越来越近的平原上,没有封冻的河流会有波浪近乎音乐的流淌声,好像冬天远没有到来。水鸟依然像平时一样大喊大叫,但煽起的浪烟是要让大地发寒的。

乡村里的人与物却过着他们真正的冬天。我喜欢看他们的表情,远远望去像是冬眠的村庄,其实有着自己活惯了的生机。雾很大,地上一层霜。过一会儿,抬头一望,太阳出来了,哗哗地往上升扬,遭过霜打的油菜地像群鳞耀跃,吐着冬日的光芒。这真是奇迹。枯草闪闪发光。还有人在田中劳作。冬日的田翻耕后,泥巴冻成了粉状,好像春天从土里拱出来了。一只喜鹊在油菜地里啄食虫子。冬天的太阳如果升起来,真是叮叮当当地响。地上浅浅的麦苗在摇晃,土里有了暖气,呼呼地往外冒。看呀,村里的狗在阳光下欢呼雀跃,鸡们则躲在草垛背风处晒太阳,畏畏缩缩地蹲着,每个守住自己刨出的窝。鸡中的公鸡耐不住寂寞,突然骚动且雄起,在太阳下乱跑,咯咯大叫,显得没心没肝的。有这样的小气候,世界多热闹。

时间很慢,人心不急。有时候目光短浅一些会看到很多平时觉得没有用处的欢乐。草色阑珊,诗书翻过。就跟随冬天而去,保不定把你送到灯盏花旁的又一季灵感里。

【注释】①群鳞:成群的鱼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