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巨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7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选自《六国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          判:决定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速:招致 C、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以前 D、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当……时候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暴秦欲无厌          杳不知其所 B、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举匏尊相属 C、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D、赵尝五战秦           青,取之于蓝而青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B、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C、这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D、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唐瑾,字附璘。性温恭,有器量,博涉经史,雅好属文。身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伟,年十七,周文闻其名,乃贻永书曰:“闻公有二子,曰陵、曰瑾,陵从横多武略,瑾雍容富文雅,可并遣入朝,孤欲委以文武之任。”因召拜尚书员外郎、相府记室参军事。军书羽檄,瑾多掌之。从破沙苑,战河桥,并有功,封姑臧县子。累迁尚书右丞、吏部郎中。于时魏室播迁,庶务草创,朝章国典,瑾并参之。迁户部尚书,进位骡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姓宇文氏;时燕公于谨,勋高望重,朝野所属。白周文,言瑾学行兼修、愿与之同姓,结为兄弟。

    庶子孙承其余论,有益义方。周文叹异者久之,更赐瑾姓万纽于氏。谨乃深相结纳,敦长幼之序;瑾亦庭罗子孙,行弟侄之敬。其为朝望所宗如此。进爵,临淄县伯。转吏部尚书,铨综街流,雅有人伦之鉴。以父忧去职,寻起令视事。时六尚书皆一时之秀,周文自谓得人,号为六俊,然瑾尤见器重。于谨南伐江陵,;以瑾为元帅府长史,军中谋略,多出瑾焉。江陵既平、衣冠仕伍,并没为仆隶。瑾察其才行,有片善者,辄议免之,赖瑾获济者甚众。时论多焉。及军还,诸将多因虏掠,大获财物。瑾一无所取,唯得书两车,载之以归。或白周文曰:“唐瑾大有辎重,悉是粱朝珍玩。”周丈初不信之,然欲明其虚实,密遣使检阅之,唯见坟籍而已。乃叹曰: “孤知此人来二十许年,明其不以利干义。向若不令检视,恐常人有投杼之疑①、孤所以益明之耳,凡受人委任当如此也。”论乎江陵功,进爵为公。

    六官建,授礼部中大夫。出为蔡州刘史,历拓州。硖州,所在皆有德化,人史称之。转荆州总管府长史。入为吏部中大夫,历御正、纳言,内史中大夫。曾未十旬,进迁四职,措绅咸以为荣。久之,除司宗中大夫,兼内史。寻卒于位。赠小宗伯,谥曰方。

    瑾性方重,有风格。退朝休假,恒著衣冠以对妻子。遇迅雷风烈,虽闲夜晏寝,必起,冠带端笏危坐。又好施与,家无余财,所得禄赐,常散之宗族,其尤贫乏者,又割膏腴田宅以振之。所留遗子刊、者,并境桷②之地,朝野以此称之。撰《新仪》十篇,所著赋、颂,碑、诔二十余万言。

    瑾次子令则,性好篇章,兼解音律,丈多轻艳,为时人所传。天和初,以齐驭下大夫使于陈。大象中,官至乐部下大夫。仕隋,位太子左庶子。皇太子勇废,被诛。

 (选自《北史·唐瑾传》)

【注】①投杆之疑:比喻无事实依据的谣言造成的疑虑。②境垧(qiāoquè):土地坚硬瘠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如镛者。”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

返回首页

试题篮