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天津市部分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人龙,字云上,直隶天津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授山西屯留知县。兴学赈荒,有声。调清源,境内洞涡、蟓峪诸河入汾,常有水患,浚渠筑堰,民之。历忻州、直隶州知州,蒲州知府。蒲郡濒黄河,河水迁徙无常。山、陕两省民隔河争地,讼数十年不结。人龙请大吏曰:“临河滩地,当以河为界。河东迁,则山西无地之粮归陕西;河西迁,则陕西无地之粮归山西。粮随地起,不缺征赋;因地纳粮,无累民生。山、陕沿河二千余里,凡两省湮没之地,令地方官照粮查地,按地过粮。除卤碱者照例提请免征,其余水退之地,招令沿河民认粮种,庶事无偏枯,争讼可息。”大吏从议,至今便之。

    雍正初,有言丁粮归地,便于无力之丁,不便于有田之家。人龙驳之,略曰:“有田者,尚以输纳为艰,岂无田反易?君子平其政,焉得人人而悦之?今不悦者,不过绅衿富户;而大悦者,乃在茕茕无告之小民。若因其控告而不 , 则豪强得志,而穷民终于无告。此议在当日未行则已耳,今行之数年,势难中止。穷民狃于数年利,必不安于一旦变更。且富民少而穷民多,不当以彼易此。”议上,事乃定。忧去官。

    服阕,补湖北安陆。数月,擢江西督粮道,未行江水决锺祥三官庙堤天门沙沟垸招集邻县民谕以利害同筑御。踊跃荷畚锸至者数万人,亲冒风雨,率以施工。或劝其“已迁官,何自苦”,人龙曰:“助夫由我招至,我去即散矣。伏汛一至,民何以堪?”阅两月工成,安陆人尸祝之。江西漕粮征运素多弊,严立规条,宿蠹一清。乾隆十年,乞病归,卒。

(《清史稿·卷四十四》)

【注】①大吏:高级官员统称。②尸祝:古代祭祀时的主祭人,引申为感激、崇敬。

(1)、对下列各句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浚渠筑堰,民之      赖:依靠 B、招令沿河民认粮种    承:承受 C、若因其控告而不行      行:执行 D、穷民狃于数年利      乐:乐享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人龙请大吏曰          月出东山之上 B、大吏从议,至今便之    吾还也 C、岂无田反易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 D、忧去官                不赂者赂者丧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授、擢,都含有古代封建政府对官员的提拔、升职之意。 B、知府,总领各属县,职责是考核属吏,治理百姓,征收赋税等。 C、服,为哀悼死者而穿的一种服装,古代用本色的粗布或麻布做成。 D、漕粮,我国封建时代通过河、海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
(4)、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未行江水决/锺祥三官庙堤/天门沙沟垸/招集邻县/民谕以利害/同筑御 B、未行江水/决锺祥三官庙堤/天门沙沟垸/招集邻县民/谕以利害同/筑御 C、未行/江水决/锺祥三官庙堤/天门沙沟垸/招集邻县/民谕/以利害同筑御 D、未行/江水决锺祥三官庙堤/天门沙沟垸/招集邻县民/谕以利害/同筑御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周人龙有理政之才,三言两语就把山、陕两省百姓数十年隔河争地的事给厘清了。 B、雍正初年,有人想把按人头纳粮法改为按照土地纳粮,周人龙驳斥了这种想法。 C、周人龙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也谋其政,安陆发生水患时他虽调任,依然率民治水。 D、周人龙历任三朝为官,他既能提出富有远见的卓识,又能亲赴一线,与百姓一起劳作。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粮随地起,不缺征赋;因地纳粮,无累民生。

②而大悦者,乃在茕茕无告之小民。

③踊跃荷畚锸至者数万人,亲冒风雨,率以施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盛此公传

周亮工

    ①盛此公,南陵人。此公年十数龄,即能读等身书,有声邑里。长肆力为古文词,虽不中有司尺度,而声称籍甚。

    ②去而之秣陵,欲尽交东南士,东南士亦愿交此公。于是益散金结客,遂为广陵儿所绐。

    ③是时边事急,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备公家缓急,事卒不济,而金垂尽。嗒然与世无所合,退而返里闬,里闬又嗤笑之。此公益不复事事,产益落。侘傺无聊,多饮酒,不数年,病矣。少愈,右指遂不诎伸。此公故工书,丐其书者,辄以左手濡墨,纳右指窍中。见者以为苦,顾其书则益工。

    ④亮因以父命往交此公。此公独异予,以为恨不十载前识。明年,此公目病,数明晦,或不能视。

    ⑤此公归,吾师静原相公方督学江以北,耳其名,询之郡大夫,郡大夫以盲告。于是邑令盲试之,旅诸士进于郡大夫。郡大夫复盲试之,旅诸士进于公。公大奇之,乃得补博士弟子员。嗟夫!此公盲矣,犹不忘试,俯而与邑之黄口儿扶掖彳亍,旅进旅退,争有司阶前盈尺地不惭,岂不悲哉!试后,犹寄语予曰:“盲儿无以慰老亲,子毋嗤。”

    ⑥又明年,予自秣陵返大梁。闻此公以目久不愈,愈愤激,家益窘乏,无从得医药,于是遂长盲矣。然呜呜吟如往昔。丐其书者,以笔濡墨纳右指窍中,如其不盲时。此公以手扪幅,兔起鹘落,神采奕奕,视不盲时有加,环观者自愧其双眸炯炯也。益好读书,危坐绳床,听他人诵,更番不令休,滔滔汩汩,凡数人不能供笔札。

    ⑦尝以书寄予,至数千言。言“子当不长贫贱。他日拥节江上,取道南陵,魁湖之北,桃源之南,予墓在焉。子当登我堂,拜我老母,为我书石曰:盛此公埋骨处,予愿足矣!”予得其书,忽忽如失者数日,知此公将不永矣。不数日,凶问至,予为位哭之。

    ⑧嗟夫!此公能文章,而不以文显;好弯弓驰驱,而不以将名;行谊不愧古人,而不以行征;工为诗,而不以诗辟。黄金既尽,日徒愤激,又以盲死。老母寡妻,形影相吊。生平故旧,不为存问。遗书狼籍,行谊莫传。徒存此数卷之诗,悬命于七十余年母氏之手,使不知此公者,读其诗,以为其才且尽于此。嗟夫!孰使此公而至此极耶?夫士既不能块然独处,则不得不出而与人交;与人交不受其益,徒为所害如此!此虽其不慎交游所致,然孰非天哉!孰非天哉!天为庸流俾长守富贵,少为姱节奇行者,必阴摧折之。从来久矣!予又何憾于广陵儿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